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速度沒這麼高是樓主 google 取圖問題讓人以為間距 4.5M我換個角度取圖 2 根桿子間距約為 2 米 (2根約超過一台 premio 的車長)用 2 根桿子 2 米算換算距離 15 根就是 30M2秒 30M 就是 54Km/h避免錯估加入寬放用 2 根桿子 2.5 米算換算距離 15 根就是 37.5M2秒 37.5M 就是 67.5Km/h實際撞擊速度應介於 54~67 km/m對比撞擊照片看來比較符合對應的撞擊車速標題下這麼聳動真的會讓人覺得是葉配家族
yashro0905 wrote:雖然我不是力學專家...如果說過多的能量轉移到橫向力去了,那車子應該要橫向偏移,因為這些能量用來讓車子作橫向的移動了。(恕刪) 從大車的視角當然是結結實實不動如山,但是小車呢?車子橫的方向也符合彎道角度....只是有沒多轉幾圈就不得而知~~純討論沒惡意~~另外您提到的車商配備問題,人民自有選擇的能力,在台灣,商人在政府的保護之下變得惡質唯利是圖,唯一的方式就只能用自我的選擇來抵制,人多勢眾,當沒人要買國產車了,國產車自然會想辦法迎合國人需求~~~~
cloudtown wrote:從大車的視角當然是...(恕刪) 車子是打橫了,並沒有橫移。如果橫移力度大的話,車子理論上會往另一邊車道跑過去,而橫移的力度會在移動車子的時候消耗掉。跟武打中的缷力是一樣的,一拳打過來時,想辦法讓那拳往其他方向前進。但這個個案,小車就是停在大車前面了,表示所有動能全損耗在這邊了。車子會打橫是因為車頭已經被阻擋住了,車尾仍有前進的動能存在,此時動能有兩個宣洩口,一個是往車頭擠壓,一個是往左或往右擺,但相對來說會等於是車側去承受車尾剩餘的動能。另外一個討論點,關於保護國內產業這件事,個人會傾向用偏激的作法就是取消關稅啦,不然至少是讓兩邊的稅賦一致。舉例來說,國內產業還需要繳17%的營所稅,那進口車的稅率就直接調整成17%就好,我相信只要這樣就足夠打趴國產車了。保護國內產業的用意為何?就是為了讓人民能有更好的選擇,也讓產業不會把持在外國人的手上。但目前也是把持在無良商人的手上,人民也沒有更好的產品可以選擇,那還需要保護嗎?
cloudtown wrote:車尾的動能不算在撞...(恕刪) 怪哉...好像沒看到直線的正面撞擊會打橫咧....舉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J4XTfL2o如影片,車尾動能並沒能讓車子橫向移動,也因為直線撞擊平面牆,沒有偏角可以讓車子產生轉動,所以撞完多餘動能直接反彈,這樣的測試對車子的能力是最嚴苛的,所以才能成為撞擊測試!!力量的轉移不是要讓物體橫向移動,而是讓物體轉動,正面撞擊沒有產生橫向的轉動,才叫做完全吸收撞擊力量!!我只想說...兩車撞擊的力量遠比樓主計算的小太多,該小型車安全性如何買車人自會判斷,但樓主的計算欠缺考慮的地方實在太多,就這樣隱喻實在有點....~~
cloudtown wrote:怪哉...好像沒看...(恕刪) 的確,同意您說的,撞擊能量的計算太複雜,不是這樣簡單就能說明的。所以我前面也有說,就不要再用數據來分析這個案例了,覺得安全的,就把這台放進考量名單、看到韓國車就不買的也無需浪費時間來看。個人還是覺得,這台車說真的,不管在大陸或在美國,除了外型,他真的不是前幾名考量的車種,了不起是價格便宜了些。是台灣同級國產車實在........,才會讓我去買它的。台灣這種官商密切合作的情況什麼時候能改變呢?
AndersonTH wrote:實際速度沒這麼高是...(恕刪) 就算是15 跟 距離不能*15 應該是要乘14 還有 這段距離 除非沒煞車 但有可能嗎 ?....不然 撞擊 不能說開始的時候算......況且 我反覆看了 看到燈 到撞擊 那距離 也沒有到15 根...所以我說 樓主很籠統的 去計算 造成誤差很大...然後 還沒有太大意義.....因為 就算一開始速度有破百 但是 到撞擊時 速度到底是多少 ?.....
refire wrote:就算是15 跟 距離不能*15 應該是要乘14 還有 這段距離 除非沒煞車 但有可能嗎 ?....不然 撞擊 不能說開始的時候算......況且 我反覆看了 看到燈 到撞擊 那距離 也沒有到15 根...所以我說 樓主很籠統的 去計算 造成誤差很大...然後 還沒有太大意義.....因為 就算一開始速度有破百 但是 到撞擊時 速度到底是多少 ?..... 沒有人說破百那距離是2台車一起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