
這幾年國內露營風潮頗為盛行,近年又因為疫情緣故,單純接觸大自然的露營行程不會與太多陌生人接觸,就成了許多人選擇的出遊方式。而我本身其實對於露營沒有太多研究,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新手,但悶久了總想往戶外透透氣,恰好高中的同窗好友們睽違多年想敘敘舊,而其中又有幾人對於露營頗有心得,大夥討論一番後就決定先來個初階的兩天一夜露營之旅,或許露出心得未來就可以固定時間相約,這樣不僅可以維繫感情,現在大家進入職場工作難免壓力大,適度地往戶外走走調劑身心才不會被現實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由於這次參與露營的朋友們因為工作現在四散在北中南各縣市,露營地點就必須考量大家交通便利性,最後我們決定選擇位於南投縣中寮鄉的某處私人露營場,這樣交通距離對於居住在南北的朋友們也比較友善。

時間地點都決定好了,如何前往也得思考一下,前陣子看到車版學長瓊斯開著Kia EV6勇闖馬祖,讓我不禁好奇開著電動車完成一趟旅程,相比傳統燃油車究竟有哪些不同與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決定選擇另一輛韓系電動車Hyundai Ioniq 5成為這次的露營旅伴,長距離長時間相處除了可以更深入了解電動車,加上Ioniq 5支援V2L功能,本身擁有「帶電」的特點,或許可以在露營過程中幫上不少忙。

與大家一同規畫完行程以及各自需要準備的裝備之後,臨時起意決定前一天先前往台中市區獨自閒晃,一個人一台車沒有該跑什麼景點的壓力,隨處走走逛逛順便也可以體驗Ioniq 5實際日常使用下的續航表現;這邊先稍微提一下Ioniq 5的基本動力規格,今年正式在國內推出的Ioniq 5,一共分為EV400、EV500以及EV500 Performance三種車型,本次使用的車輛為EV500 Performance,是唯一擁有前後雙馬達的四驅車型,電池容量為72.6kWh,官方公布續航里程為496公里(NEDC標準),最大動力在雙馬達驅使下,具備306ps、61.9kgm的輸出表現,0~100km/h加速僅需5.2秒,性能實力已非等閒之輩。(注:EV500 Performance 23年式已升級為EV600 Performance,主要將電池容量由72.6kWh提升至77.4kWh,同時EV600以上版本新增V2L車內供電系統。但本次使用車輛仍屬舊年式EV 500 Performance,因此心得及數據仍以EV500 Performance為主)。
- U-POWER內湖站
- 充電狀態
- 車內顯示
- 滿電續航
- 距離
- 國道一號
- 東光市場-1
- 東光市場-2
- 維吉堡蔬食餐廳
- 菜單
- 餐點
- 留白計畫
- 樓層簡介
- 選物-1
- 選物-2
- 展覽
- 鍋煮奶茶

一個人開車在市區遊走停車真的是個問題,幸好留白計畫對面就是一座停車場,將Ioniq 5停妥後順便與建築物本體合照一張。Ioniq 5車長4635mm、寬1890mm、高1605mm,與滿街跑的中型SUV差不多大小,一般停車場及路邊停車不會有太大壓力,加上頂規版本還擁有SVM環景影像輔助,靠自己停車算是輕鬆,再者中階以上還附有智能遙控停車輔助系統,可以選擇在車內或是下車使用車鑰匙控制前進後退,不過低調的朋友可能不適合下車控制,因為會引起周遭路人目光


吃飽喝足了打開Google地圖找尋台中市區還有哪裡可以溜搭,喜好參觀歷史建築的我發現台中州廳好像蠻值得參觀,加上距離不算太遠於是動身出發。抵達之後殊不知建築物正在整修無法參觀...
- 台中文學館-1
- 台中文學館-2
- 台中文學館-3
- 園區-1
- 園區-2
- 常設展覽-1
- 常設展覽-2
- 園區-3
- Hyundai西屯展間
- 充電中
- 車內顯示

車子吃飽人倒是沒電了,與朋友會合後就立刻前往同在西屯區的「秘一日牛排飯」享用晚餐。

我們總共點了唐揚雞飯、牛排飯、烤豬排飯、牛筋魯飯以及直接放進一隻螃蟹的味噌湯,我點的唐揚雞飯算是中規中矩口味適中,而較令人驚奇的是一碗50元的味噌湯,裏頭螃蟹為湯頭增添不少鮮甜味,而螃蟹本身還帶有些許蟹黃,這麼特別的味噌湯還是第一次喝到。

第二天起了一個大早,收拾好露營行囊便前往家樂福與南部上來的朋友們會合,一同採買露營所需要的食材與部分用品;看著這一車滿滿的食材與飲料,就知道今晚對於吃可以不用太擔心了,負責料理的朋友打包票絕對可以吃到非常飽。

採購完食材,紀錄一下昨日從台北到台中,包含整日市區行程的電耗表現,路程行經高速公路與市區,實際行駛里程為254公里,平均電耗為4.0km/kWh,以Ioniq 5 EV500 Performance具備72.6kWh的電池容量來看,換算下來滿電可跑約290公里。看似不甚理想的電耗僅供參考,由於此車沒有隔熱紙,加上昨日天氣實在炎熱,我多數時間都將溫度調在18度左右,風量則是設在第3段,並且我發現只要調整空調溫度或風量,Ioniq 5螢幕上顯示的可行駛里程都會有明顯增減,由此推估空調系統若是處在高負載狀態,對於電耗其實會有不小影響。

一路沿著國道三號前往南投草屯,正式出發前往這次的露營地「潺潺森活」,而接下來Ioniq 5將承載4人與滿車行李,不知道對於電能消耗的負擔會不會更大...


下國三之後朝139縣道走去,越接近露營場道路也越換越小條,最後彎進名叫「仙洞巷」的產業道路代表著距離目的地已不遠。近年露營風氣盛行,許多隱藏在山中的私人露營場為方便旅客前來,其實都會鋪設水泥道路,即使車輛沒有四驅系統也不用太擔心,頂多就是路面比較窄僅容得下一台車的寬度,只要小心駕駛注意高低差一般轎車其實也能安穩到達。而Ioniq 5 EV600以上版本均配有360度環景影像輔助,可透過不同角度確認車輛位置,對於這種窄路來說相當實用。



終於抵達這次的紮營處,由於這次參與的夥伴(包含我)大多都是露營新手,因此選擇這類私人露營場的好處就是基本配置已經相當完備,營地也有舖設木板不用直接睡在不平整的土地上,甚至連帳棚都可以向營主租借,相當適合裝備不足的初心者。


陸續卸下行李以及剛剛採買的豐富食材後,趁著空檔拍拍車輛外觀內裝;去年海外發表,今年正式導入國內的Ioniq 5是Hyundai Ioniq子品牌的首款純電作品,隨著時間推進包括剛發表的第二款車型Ioniq 6,接下來將會有更多Ioniq系列的電動車款陸續現身。Ioniq 5與雙生車Kia EV6相同均是使用自家集團的E-GMP純電平台建構,Ioniq 5外觀乍看像是一輛五門掀背車,但實際尺碼已經與RAV4、CR-V等許多主流中型SUV雷同,其中頂規版本EV500 Performance搭載了255/45R20的低風阻鋁圈則又增添些許霸氣感。
- 車側
- Parametric Pixel LED燈組
- Parametric Pixel LED燈組
- 玻璃車頂-1
- 玻璃車頂-2


少見的米白色內裝為Ioniq 5全車系選配,目前全車系標配為黑色內裝,論質感而言白內裝顯然比黑色出色不少,加上Ioniq 5的儀表與中控螢幕邊框為白色系,換上白內裝之後兩者搭配也更顯協調。不過白內裝固然好看,但維護起來其實費心許多,以這台Ioniq 5跑了約12000公里的里程來說,包含常觸摸到的門板、坐椅椅面已有肉眼可見的髒汙。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不同於EV6仍將排檔機構設置在中央鞍座上,Ioniq 5的排檔桿設計在雨刷撥桿下方,剛開始接觸需要習慣一下;另外其D檔與R檔的位置與一般排檔邏輯相反,實際使用要注意可別打錯檔了。
- USB、無線充電板
- USB、12V電源、置物空間

長達3米的軸距,讓後座整體乘坐空間表現非常優異,另外若是想當車床一族,將後座椅背打平或是將雙前座座椅調整至全傾倒的休憩模式,只要確保電力足夠並開啟「Utility Mode」,吹著冷氣直接在車上過一夜都不成問題。
- 通風功能
- 加熱功能
- 備料
- 火鍋
- 烤肉-1
- 烤肉-2


雖然這次的露營地點海拔僅有500多公尺並不算高,但午後下了場小雨加上山區傍晚多少都會有點涼意,其實體感溫度還蠻舒適的,遠離都市塵囂聽著音樂吃著烤肉,這應該就是此行的精華所在吧。

天一黑露營地點沒有多餘光害,Ioniq 5的前方燈組其實具備貫穿式設計,並且細看並不是單純使用燈條發光,而是由一道道直式的LED光源結合而成,實際視覺效果相當出色,科技感十足。

由於露營場有提供完整的盥洗設備,好好洗個澡當然是一定要的,雖然營主有提供吹風機給露營遊客使用,但若是遇到有人正在使用難免需要排隊等待,這時開Ioniq 5的好處就是可以直接回到車上,使用外接的V2L轉接器並插上平時充電的充電孔,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吹風機愜意地將頭髮吹乾,使用同時車內螢幕也會顯示剩餘電量,若是擔心會不小心消耗太多電力,其實也可以透過螢幕選單設定到多少電量即停止供電。

以這次我們實際使用功率1400W的吹風機,5人輪番使用並各自吹了約3~5分鐘,最後觀察剩餘電量竟然一趴都沒掉,由此可見這樣的用量對於Ioniq 5來說只是小菜一疊。至於新年式EV600以上車型終於補齊V2L車內供電系統,後座中央下方直接安裝110V的電源插座,未來Ioniq 5新年式車主使用V2L功能將更加方便。

隔天一早簡單煮個早餐,大夥也開準備收拾行囊將營地恢復原狀,Ioniq 5後行李廂空間在標準五人座之下有527公升容積,與主流中型SUV差不多,這次露營我們所攜帶的大型冰桶、涼椅、四人份行李等物品放入算是綽綽有餘,不過外型關係Ioniq 5的車尾造型比較像是掀背車,行李箱高度表現就會受到一點影響。


結束了1日台中市區以及2天1夜露營行程,簡單談談這3天與Ioniq 5相處的心得,首先駕駛電動車真的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沒有引擎運轉的震動感、沒有變速箱換檔時的頓挫、踩多少車輛就會給你多少動力的即時反應,都是有別於燃油車不同的駕駛體驗,而這種平順暢快的移動過程,對於後座乘客的體感感受著實也非常友善。當然前提是得控制好右腳,畢竟Ioniq 5 EV500 Performance擁有前後雙馬達,325ps/61.9kgm的動力輸出已達性能車水準,Sport模式下的加速表現更是驚人,2109公斤的車重搭配舒適取向的懸吊系統,過快的車速過彎其實對於車輛負擔並不小,因此一般駕駛需要切換到Sport模式的機會並不多,多數情況Eco及Normal模式就能夠勝任。

此外,Ioniq 5方向盤後方的撥片能調整動能回收的力道強度,一共有Auto以及LV0~LV3等多段位切換,當熟悉車輛之後,透過切換撥片可適時地取代煞車,減少煞車負擔之外也能回收一些電力。至於大部分電能車款擁有的i-Pedal單踏板模式,習慣電門收放的制動力道後就能以右腳完成加減速至停止。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續航表現,最後返回原始出發點看到儀表板顯示這3天共行駛了575.2公里,行車電腦顯示平均電耗為4.6km/kWh,以72.6kWh的電池容量計算,換算下來大約有
334公里的續航里程,以沒有刻意控制右腳,大多是以跟上車流的方式駕駛,空調系統多數時間都調整在溫度20度上下、風量2~3段,加上為了拍照有些時間都將車輛怠速運轉,得出這樣的電耗其實還算可以接受,若換作是同樣電池容量的中階單馬達車型,相信還會有更出色的續航表現。

最後分享一下這趟旅程對於「充電」的實際心得,現階段電動車拿來上班通勤、都市短程使用已沒有太大問題,因為路線固定,都會區的充電站數量也逐漸增加,甚至部分人家中還能裝設充電樁,「充電」已經沒有想像中麻煩;但買了車總想往外縣市跑,假日還是偶而會跟家人來個小旅行,這時候「充電」要考慮的問題就會增加,以我這次的使用狀況來說,旅途中總共補了三次電,在人生地不熟的外縣市,尋找合適的充電站其實花了我不少時間,很多時候可能就要為了充電而在行程上有所妥協。
此外小小抱怨一下,鑒於國內已有多家第三方充電商,而每家充電站幾乎都需要下載專屬APP才能使用,除非你只當某家的忠實客戶,不然每到一個充電站就得先下載一個APP,接著還要登入會員、設定支付方式等步驟(各家規則略有差異),一來一往已經耗費掉不少出遊的寶貴時間。但扣除充電帶來的小麻煩,這次的旅伴Ioniq 5,所具備的800V電力系統讓充電真的變得很快,休息片刻電力就能有感回升,新年式電池容量又提升至77.4kWh,還有好用的V2L車內供電系統,論車輛本質,Ioniq 5確實能帶來了有別於燃油車的使用體驗。

▍Hyundai Ioniq 5 EV600 Performance 規格諸元表(2023年式)
馬達型式:前後雙電動馬達電池:鋰離子電池
電池容量:77.4kWh
最大馬力:325ps
最大扭力:61.9kgm
0~100km/h加速:5.1秒
續航里程:認證中
DC直流電充電規格:CCS1
AC交流電充電規格:J1772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輪胎規格:255/45R20
車身尺寸:4,635mm x 1,890mm x 1,605mm
軸距:3,000mm
車重:2,109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