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布丁 wrote:
這篇真得事專業文也~ 玻璃 鋼板 螺絲 會不會都跟國外不一樣? 還是每個國家都有一點不一樣
...(恕刪)
撞擊測試本來就是供參考用~同樣的製成品,就算同國家同工廠製造,也會因為材料本身的穩定性而有差異(製程標準就是在控制誤差值),就連同鐵礦場鐵礦砂產出品質(內容物、介在物含量)也會有可能產生產異,所以會個標準範圍,回歸到生產線,一般的海外工廠也是要原設計製造母公司審查合格才可能製造產品販售!這在跨國公司格外要謹慎要求,否則該商標商譽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回歸到現實面,只要車的本質符合要求,價格在自己認為合理的範圍,其他參考數據就是給消費者自己去評估~不然那些連其本撞擊成績都很差的車款真的都沒人買了嗎????
自己最近也想換車,SANTA FE也在自己主要考慮的範圍~在品質穩定性及耐用度(不要開不到2、3年東西就開始壞)比IIHS small overlap 嚴苛測試得到及格邊緣重要多了
mrmask wrote:
呵呵~ 要偷換【鋼材】,哪得要好大的量才能做到....囧
你說台灣賣得最多的那牌車的話,還有些許可能!!
你看現代賣的量,能夠撐起那些換鋼材的費用,跟改設計的模具費用嗎??~爆
最簡單的就是SDK,然後再台灣換配備,成本風險是最小!
建議大大回文前,先把別人的文看完
再說,更換鋼材成本符不符合經濟效益,我只能說大大把更換鋼材的成本看得太高
只要有設計圖在手,鋼材硬度及成本就可以任選了,甚至連模具都不用改,更別說焊點數了
台灣版跟歐美版,偷換鋼材你以為只有賣得最多的那牌車有些許可能?或許你可以試試接受比較接近現實的另一個說法
「要找出台灣在路上跑的車與iihs撞擊測試的車體設計是完全相同的,只有些許可能」
千萬別把自己的安全寄望在商人的良心上
對車商而言,偷配備還要改電腦關閉感測,偷鋼材比偷配備還簡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