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話不多說, 趕快拉進主題. 相信在台灣的朋友們對Hyundai這個牌子有兩級化的評比, 對他沒信心的認為品牌價值沒做出來, 代理商沒用心或是偷配件. 要不然就是種族情節作祟. 對他有信心看的是一個在全球一直進步的品牌. 基本上我買東西是沒有所謂的種族情節, 看的是該項物品是否符合他所賣的價格以及是否符合我敗入的需求. 時空背景回到小弟身處的美國汽車市場, 購車的需求是300+HP (因為開了10年的經濟車型..想要在有生之年至少讓自己體驗一下300+HP 加速的感覺). 再來就是操控性能好的兩門車型. 畢竟離不惑之年也不遠了,能再開兩門性能車的機會也許不多了.等到有了家庭之後可能需求只能轉向四門車型或是更大的SUV來滿足家庭的需要. 當時比較的口袋名單有: Infiniti G37, MB C-350, BMW 335i, 還有本文的主角 Genesis Coupe.
MB 的奢華跟 BMW的超控 真的有符合該品牌價值. G37則是我最喜歡的日系品牌車種之一, Hyundai Genesis 的路感和G37比較接近..但是是四台口袋名單裡面懸吊最硬的. 最後脫穎而出的理由竟然是--不想那麼快進入制服車的世界. 此話並沒有打壓其他車主的意思. 但是在美國 C-350, 335i, G37 真的可以用滿街跑來形容, 尤其是在洛城地區. 想想以後自己終究也會淪為制服車的一員, 就趁現在試試看一點不一樣的, 畢竟人生就那麼一回!
小弟旅居美國已經有超過10年以上, 若是文章有詞意不通的地方請各位大大鞭策小力一點. 中文有點退步,英文也哩哩摳摳(台語) XD 照片是傻瓜像機拍的,小弟還沒打算踏入單眼的深淵.
雖然是延遲了10個月的開箱,但是還是要緬懷一下陪我走過過去10年的Civic 7代. 2001年入手11年脫手還讓我有很好的二手價, 真是好車一台. 無奈現在小弟居住的地方只能有一個停車位, 所以只好忍痛出售了.不然真的很想一次擁抱舊愛跟新歡.

接下來主角燈場啦. 各種角度我都喜歡, 雖然2013年新款的馬力多了近50匹, 但是11年款的線條比較簡單沒有太多菱角的地方. 再說小弟我現在的心臟沒以前大顆,踩到12大格就差不多極限了. 再多的馬力也應該用不上了. (在此不鼓勵各位飆車喔!)
入手的版本是 3.8 GT Track 版

稍微有點爆龜+19吋原廠大腳很有GT的fu

V6引擎搭配的梯形排氣管..聲音還算飽滿..很喜歡低速在市區巡航的排氣聲浪..當然高速嘶吼的聲浪更棒..但是很多時候高速我都是關上窗的..因為不想吃風吹沙

飽滿的屁股再來一張

HID 頭燈 但是沒有自動轉向

無窗框是GT車款必備元素

中控台及駕駛座全貌

個人認為是噱頭的馬力和紐力輸出畫面+電子時鐘(與衛星同步時間)

自動防炫後照鏡+電子指南針

one touch moon roof

包覆還算不錯的皮倚

MP3 畫面..可顯示中文..但是有些韓國沒有的漢字會用亂碼顯示

衛星導航畫面..遇到路口會有切割畫面

Satellite radio

藍牙通訊

空調設定畫面

306HP V6

原廠標配B牌卡鉗

大燈控制開關 自動感應開啟頭燈裝置

雨刷控制開關

冬天很好用的一個按鈕

夜間儀表版..

圖片看完就是幾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了. 操控性和路感真的很不錯的一台車,但是懸吊偏硬. 遇到狀況不好的路面是會蠻癲頗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 慢慢的就沒有感覺了. 以我從一個Honda Civic車主 換到這台車來感覺他的懸吊軟硬也許沒那麼客觀, 因為畢竟civic是屬於一班通勤用小車懸吊本來就沒法跟性能車系相比. 但是我有位開328i 的朋友他跟我說他本來以為328i 已經夠硬了,坐上我的車才發覺他那個算軟的. 降子的比較不知道是否能讓各位看官更了解我所謂的懸吊硬到底是多硬?
油門踩踏算是動力隨傳隨到,至少在12格以前是這樣,超過12格的加速性可能要請其他膽識比較大的大大們來試驗了.還是老話一句,本人不建議大家飆車喔!!
煞車部分我個人還蠻喜歡他漸進式的踩踏感覺,不緊不軟剛剛好. 335i 的踩踏則有點太過靈敏. 很容易就從0% 直接跳到50% 不知道其他335i的車主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也有可能是我只是去試乘,所以短時間內比較不能適應.但是我另一個朋友有同樣的感覺.
乘坐空間來說前座兩位可說是非常寬裕,頭部空間也不錯. 但是後座兩位身高千萬不能超過165, 不然就直接跟後擋風玻璃相親相愛了. 所以基本上算是只能帶小朋友吧.

行李箱是屬於寬但是不深型,勉強可以塞兩組高爾夫球球具袋(當然是指一號開球木杆也包含在內的長度)
若是要出國,只能放的下一個一般size的行李箱.登機箱要另外放後座了
購入這台冷門車之後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開到哪裡都有人靠過來問車子的事情. 去超市買完菜就看到收推車的小弟在我車旁打量.一看到我來當然就是開始問他有興趣的問題. 在美國大家都知道是自助加油站,我自己在加油,店員也跑出來又開始問車子相關問題. 連我去原廠換機油,剛下車一旁的一位媽媽級女士也跑過來跟我聊天. 原來冷門車還真是受大家的喜愛(誤) XD
買車當然也要買車廠的服務. 我個人覺得北美市場的Hyundai真的有再拼服務這塊.當然我只能以我去的維修廠做比較,也許有其他的Hyundai dealer沒有做的很好也不一定. 回原廠保養的時候,也許沒辦法像雙B品牌那樣提供代步車.但是至少他有接駁車送你到你指定的地點(前提是他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等保養完畢他再到你指定的地點接你回來取車. 這點至少比Honda好的多.(以前還是Honda 車主的時候, Honda 只送你回家..但不接你回來取車..那是要我怎樣? 走回車廠嗎?) 若是不想回家要在車廠等,該有的點心飲料上網服務都沒有少. 我想,雖然他們是平價品牌的車廠,但是有在服務這塊下工夫,也難怪現在在北美市占率能越來越好的趨勢.

發了第一篇開箱文,沒有寫好的地方請各位大大多包含. 寫完才知道,要開一篇文還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感謝前人分享開創了這個園地,希望這篇冷門車開箱後能讓大伙更踴躍分享各位所敗入的逸品. 大家一起為刺激經濟復甦來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