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の我等妳 wrote:
與kuga車格相近,(恕刪)
Kuga自從2019上市以來,憑藉身形類似保時捷Macan,一舉從上一代月銷售500~600台,飆到與CRV 5月銷1000~1300台接近,分庭抗禮。
最近因為Tucson L上市,憑藉暴大車身尺碼+1.6t不錯的動力輸出,有海拉一波。
Kuga MK3加上缺料、缺晶片,產量跟不上,加上產品屆臨明年底小改款周期,所以銷售量有掉下來。
Tucson L也是三陽生產這邊缺物料,從原本熱賣的B款,後面連A款都賣到缺車。
兩款恰巧家裡都有在開,都很不錯。
福特KUGA的底盤運動性比較強悍,身形也較小些,對過彎有比較好的抑制。
但Tucson L的動力輸出也很夠用,開起來很順,不會覺得拖重這台車身。
new RAV4 2.0的直式,開起來還遠遠沒Tucson L這具小CC數渦輪車順暢、有力。
new RAV4要買,建議得要買h油電,動力反饋與NVH靜音工程聲浪,才有百萬車的質量。
CRV MK5.5,本田這台NVH反而沒new FIT MK4做得優異,甚至隔音大概開起來一拉轉,跟一台中華凌利也就差不多,就是吵........= ="
其他方面,CRV MK5.5的後行李廂也很大,目前後廂最大當屬這台+Tucson L了,另外就是7座規格尺寸跨階的Outlander更大支。
本田車的特色,就是油門反應很迅速,有點類似BMW,這是喜愛開它們家車的最大特色處,日系車當中,操駕別有爽感的地方。
缺點除了吵、可能會生銹,應該就沒別的太大問題。
但本田車會鏽,事件鬧最大是2015年那時。
後面的製程,屏東產線應該有做了些鍍鋅層調整,近幾年稍微、比較....少看到。
當年自己好奇,2015還特地拉了一台白色鏽最多的Fit MK3養看看。
自己養,一年多下來是沒看到任何鏽蝕異狀。
車子全丟戶外做測試。
但參加車聚,悲劇的確實有。
最慘的交車2週就鏽了.............@@"


CRV MK5有看到車友鏽蝕的大多在車門下緣較常排水、鈑金膠合的位置。




但日本車,會鏽的現在恐怕不只是本田。
進口Suzuki Vitara也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S8GZhvlis&t=5s&ab_channel=buycartv
TOYOTA 最新的進口Sienna也有。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318/R3NVPSCY25H3JLEV72LSRZILNU/
但Sienna這個個案比較特殊些,底盤鏽蝕這些部位,國產車也很常見,不是甚麼太奇怪的事,美容處理下或原廠保養廠撐起來補噴漆就能妥善處理。
但座椅機構件鏽蝕,這個確實得出保,換料更新。
座椅鏽蝕,印象中2018左右Mazda進口車也有個案案例。
應是日本生產的零件供應商鍍鋅層、ED等陽極處理沒有做確實,耐不住新車出口在日本當地與北美、各國家地區港口儲區受海鹽露水等侵蝕所致。
日製車的檢定有越來越多這方面的問題。
包刮許多車身外觀件蒙皮過往標準是0.8mm,現在一堆都拉到0.5mm,洗個車,拇指一壓就凹了,時不時得去微鈑金。
例如Fit MK3我當時買來洗個車,手去撐到A、B、C柱上方門頂緣,凹了不下6個,才交車沒2個月,微鈑金鈑了3~4000,火大,自己開發車頂架軟膠條,貼在車身上,自測體重90踩後輪上下洗車頂,才不會把車頂各位置蒙皮撐凹。

Altis、Corolla Cross、new RAV4,車頂蒙皮也是很薄,都不能去摸到,都會凹。
因為開發時都自己洗車檢驗鈑料,Altis 19"我就去微鈑金3次.............。= ="
其他的,就沒啥大問題。
Tucson L底盤運動性比上一代的Santa Fe大好,彎道雖不若KUGA犀利,但也很有歐式車的調性。
Tucson上一代尺碼短些,運動性應該比這一代好些-->吧!
上一代沒開過,沒法比較,經驗上,長+高的車體灣道會更難抑制。
* 純運動爽車--->Kuga
* 綜合全能--->Tucson L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Kuga自從2019(恕刪)
好詳細的解說

休旅車目前我會歸類
傳統與渦輪引擎
還有變速箱種類
萬年不改詭譎稅制
似乎小cc比較吃香
若一年保養一次
級距差價來付保養已經夠啦

再來是變速箱的穩定性
福特幾乎都改成自排
很值得叁考
自手排,還是偏向手排
還需觀察
我的車已邁入第二十年
且走且看
有陣子每年的里程都不到五千
一組輪胎跑二萬多就變型換掉

這二年小犬取得駕照
里程約增加到一年一萬
去年輪胎、底盤、引擎
冷氣、啟動馬達
花了一輪


萬年四速變速箱
與福特孿生車系
零件便宜好取得
或許再戰五至十年沒問題
或是那天神經發作
莫名就去簽了新車

就以台朔二號還在賣時
我真的去試車
還真的很想買
尤其是一千cc手排的
要不是被太座阻擋


突然發覺偶只是個01街友 >
親愛の我等妳 wrote:
好詳細的解說休旅車目(恕刪)
一年使用低於1萬5千公里,其實是跑很少。

如實際去算的話,1萬5千公里/年,每天里程大約41公里,您的里程一年僅5000公里,換算1日僅行駛13.6公里。
以我的KUGA 1.5T從0公里~8萬定保統計總支出共 : 96901/NTD
平均每一萬公里支出12112/NTD
牌照稅/年 :1.5T - 7120/NTD / 燃料稅/年 :1.5T - 4800/NTD=11920/NTD
過路費+停車費+保險/年+95油資 : 每公升以平均29/NTD計。
----------------------------
=約88032 NTD/年支出(每年開一萬公里狀態下,但我的用車量一年是2.5萬,實際費用會在更高,燃油約+5萬)
車輛殘值的衰退,一年抓10萬,4年-40萬
99.9萬-40萬=59.9萬殘值
所以是否須養一部車,就得看自家的使用條件。
新車從PDI拉出開始啟用,電路系統過電後,建議每年最少開1萬公里,對電機活動性比較好。
內燃機引擎與機油的活動性也比較足。
以保時捷車來說,越沒去開它,它壞更快!!

年使用低里程,對車況來說並不是好的。
買車自用,建議還是得多用用,至少每4~5天,開個15~20KM動一動。
排廢系統如果要順暢,也要避免萬年1000~2000轉左右走停。
這都是積碳產生的惡化主因。
每個月至少得拉轉4000~5000,大約10~15分鐘,引擎與排廢系統才會順暢。
台灣的道路速限,其實500~1000cc就夠用了。
現在的1.0t渦輪都有120匹左右,例如福特的Fiesta 1.0t,都很會跑,堪比小鋼炮性能車。
如今的1.5t隨便都180匹去,如完全市區走停,高速80~110內,轉速從未拉過3500,對內燃機引擎反而是負傷。
就更別提更大cc數的車,台灣路況榨不出40%的實際利用率。
V8動力那些,都得去麗寶賽道還免強有點樂子,在台灣道路上走,直是暴殄天物。
無用武之地。

Coffee1018 wrote:
2015年號稱日本進(恕刪)
2015我也自辦一台 5D魂動馬+公司也辦了一台入門4D珍珠白色 Mazda 3來做總代理的車身件設計開發日方審驗。
4D於2016年底售出。
5D於2017年中旬售出。





SG : 趙辰祥Aniki
持有期間,是沒發現鏽斑異常。
唯一覺得比較大的缺點,大概就是新車的金油層,跟福特車相較差異很大。
一樣在路上辣快,轉速4600~5000轉。
車頭砂石噴擊量的漆傷,馬自達的金油層明顯偏薄,Mazda 3 5D V41魂動紅累積量是我開福特Mondeo TDCi MK4旗艦 14萬公里累積量的2倍。
新車漆面膜厚可能只有90吧。
不敢用噴塗場膜厚機打下去,怕難看!!

買馬兒,建議新車可以考慮去施德樂買個頂級HS高固金油2入(1入大約1300),全車噴2道。
讓金油膜厚拉高,保護車漆。
比貼膜貼犀牛皮便宜好用好整理。
親愛の我等妳 wrote:
本來就是假日車手啦個(恕刪)
國三尚未完全通車...哈哈,97年左右的時間點。
當時我還再開日產Cefiro A32。
想當初開A32,一年用車輛大約1萬公里多。
2008買入Mondeo TDCi MK4旗艦,從此里程就暴增到25000.....






柴油車真的是爽爽開,賤腳就很難回去了。

2008~2009當年這台Sedan沒有套件,歐洲只有5D+Wagon車型有專屬套件。












透過福特六和ACSG經理幫從德國、英國福特訂了兩款車的PUR材質套件+18"鋁圈,搞一搞噴了大約20萬。
當年還自己手動切除後下巴尿布排氣管干涉的PUR料,送到德淵實驗室化驗,耐燃400度以上。
最後自己為了研究PUR料,又花了12萬發包日產工程師幫跑CAD+發板橋亞克迪生NC刻了2組自己設計的後下巴Morkup。
試裝確認後才開PUR模具,做自己設計的照片上尿布。
好奇心害死一隻貓。
不得不說,老外的PUR物性真的很會做,到現在,亞太地區還造不出耐燃這麼高的PU料。

從此在車身件設計開發生產退不了坑。

您提的小吉米。
原廠金鈴總代理的備胎蓋也是我們設計開發,新車入港後,皆在我們台北港全車裝配。
是台灣特有的產品。


我們也為日本Alpine設計了JB64日規版+JB74海外輸出版mini G套件,Alpine供物料給NEWS全日本據點販售改裝。
https://newsdesign.jp/products/ac-line/suzuki-jimny-sierra/
台灣供料給原廠經銷商零售,新北都、億和、台中尚立、彰化群鋒、雲嘉南佳新等Suzuki經銷都有販售。
改到爹娘不認得。
精心製作提供給原廠經銷商的實體精裝型錄。


















MIT設計生產、實車實景都在台灣拍攝。
這台小吉米,目前因排廢過不了,所以停售。
原本外面就很多中古車行卡新車訂單,每台掛牌後+6~8萬銷售。
停售後,外面喊更誇張了,很多掛破百萬在賣。
也是車市一個奇景。
買這台玩泥巴不錯玩。
喜歡的話,中古的+5~6萬就可以出手了,不然也沒車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