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與女友一起去看車,談完車價及試乘後,敗給了業務的一句話:別管那些了,今天可以決定嗎?

最後決定入手的Hyundai I30,這是剛交車的原廠式樣,我覺得滿低調耐看的,且當初購車實際試乘過後動力雖平順,但起步大踩居然有貼背感,然後高速深踩再加速時也有不錯的表現,爬坡轉速過2500轉後的動力補上來,對我來說已夠用!



其實I30的動力盲點在於原廠胎的建議胎壓過低,而且框重及搭配胖胖胎,雖然舒適但實在太過溫吞!
所以建議車主可在操控與經濟中取平衡點,更換成16吋輪框,胎壓前輪打40,後輪打38~40,可以有更佳的表現,如果是視覺系想換17吋輪框,就必須有所犧牲些許油耗及多了一點路感!
目前里程數已累積1萬2千公里,一千公里換油後每次過收費站刻意拉轉操車幾次,一萬公里後開始明顯省油好開,單純乘載兩人再加速及爬坡尚屬小菜等級,之前的愛車GETZ屏東北上跑國道3號斜張橋路段就很無力,如果遇上逆風真的很想哭~哈哈!
11月初進化,便宜入手Elantra車主的極光版落地輪框含胎!



菜單分享(供各位參考)
2012年5月的單
5D豪華版63.9萬
1.全車空力套件(不含17"輪框)+尾翼
2.隔熱紙(前擋丹龍CH35+車窗與後檔皆為V-KOOL H30)
3.倒車雷達
4.方向盤鎖
5.全車防水蜂巢踏墊
6.行李廂蜂巢墊
7.領牌費及年度稅金折免
包含以上項目,成交價為58萬5仟元
另外我是保乙式全險(28歲男性)約3萬5+貸款代辦費3500元
所以所有費用總額辦到好62萬5仟元
------------------------------------------閒聊分隔線----------------------------------------------
為什麼會選擇現代車,主因是第一部車因急用且預算有限

第一部愛車:GETZ

今年考慮換一部較大的車時,發現二手車市場已不復見當年金融海嘯後的高CP值的車價及車種,幾經考慮也不想再與二手商賭人品,因二手車價與新車差價不大,所以乾脆換一台新車自己重頭到尾照料好了。

因為上一部車有還不錯的使用經驗,所以優先前往現代汽車看看,第一部名單為Hyundai I30,其實從他上市我就一直注意,無奈當時GETZ剛買不久,只好觀望等他改款再計劃入手,但當時剛上市原廠訂價高又硬,且行銷策略沒凸顯他的優勢,用時尚包裝車子,讓人匪以所思,所以銷量沒有當年GETZ的榮景,反而造成銷售遲緩,爾後改款計畫又遙遙無期,國外已經小改款完,目前也已大改款完成,歐美市場賣的蝦蝦叫,台灣代理商還在泡茶聊天喀瓜子銷庫存

原本還期待今年初可以順利引進,看了車展卻搞了一台小眾市場的跑車進來賣,賣這車根本賺不到後勤保養費,一手好牌打成這樣,完全無法認同這間代理商的思考邏輯。
姑且不論他常常被拿來酸的歪H品牌LOGO,改款後的I30如果沒本錢國產,假以他整車進口,安全配備至少保留六氣囊及ESP賣85萬內,應該比veloster有市場!

板友提供的影片...很有質感!
相信大多數台灣市場消費者對韓國車的印象就是便宜普通不耐用,但我對於任何產品幾乎沒有國家及品牌情節,所以買東西一直沒有品牌堅持,只有秉持著商品是否適合自己需求最重要,故不跟著人群盲目衝動購物。
這年頭歷經塑化劑、假油風波等等,已經沒有什麼品牌決定品質的道理,尤其台灣某些自有品牌理念好像都有自己人用比較爛,自己人賣比較貴的行為,老一輩說的好,認識的都比較貴,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台灣在歷史上得罪我們的國家很多,只是內鬥多於民族性的我們,選擇對有商業利益的國家失憶,卻不斷放大仇恨在一個不斷超前我們的國家,如果繼續這樣擴大研究別人缺點,縮略了解別人成功優點,結果只會顯得我們更弱,不斷原地踏步而已。
看看那些官員不斷的花大錢去考察歐美國家就很無奈,什麼都要學歐美,看到什麼都要搬回來,人家是已開發國家,諸如教育、交通、產業一堆不適合台灣的傻眼政策,殊不知鄰近自己的亞洲各國部份重點建設及產業已經領先我們許多,其實對岸有幾個國家才是值得學習的對像(例如新加坡及韓國,甚至中國)。
最後說說為何沒選擇另外兩部好車的原因↓
Ford Focus
排除原因:後勤疑慮,剛上市每天都要用車,沒時間當第一批免費品管員,只好忍痛排除!
※備註:但不可否認的確是一部誠意十足的好車!

Mazda 3
排除原因:預算問題及稅賦挑選了1.6試乘,發現開起來就跟GETZ一樣,動力拖不動車身!
※備註:外型很動感,但1.6動力不匹配他的外型,不考慮稅賦就直上2.0~單邊霧燈也令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