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柴油車廢氣不是已被wHo世衛組織列為致癌物質嗎為何ix35還要改成柴油??


johnson fan wrote:
請問在這地球環境人工...(恕刪)


這些問題跟最近電視節目上的很勤的2位毒物專家...很像
節目上說一大堆東西東不能用...什麼洗衣精啦...洗衣粉啦...一大堆
連國外一些天然的洗劑...
當來賓問他們,該如買...就都說得很模糊...簡單帶過
聽完那2位專家...我覺得地球上沒一樣東西可用
因為都是人類製造出來的

johnson fan wrote:
只靠貶低別人造就自己高度的人,何必呢,數據來源一直說不清楚,還一直侮辱別人
看不懂,你等著收存證信函吧,到時你去跟法官解釋吧!


我沒有貶低你,只是跟您說術業有專攻,你一直不懂這個意思....

可以給我切確的寄信時間嗎?我怕我遺漏掉存證信函寄來的時間!再麻煩您了,謝謝
mercedesbenz wrote:
我沒有貶低你,只是跟...(恕刪)


所以你的術業有專攻,就是罵對方門外漢,對牛彈琴,無知跟鑽牛角尖嗎?

你的解釋還真是奇怪,麻煩請私訊你的姓名,地址,聯絡電話,我保證你很快就會收到!

不然我明天還要請律師去報案,再到01查資料,萬一你留假資料,還得請電信警察查IP追地址

會花比較多時間,你直接給會比較快,謝謝!
johnson fan wrote:
所以你的術業有專攻,就是罵對方門外漢,對牛彈琴,無知跟鑽牛角尖嗎?


你認為這些文字是在罵你跟貶低你的人格就對了?.....你這麼有能力,這麼喜歡用法律來解決,那你就去請律師來查吧,反正我留的都是真實資料,你就去查吧!何必要我私訊給你?我們法庭見囉!!!
mercedesbenz wrote:
你認為這些文字是在罵...(恕刪)


罵對方門外漢,對牛彈琴,無知跟鑽牛角尖這是誇講嗎?
麻煩請你對你的家人說一遍,看他們感受如何!
這樣說有意義嗎?

只是網路上討論文章有必要這樣羞辱人嗎?
還是貶低別人,會讓你自尊心得到滿足感?
你私訊我吧,會比較快,也會讓我省一點功夫,就看你敢不敢!
mercedesbenz wrote:
前面幾篇中已經提過,這些都是相對的,我沒有說汽油引擎沒有汙染物排放,沒有PM2.5排放,只是"相對的"柴油引擎排放量比較多,當那些微粒子表面沾黏的致癌物質,在PM2.5這種肉眼無法看見的微粒增加時,它"相對的"就有比較高的機率被吸入體內,造成毒物累積,你一直強調現在的柴油車都不會噴黑煙,因為你肉眼看不到,所以你無感,這也難怪啦,因為看那些環境工程的人員,研究水汙染的一定比研究空氣汙染的人多,畢竟眼不見為淨.....


轉貼~~

執筆人:蔣本基

台大環工所教授

台灣地區PM2.5監測數值以二○○六~二○一一年為例,年平均值濃度從33.5μg/m3下降至31.8μg/m3,約下降百分之五點一,其中,PM10及細懸浮微粒(PM2.5)最低濃度均出現於夏季,而冬季及春季濃度較高,且多出現於交通尖峰時期;此外,二○一一年全台細懸浮微粒自動監測濃度年平均值為31.8μg/m3,校正為手動檢測值則約21.7μg/m3。有鑑於此,台灣啟動「黃金十年行動計畫」,目標設定於二○一六年時,全國PM2.5年平均濃度達20μg/m3 以下;二○二○年時,全國PM2.5年平均濃度達15μg/m3以下。

~~"國內PM2.5主要貢獻源為自然汙染物(海鹽、土壤及街塵),人為汙染源為汽柴油車、燃油及農廢燃燒及衍生汙染物以硝酸鹽及硫酸鹽為主。"~~

PM2.5空氣品質標準於一○一年五月十四日發布實施,二十四小時值為35μg/m3,年平均值15μg/m3,此標準值與美國二○○六年及日本二○○九年發布標準值一致;為因應該標準之實施,原有空氣汙染防制工作需要更強化及整合。
...............................................................................................分隔線


好像很多人都認定柴油車才會汙染,才有汙染,汽油車就不會!其實都會,只是汽油車排出物跟過濾技術的發展時間比較久,柴油車這幾年的蓬勃發展也讓排汙過濾技術進步很多,也許過些時日,柴油車會比汽油車更環保(以目前某些排出物已經比汽油車低了)...

race01 wrote:
轉貼~~執筆人:蔣本...(恕刪)


這篇文章寫的真好,有測試報告,人名,地點,時間,這樣的文章才有參考價值!
不會像某些人,只會講數據一直批評,跟他要個研究過程好求證,卻要被他羞辱,
真是差很大。
不論結果如何,反正那些微粒開柴油車的人吸不多,開汽油車的人也吸不多,就不用如此傷和氣了,其他騎機車?騎鐵馬?路人?請自求多福~!報告完畢~!

如果想做點環保,那就用自己的標準去實行,覺得柴油車汙染大,那就不要買或少開,汽油車也不行,那也可以不要買或少開,每個人能接受的標準不同,這東西如果要套到別人身上,大部分都會反感進而排斥,反而造成反效果~!

最後舉個例:有個爬山活動,A看到B在丟果皮,就規勸說其實下山不遠,何不將那些東西帶下山?B聽到後不發一語,走去垃圾集中袋那將所有的有機垃圾全挑出來丟四周,撂一句:這些都會爛會隨大自然而風化為啥不能丟~!這結果不是A要的更不是B要的,有關環保的溝通如果不良,對方沒了面子,往往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VC66-C Mi Max3
mercedesbenz wrote:
Johnson先生:
1. 看你回覆了這麼多,感覺上好像非常有求知慾,但實際上您只是一昧的鑽牛角尖,不斷把焦點放在現在的引擎設計有多麼先進,過濾系統有多麼好,以前的舊式引擎排放的尾氣有多糟糕,新型引擎不會造成汙染等等,我請問一下,各種汽車引擎的設計原理不外乎就是進,壓,爆,排的基本動作也都是與氧氣混合後的一連串氧化反應,你認為舊式引擎排出來的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硫化物,Particle....等等化學物質,新式引擎排放的東西就沒有這些?不論是設計多麼先進的引擎,只要是燃料是用石油,廢氣成分都是相同的,只是各成分的濃度不同而已,不是嗎?我不是引擎設計人員,有誤請指正

2. 不論是多麼好的過濾系統,一定有一個設計重點,就是壓力損失,壓損小,過濾效率就不好,反之,它的壓損就大,舉例來說,平面口罩戴起來可以正常呼吸,但過濾外界汙染源的效果就比較差,反之戴上N95口罩,就需要花更大的吸力來維持正常呼吸,這就是壓力損失,你連這都不懂,一直說新型車輛有加裝新式過濾系統,就可以完全過濾掉,我不是說DPF沒有效果,但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過密的濾材,是會造成車輛排氣不順暢

3. 對歐盟的排放法規與台灣的環保法規,決定實施時也是只是很輕描淡寫的描述它們要修改或新增什麼內容,你要知道真相,詳細的實驗過程只有一條路:多讀點書,加入法規修改評估團隊,就算你去參加法規實施前的公聽會,他們也不會跟你說,所以我一再的跟你說,我們只是設備進口商,真正在做實驗的是那些知名大學教授,他們頂多針對實驗進行時,設備使用上的問題與數據與我們討論,如果你真的有興趣,我會把那幾個博士的聯絡方式給你,你可以去問他們

4. 拜託請不要再用那些無知與鑽牛角尖的言論來談這件事情,你信也好,不信也好,重點是大家都需要一直呼吸,就算我知道,我的呼吸循環系統也跟您相同,我也不會在外出時加裝什麼過濾系統在鼻子上,就看誰比較倒楣,呼吸系統先掛掉囉!


小弟剛好玩過幾年Particle.跟Aerosol某些教授也有過一些交流
哪些機械領域的教授有在玩Engine Exhaust大概也知道
簡單回一下你提的東西
1. 目前Euro 5之後的法規都在針對Exhaust的部分做限制
你提Exhaust前的部分.不了解用意在哪?重點原本就該擺在Exhaust

2. 以目前Filter Media的原理.最易穿透的約在0.2um.當然.PM 2.5是指2.5 um以及更小的Particle
不論Filter如何設計.照理說規格的部份就會定義xx%@yy size
也會定義在壓損達到什麼程度時就建議更換
重點來了.你提這些部分都沒提到一件事情.目前普遍柴油車DPF的規格是什麼?
當DPF壓損達到該更換程度時.Filter後端Particle洩漏分布情況又是如何?
你有這些東西才好來支持你提的說明.否則只是拿著似是而非的文字來虛晃一招而已

3. 如果你要說的台灣"執行"的情況.那個人不予置評
但是Euro是有針對各項指標定Requirement

4. 拜託請不要鑽牛角尖在那些聲稱的危害上
因為在Nano Particle領域的研究上.大致上已經掌握了很多Nano Particle的來源
必要的部份.早在很多年前已經被這些研究領域的人們提出建議改善計畫
真要關注的.是國內法規是否有跟上.以及"執行端"到底徹不徹底的問題

關於提到所謂"執行"的東西.礙於牽涉到某些單位.不好多說.請自行去了解
不過關於原裝進口柴油車.這些車廠絕對比你還怕事.因為牽涉到龐大的商業利益
所以.實在不需要拿著某些表面的東西就要全部一杆打死.就事論事.拿得出什麼再說什麼吧
No pain, no gain.
seanh1218 wrote:
小弟剛好玩過幾年Pa...(恕刪)



拿的出什麼在說什麼!這位仁兄的結尾說的真是深得我心,
凡事實事求事,拿的出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本來就是發表數據
必需要有的根據,偏偏有人不懂還要硬凹,還要對人作人身攻擊
我就搞不懂這是為什麼?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