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free wrote:
沒啥好神奇的
歐洲人喜歡5門休旅轎車更甚4門轎車
所以直接賣i-40...
但更神奇的還有喔
i30 ... 多連桿後懸吊(同樣的懸吊設計在Toyota會被稱為"雙A臂", 此車的後懸吊跟CT200h/RAV4如出一轍, 但其實很多國產車, Mazda3/Focus/Lancer甚至Civic 8th, 懸吊結構都跟此種設計一模一樣, 但現在只有Toyota還敢稱"雙A臂"

i40 ... 多連桿後懸吊
Elantra ... 扭力樑後懸吊
雖說懸吊種類並不是影響操控的主因, 但卻會影響舒適與操控的平衡
扭力樑操控可以做得不錯, PSA的扭力樑就是一絕, 不過通常只用在小車
舒適性則有所犧牲
如果要用扭力樑懸吊且取平衡, 通常懸吊會設定的比較軟, 後軸就會比較晃
幾台國產車來說Elantra應該只比Lancer Fortis硬一些 (Altis我不知道哩)
比其他如Mazda3/Focus/Civic 9th/Luxgen5等車都還軟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同為扭力樑懸吊的L5, 彈簧雖然也是軟調設定, 壓縮阻尼也差不多, 但伸張阻尼比Elantra強很多, 很像改裝避震器會強化伸張阻尼以拉住車身彈跳的效果, 但又不像改裝避震器會把彈簧設定的較硬派
有機會可以去比較看看兩台車的懸吊設定差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