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7

SantaFe CRDI<山土匪進化論Stage-3之還沒開始就結束>

請問白色大面積部份 是水箱散熱片嗎?

那這樣會不會把 自排冷卻器的熱 往後導 被 水箱散熱片吸收呢?

或者說 水箱散熱片 都在吹 自排冷卻器的 熱風?
飛雀電腦 wrote:
請問白色大面積部份 ...(恕刪)


嗯...問得好!

我之所以到現在沒裝,一來是保固未過不想動結構部份,二來是最佳方案還在思索!

卡檔跟變速箱油溫過高放在一起聯想,天經地義...只是造成高溫原因倒未必是變速箱本身~

我常跑山區,連續爬坡後,水溫可以來到97~100度! 夏天室外38度的時候,還曾看過水溫103度~"~
(對土匪來說,水溫100度有多高? 時速200也才88~89度....你說超過100高是不高?)

所以我一直在想,因果關係究竟如何? 自排油應該只是其中一個果! 治它應該只是治標....而非治本~

如果是我,我會從整個循環散熱的源頭去思考,進氣溫度+水箱+風扇+油品...等等!

安裝自排油冷卻器,理論上,自排油也要加量,而且循環的距離會變遠...這兩個條件兜在一起本來就能降低油溫,

但是...裝在水前面,佔用原來水箱面積,這反而是倒果為因...原本的水箱散熱機制才是因吧!(我的觀念是這樣)

要是不裝在水箱前面,又無法裝到一個可以撞風的位置,對於變速箱的散熱幫助有限...這是我苦惱的地方~"~

市面上有兩種產品是我會先考慮的...要是效果不如預期,我再來考慮自排油冷器!

1.氮化硼...可以處理進氣方面(如 中冷器/渦輪等),也可以處理引擎/變速箱的油底殼來增加散熱效能,但缺點是"耗油",因為這樣一來冷車昇溫速度變慢,增量供油的時間會延長,所謂有一好沒二好! 低溫水龜可以得到近似的結果~

2.散熱馬力M5...用微電腦控制風扇運作時機,藉以控制理想水溫(其實是把原來的風扇時機往前移動,提早運作而已)~這是合乎邏輯的! 但也不是全然無敵,因為它有可能減少風扇壽命(因為運轉時間大增),其次是...真是貴到一個不行....

所以我才說...要省錢的就先試氮化硼再試自排油冷器! (或者是自排油冷卻器先用氮化硼處理再裝置於不影響主水箱撞風的位置...) 至於不在乎花錢的就直接M5給他上去...應該也不錯!

因為我開2.5年近6萬公里才遇過2次卡檔(加起來也不過20分鐘,我連停車查看都懶~"~)....所以搞不搞它,對我沒有太大的影響,索性先放著...暫時不理它,哈哈~


小酷林 wrote:
Dear C大~不好...(恕刪)


哇~改很大喔^^

什麼管子...可否先透漏一下...哈哈!

你那水箱葉片的顏色...好像比一般白一些,是有用氮化硼先處理過了嗎?

cchsux wrote:
哇~改很大喔^^什麼...(恕刪)

關於水箱葉片偏白...應該是上面灰塵太多...造成相機閃光燈的反白啦~

我沒有對它做過任何處理啦~


既然C大有在詢問那根管子...面子不能不給~

其實那根是"金屬進氣岐管"啦...早在C大的地盤上show過照片了...

這組根管子比較特別的是純手工打造...全台獨一無二...
(製作時間長達13個小時~)

之後聽說被人抄走數據...準備進行量產~(商業黑幕啊~)
(所以我這組算是"樣版"...)

重要優缺點我就簡單說明一下~
(詳細報告正在編撰當中~)

優點--中段的衝刺火力有顯著提升

缺點--吵、吵、吵...有夠吵!

搭配高流量空氣濾芯後...
(之前用過一陣子就拔掉閒置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又再裝回去~)

優缺點都更加被放大...而且缺點又多了2項...
(中段火力旺的像是香爐"發爐"了~噪音的話...至少比波音747的引擎還要安靜啦~)

其一就是藍色膠管部位有發生過"漏氣"情形~需要特別注意緊定~
(會發現是因為周圍有油漬滲出來~)

完全驗證了C大的"多一支香 多一支鬼"的論點~ (此句是"傑哥"引述C大的話告知我的~)

其二就是...煞車不夠力了...制動性變的"鳥"了不少~

以上是路試2萬5千公里的重點心得~

下面是一些寫真照~










咦???這台CIVIC 8 在幹嘛咧???
C大.
去年9月中.買三瓶有品牌的來用.
中冷拆下來.水箱需卸前保.自排和油底殼.
全都仔細噴二回.剩下少許全用在風扇.
這樣3張小朋友就去了.
效果.
低溫時水箱溫度偶爾會在86度.
在高溫時或許有較好的效果.應可低1~2度.
由於沒有自排箱溫度可比對.
也無法得知.實際上是降低多少.

若依廣告賣場所言
氮化硼的效果可降低多度.
經個人使用後感覺.是有降低一點.
實際與廣告似有些落差.




Coca Cola

leetw wrote:
C大.去年9月中.買...(恕刪)

請問各位大大
常看到各位說水箱溫度幾度
請問是從那裏看的呢?
儀錶板只有指針顯示溫度
但看不出是幾度啊?
煩請大大指教!
weizong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常看到各...(恕刪)


需要有OBD2的偵測裝置(很便宜約一千多元)
配合智慧型手機或是PDA的相關程式(程式很多免費的,.手機或是PDA就貴了)

或者用OBD2的抬頭顯示器
便宜的可能三五千可以搞定

貴的含手機或是PDA一萬五到兩萬

樓上那幾個改很大又很操車的才需要
普通駕駛
其實不太需要用這這些資訊

但是這些些微的變化
可以看出一些"加料"後的效果
以數據呈現
這方面還不錯就是了


leetw wrote:
C大.去年9月中.買...(恕刪)


Leetw大
我沒有裝用任何冷卻手段
但是水箱溫度經常保持86度
我想可能是前氣霸大包的功勞
撞風面積比原場面積大

leetw wrote:
C大.去年9月中.買...(恕刪)


感謝分享^^

這樣說吧…水箱溫度是集所有溫度的總和結果的最終呈現,換句話說~在一個已達熱平衡的系統內,要使其降低1度,或許其他散熱系統要降低2~3度(甚至更多)才能實現!也就是說,要從水溫看出來冷卻效果是否變好…粉難~所以我才說,水箱要降低均溫1度…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搞起來可是一點都不容易喔…

目前,我的車是只有加 起暴水+(原廠水箱精+RO水 50:50),正常怠速是86度(D擋下坡滑行可低至83~85度),一般行駛大概87~89度之間^^ 大腳拉轉會到90~94度,龜速連續爬山可以到95~103度.

要我來使用這種氮化硼…我會比較期待進排氣的溫度有所改善!
但我不會也不能奢望可以從水箱溫度看到些什麼? 除非可以看到進排溫,這樣會比較有義意些…回原廠借小電腦,帶著跑一趟,應該就能看出使用前,使用後的差異了! 我可能只是用爽而已,大概也不會真的掛著電腦出去跑^^

我不打算噴在引擎的油底殼 or 水箱善熱鰭…因為這兩個地方會直接影響到冷車升溫的時間,對於口袋淺薄的我來說…油還是不要燒太多,特別是燃燒不完全的油~”~

中冷器是我第一個要噴的地方,再來是變速箱的油底殼,行有餘力再來噴EGR or turbo…所以我只打算買一罐來玩玩就好! 至於實際的效果是否顯著…這要等用完+長期觀察再來討論了!






weizong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常看到各...(恕刪)


那是因為有些人自行安裝介面以讀出部分電腦數據,像我是裝Scan gauge而有些人是裝OBD II的HUD…
  • 4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