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新台幣 109 萬元起Hyundai Elantra Sport正式在台發表 小七新觀點已經有報導了


danny750325 wrote:
美國當地Elantra...(恕刪)



在台灣不管是哪台車在台灣賣都是比國外貴
就算價格接近
配備也是有落差
如果在台灣卻要計較國外都賣很便宜
覺得台灣車商利潤抓很大
1是拒買
2是準買家集體抗議
3是移民
台灣售價硬要跟國外比較真的只是越比越辛酸而已

熊八 wrote:
在台灣不管是哪台車...(恕刪)


在台灣什麼都貴

不只是車

看看蘋果新手機!!

台灣最便宜的大概是薪資了

如果跟生活物價相比的話


鯊魚王 wrote:
進口車→攤提的分母幾乎是全球,跟母廠算好攤提量,要有好價格跟好配備當然沒問題。

國產車→攤提的分母只有台灣,母那麼小是要怎麼爭取好的條件?國產人工成本增加車價成本自然也要增加。


但是Elantra Sport是進口車,代理商從國外批的價格已經含蓋人力成本,根本沒有人力工時成本問題。

如果是國產車,除了部分零組件從國外購入,的確是要納入人力工時。可是台灣的薪資水準並不是最高的,這才是重點。

國民年所得沒成長,人力成本這塊影響車價不大。特別又有輪班制,增加的人力需求只是要消耗訂單。

原本一間工廠人員數就是固定,從舊車變新車的製造,哪來增加人力成本。

真正會影響成本是國外採購,匯率的影響。但大批購買一定可以拿到很優惠價格,特別是有原廠支援。

基本工資也才調幾百塊,看看其他發達國家的基本工資,怎麼好意思說 [我們人力成本貴,當然車價要賣得比 基本薪資高於台灣的國家貴。]



個人純粹是希望這些商人少賺點,並不是不讓商人賺。畢竟這一代已經很難買車買房,都背著貸款在生活。況且,買到得東西都還是偷工減料的,因為是不能說的秘密。
recyko wrote:






2017...(恕刪)

只會如果說,大家都會說,沒有引進,一切都是空談
我找了進口需要的稅賦資料參考一下

例如拿北美售價折合台幣的66.5萬來說好了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FOB)+運費(FREIGHT)+保險費(INSURANCE)

運費和保險費不知道先不算

66.5萬當完稅價格

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66.5W*17.5%約等於11.5W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

(66.5W+11.5W)*25%約等於19.5W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66.5W+11.5W+19.5W)*5%約等於5W

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66.5W*0.04%數字小不計算了

66.5W+11.5W+19.5W+5W等於102.5W

這還不包含檢驗測試費用/報關托運費用等等的雜項

所以109.9W的進口價錢還算合理

--------------------------------------------

囧啊

不看還好

看了發現台灣的進口稅賦實在太可怕啦~

但我還是想買進口車XD

recyko wrote:
2017 NISSAN SENTRA NISMO
裕隆進這台來賣99.9萬就好了!
美規安全配備+超值性能
韓車就.......


你覺得鹽董會讓它進來嗎?

洗洗睡吧!
對於不敢面對事實的人,我無話可說... 對於事實反駁到底的人,請繼續口水...
熊八 wrote:
例如拿北美售價折合台幣的66.5萬來說好了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FOB)+運費(FREIGHT)+保險費(INSURANCE)

運費和保險費不知道先不算

66.5萬當完稅價格

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66.5W*17.5%約等於11.5W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

(66.5W+11.5W)*25%約等於19.5W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66.5W+11.5W+19.5W)*5%約等於5W

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66.5W*0.04%數字小不計算了

66.5W+11.5W+19.5W+5W等於102.5W

這還不包含檢驗測試費用/報關托運費用等等的雜項


不能拿當地經銷商的售價來計算,貿易商和代理商一定是拿比當地售價低的價格,所以您這樣算法更不凖。

一定要先扣除當地經銷商的利潤,用工廠出貨價算才對。

經銷商的成本有店租費用、水電費用,員工費用、推廣費用、雜項,多少個人不清楚,但至少要有25%以上的利潤。

依您美規版66.6萬*0.75=49.9萬台幣,才是最接近當地工廠出貨價,再加上完稅、保險費及運輸費,也差不多60萬台幣左右。

不然一瓶飲料外包裝標示建議售價20元,而便利商店一樣賣20元,難道便利商店沒賺嗎?

danny750325 wrote:
不能拿當地經銷商的售價來計算,貿易商和代理商一定是拿比當地售價低的價格,所以您這樣算法更不凖。

一定要先扣除當地經銷商的利潤,用工廠出貨價算才對。

經銷商的成本有店租費用、水電費用,員工費用、推廣費用、雜項,多少個人不清楚,但至少要有25%以上的利潤。

不然一瓶飲料外包裝標示建議售價20元,而便利商店一樣賣20元,難道便利商店沒賺嗎?


也是~這是我的失誤~

把當地售價當成離岸價是不對的~
danny750325 wrote:
但是Elantra...(恕刪)


只要有生產就會有成本,哪會沒有生產成本?母廠難道就不用賺錢?有收益?

無論是分公司或是總代理,進口匯差的成本都是需要兩邊去協調吸收的。

台數吃的多自然價格就會有優勢,只是台灣所謂的多?攤提到全球市場算多嗎?

關稅跟車價的影響可大了,自己辦過一次進口就知道差多少,大型重機的稅更是抽的誇張。

舉個最年最成功的日車品牌馬子達的例子。

馬子達之所以鎖定全球4%市占率的戰略就是先鎖定銷售目標轉而控制採購跟生產成本,雖然收益差但是穩定。

從2009年正式跟福特財務分家後撐了幾年?今年還不是要找豐田資助入股緩解開發跟生產壓力。

你希望國內車商少賺一點,那是要下修多少%的收益目標才合理?

我強烈推舉大大進入台灣經濟部擔任要員,為國產車商品牌點盞明燈!

如何解決少賺一點也讓員工也都能吃得飽?

教育國內車商如何去跟國外母廠做進口談判,6年商品週期價格維持,配備比照國外規模,但是品牌收益不能是負成長。

這兩個問題都能解決我想連選總統都沒問題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