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 jordan wrote:從7月15日以後就已...(恕刪) 11月底小弟也入主柴油tucson, 我覺得站在排氣管後沒啥味道吔, 好像廢氣轉化的很好呀! 比我前一台老車汽油車還沒味道, 覺得很好啊!
clkigt wrote:敢問各位Santa ...(恕刪) Santa Fe在加裝第三排後,後面是否還有空間放嬰兒車?-->第三排與其他座位完全使用的情況下, 只剩下很小的置物空間,但是放2台單人手推車還可以(但不能是那種嬰兒大輪跑車)我打算第二排裝1個安全座椅,第三排裝上2個安全座椅會不會很擠?(第三排的小孩抱的出來嗎?)-->不會很擠, 第三排的小孩都抱的出來....但條件是車門要開的夠大, 這樣動線才會出來^^
<土匪愛車省油小帖>打從接觸柴油車以來, 唯一讓我比較不滿意的就是"冷車提溫速度", 坦白說, 若要比起汽油車, 那這一點可是輸到脫褲子, 特別是最近同事也買了福斯新款柴油小休旅, 也是提到這個問題! 剛才去逛某汽車百貨時, 遇到一位以前在雙龍任職的技師, 跟他談完, 更確認我的方式應該是正確的, 所以提供出來跟所有柴油車主分享一下~柴油車之所以冷車提溫慢, 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缸璧較厚等等....這些不在我研究的範圍! 這是天性, 不管你花多少錢, 買哪一種柴油車都一樣! 而且這段時間, 對引擎最傷, 什麼燃燒不完全,積碳油泥等等都是!我只知道, 冷車的時候, 其油耗約為正常油耗的2倍以上, 如果從冷車到昇溫完成需要10分鐘甚至20分鐘(冬天更是久), 那麼我實在想不出來還有什麼時候的油耗會超越冷車時, 除非是經常一拜, 那就沒話講! 因此, 如果能增快升溫速度勢必能減少油耗....目前沒有其他解法(上次加的起爆水小有作用), 唯一的方法就是培養良好的開車習慣!1.每次開完車, 請務必在熄火前把A/C切OFF(連送風一起喔), 可以的話, 停完車入P檔, 等個20秒再熄火(這是我的經驗,20秒就足以讓溫度回到正常甚至低1度).-->這個動作是為了保護冷氣壓縮機與風扇, 因為如果不關掉, 那麼下次啟動的時候, 電門一開就會開始運轉, 等真正啟動時, 會被瞬間關閉又啟動, 如此等於在極短的時間之內被ON-OFF-ON, 可知對任何電器傷害最大的就是啟動電流, 所以基於愛車的立場, 這個習慣一定要建立!2.因此下次開車前就先開窗, 不要先開A/C, 直接啟動即可, 然後維持2000轉(我自己的習慣)以下慢慢開, 直到感覺引擎噪音或是方向盤抖動最小的時候, 即可認定為工作溫度到達(除非裝數位水/油溫表, 否則也只能用感覺的). 此刻, 就可以關窗開A/C了(然後油門也可以用力踩下去了)~-->我觀察過, 不開冷氣就已經會減少一些油耗(但沒差太多), 而且不開冷氣時, 冷車升溫的速度至少比開冷氣快上20%~30%, 如此就可以雙重減少油耗並保護空調相關系統又減少積碳, 一舉數得, 何樂不為?對了, 提醒一下, 除非是在比賽省油, 否則不需要因此而刻意不開冷氣, 因為那實在沒差多少! 反倒是, 開了冷氣, 風扇就會強制運轉, 這對極端重視工作溫度維持的柴油引擎有著莫大的幫助, 特別是長途或激烈操駕的時候! 不需要因小失大, 山土匪已經夠省了, 這樣了解吧!
cchsux wrote:<土匪愛車省油...(恕刪) 沒錯而且Santa Fe是用變頻(可變容積)壓縮機,連Porter也是所以和傳統壓縮機不同根據我的經驗,不管是開Santa Fe還是Porter對油耗影響真的不大,且也感覺不到多了任何一絲重拖感
cchsux wrote:<土匪愛車省油...(恕刪) 我想Santa Fe熱車時間久還有個原因是機油量和冷卻水量都比一般汽油車來的多分別是機油量:5.9L、冷卻水量:8.4L畢竟是渦輪車,所以比一般自然進汽車更注重冷卻而我另一台Porter,原廠機油量還更多,機油建議號數為5W30分別是機油量:7.4L、冷卻水量:8L之前去保養時,原廠是用15W40,熱車時間真的是無敵久的後來我去COSTCO買5W40的機油,熱車時間明顯縮短一半所以我想機油絕對是影響熱車時間的關鍵因素另外,我最近又發現一件事Santa Fe 2.2的引擎規格是4缸16V+SOHC+正時皮帶Porter 2.5 的引擎規格卻是4缸16V+DOHC+正時鏈條沒想到Hyundai給貨車用的引擎等級挺不錯的,難怪這麼安靜,而且還可以改晶片雖然堅達、一路發那些貨車也是用共軌直噴的引擎,但是寧靜度卻差很多
gladiator wrote:他們不是共軌直噴,他...(恕刪) 是共軌直噴沒錯,請參考他們的官方網站http://www.5230.com.tw/fuso/fb_html/performance.htmhttp://www.isuzu.com.tw/ELF.htm
Tison0829 wrote:我想Santa Fe...(恕刪)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這個推論應該是沒錯!至於機油的影響也可以肯定....舉凡流動力,黏度,吸放熱的能力....等等! 都是可能的變數~但礙於保固, 目前也只能乖乖用原廠的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