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7

SantaFe CRDI<山土匪進化論Stage-3之還沒開始就結束>

Jason大~
我也想要相關資訊~
再麻煩您囉~
JASON大 我也想知道
可否PM資訊 給我 感恩
JASON大
做做好心
詢問一下店家
看看家族有無團購可能吧~
sabarose wrote:
JASON大做做好心...(恕刪)



機子 就是山土匪家族之前辦的團購~
應該還有優惠^^
JASON/88 wrote:
機子 就是山土匪家族...(恕刪)


哇...JASON的動作真是太快了^^

顯然上次達賴農場的觀念交流已經被你具體執行...很好用吧!

待會換我來PO秘密武器嚕...呵呵~
<世界初~複眼土匪參見>
這件事情從構思到現在已經計劃很久了! 但是因為我貪玩又懶惰…所以一直拖到這禮拜才動手^^(啊因為歷史上偉大的作品總是要透過長時間的醞釀才能成功)

幾個原因讓我有這個想法:
1.我曾經答應過女王,有一天要讓她安穩的開土匪上路,拉風一下! 因為土匪車體寬又高,所以除非是很開得很習慣,否則一般人要上手還真有點困難~沒錯,正是因為過多的死角…想當初業代還送了我兩根旗竿…但礙於面子問題,我打死不裝~”~
2.原本自己開的時候還感覺左側A柱的影響不大(很多人都身受其擾,但用安全的角度來說,A柱粗大也不是罪過!),某天我裝了坎入式晴雨窗之後,連我已經這麼熟練的人還是免不了因為A柱盲點而常常受驚,特別是晚上的突然出現行人/機車/鐵馬更是恐怖,沒事就差點被嚇出尿來~”~我感覺那A柱怎麼瞬間變成兩倍粗??
3.有一次過窄巷,結果估算錯誤,左側因為可以伸頭看,所以穩穩的過,但看不到的右側卻因為機車突出的後貨架而慘遭刮傷…這一刮,毫不客氣的從輪拱劃到右前門,雖然有警覺到(這種的就算裝10顆前雷達也沒用)…但也已經來不及! 害我花了4張小朋友去做局部烤漆!
4.雖然我沒發生過,但上次阿豪騎到石墩的慘案卻也時刻提醒著我!(其實我看到的時後確實也哀嚎了一下,我想這是所有愛車人的正常反應) 那時我想,如果能一發動車子就能看到車頭附近的障礙物那該多好~
5.LUXGEN的上市給了我一些靈感,因為我感覺那套Side view立意很好,但做法卻是史上無敵白吃的! 所謂side view是指除了後照鏡之外還有輔助攝影機可以提供參考(所以攝影機會根據左右方向燈自動顯影在中央螢幕上)…但我的疑問是? 1.那為何還要裝左右後照鏡?是怕當機嗎? 2.左轉的時侯,有誰的頭不是看左邊前後而是轉右邊去看中央螢幕的side view? 這種違反開車反射行為的裝置是安全嗎? 我實在想不懂…還好eagle view加了一點分數回來,雖然它只是仍有死角的模擬畫面!
6.目X者行車紀錄器也給了我一些靈感,但四分割的畫面即使TV-OUT到中央螢幕還是太小(除非有個10吋大的中央螢幕)…用來作行車紀錄的回放還OK,但若要作為開車行進間的輔助工具,我想還差很遠! 況且一但AV-OUT到中央螢幕...那結果還是跟LUXGEN一樣的下場...

以上幾乎就是大型SUV與生俱來的缺點(換個角度其實也是優點),而我的計劃就是要讓土匪的優點盡量保留而缺點完美修正,企圖做到把車做到完全個人化的境界!

方法很簡單,就是多長幾隻眼睛^^ 其實也不過就是搞幾隻攝影鏡頭而已…但…一切都沒有想像中的容易(這還只是前段而已,實際上工拆裝到一半才發生的問題…那更是機歪到極點):

1.鏡頭要裝在哪裡? 要裝幾個才夠?
2.根據要裝的位置,線路應該怎麼跑? 維修? 防水?
3.介面整合該如何進行? 開車人因工程?
4.成本控制+預算考量?

根據以上考量,先列出設備清單並計算成本
<1>正像鏡頭X3 (前/左/右 各一), 鏡頭直徑: 18mm 長度: 22 mm 感光晶片: 1/4" MT9 Color Camera 晶片(最新款) 有效畫素: NTSC 510*492 可視角度: 150度 水平解析度: 420TVL 最小照度: 0.1 LUX 訊號 / 雜訊比: > 45 dB 影像輸出: 1.0Vp-p composite video. 75(OHM) load 工作溫度: -40度 to 80度 工作濕度: Within 95% RH 電源供應: DC 12V 電源消耗: 90mA 防水係數: IP 68 搭配蝴蝶式支架 單價 1000, 總價3000
PS.其實更正確的說,車前/左側可以用120~150廣角鏡頭,但右側的用92度的會最剛好(因為畫面變形量最少),但是因為不好找,所以我乾脆三顆都買一樣的^^ 裝好後才發現,影像品質超乎預期的優,幾乎不輸CCD鏡頭…讚啦!
<2>3.5吋TFT-LCD彩色顯示器,具備2組Video-in,常態顯示AV-1,當AV-2供電時即自動切換至AV-2並有自動亮度調節功能, 單價1500
PS.當初選擇尺寸真的找了很久,4~5吋的產品從缺,5吋以上太大,3吋以下太小,而且多數沒有AV-2自動切換的功能,沒了這個功能,我的計劃就告吹!
<3>電源開關X2, 單價150, 總價 300
這裡總價是 4800元 + 500電料等小零件 大概算 5300吧!

說了這麼多廢話…乾脆先驗收成果,後面再來慢慢聊^^

3.5 TFT_LCD裝設位置於左側A柱下方,TPMS之後,常態隨電門開啟/關閉,無訊號輸入時呈現黑背景(但是不可能發生…除非是鏡頭壞掉)


鏡頭-1/車前: 位置設定於車頭中心偏下,主要任務是觀察車前死角地帶,特別是啟動與停車的時候! 訊號經由DTV的AV-1與硬碟撥放器同路輸入,但兩者電源不可同時開啟,不然會產生疊影,所以我幫這鏡頭加裝一組電源開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決定是要看影片還是要看車前鏡頭. 此外,因為DTV的AV-1是直通,所以不需要開啟DTV就可以輸出影像與聲音,換言之,我們只要把原廠DVD常態性的開啟並放置於AUX檔位,即可一開電門就看見車前影像,這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

(白天)

(晚上)


實際測試的結果是,高度在20公分,距離車頭20公分就可以清楚呈現於中央螢幕,如此應該可以把撞頭的機率降到最低~夜間也沒有問題,藉由霧燈HID的協助…幾乎跟白天一樣清楚,並不會有對障礙實體的顏色差異而有判斷上的誤差(果然4300K是比較接近自然光的顏色,當然6000K或許更好,但下雨或濃霧時就注定要破功)

鏡頭-2/左側: 位置設定於左後照鏡基座下面,鏡頭方向偏左30度平照,俯仰都不用,但至少畫面內要有四分之一的車身(因為我們要看的是相對於車體的其他景象來作為判斷距離的依據,所以車身當然要入鏡),主要用來對付左彎時A柱的盲點! 因為正常的駕駛習慣,在左彎的時候會先打方向燈,於此同時會看一下左側的照後鏡,這時利用眼角餘光就可以瞄一下輔助螢幕,由於150度的廣角鏡範圍相當大,所以幾乎可以透過螢幕看到從車側到駕駛座玻璃的完整景象,如此就再也不必受A柱太粗或晴雨窗太大片所苦了! 白天OK,當然晚上也OK^^ 但若你要學反轉車頭燈,夜晚不開燈的話…那就只好抽動下半身把頭伸出車外看一下嚕~”~

(粗大的A柱+晴雨窗....幾乎完全看不到牆壁與門柱)

(這樣就清楚多了)

(同一位置的晚上狀況)

(街景夜拍)



鏡頭-3/右側: 裝置於右後照鏡底殼下面,偏外側一點點(因為此鏡頭的目的與左側不同),鏡頭須有俯角約45度,畫面中心必須在前保桿的中心附近並且要看到整顆輪胎與一點點的鋁圈…為什麼呢? 因為這鏡頭主要是用來判斷1.障礙物與車身距離 2.輪胎與路緣相對位置^^ 相信大家都有經驗,當我們要過窄巷/小路的時候,一定會伸頭看左側,然後盡量把右側放寬,原因就是”看不到”…有時會抓的很誇張,特別是山路/窄路會車的時候,為求心理上的安全…所以往往會反射式的這樣做~其實,我們的車並沒有那麼寬大啦…呵呵! 但是有了這個鏡頭之後,我就可以維持原來的習慣,伸頭看左側的同時可以透過螢幕來看右側…甚至,有了右側鏡頭之後,伸頭看左側的機會也將大大的減少,這就是我最大的企圖^^ 而這就必須要靠LCD螢幕的AV-2功能了! 我在這鏡頭的電源上作一個單切的開關,任何時候我想看右側,只要把開關切到ON,就可以把常態顯示的左側鏡頭切換到右側鏡頭嚕…怎樣? 不錯用吧~哈…當然,晚上也是OK啦!

(胎緣與路面的關係一清二楚)

(街景夜拍)


現在我們來看看我有幾個鏡頭與顯示的方式:


鏡頭-1/車前中央螢幕(經DTV AV-1常態顯示,可手動OFF改成顯示RMVB)
鏡頭-4/車後中央螢幕(原廠倒車攝影,R檔自動切換)


鏡頭-2/左側3.5吋LCD輔助螢幕(可手動切換至鏡頭-3)
鏡頭-3/右側3.5吋LCD輔助螢幕(可手動切換至鏡頭-2)


而行車紀錄器的TV out就接到 DTV的AV-2,這是需要開DTV才能透過遙控器來執行的動作,所以就留給在最不想用到,卻也不得不隨時使用的設備上^^

於是,我的車子現在總共有 前/後/左/右4支攝影鏡頭,1支具有存檔功能的行車紀錄鏡頭!透過這些鏡頭的分工合作與車主的適當操作,預期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裝完之後...車內只會多出一台小螢幕,但女王說...開車的fu跟夥計越來越像了! 只差不會開口講話而已^^)


1.避免開車前一時失憶,直接跨騎障礙物,撞到鼻青臉腫
2.左彎時可透視A柱,確保他人安全,自己也不會動不動就受驚
3.過窄巷/山路 會車時,可清楚看見路緣,不須揣測,不用害怕
4.行經障礙空間時,可更正確的預估通行可能性,避免發生慘案
5.停車更容易,前不撞牆,側不磨輪,後不推屁(愛停多準都行),重點是…其他人的安全(例如蹲在車前的小孩或小動物)
6.新手不惶恐,老手更快速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問…既然已經有這麼多訊號輸入,那可不可以拿來當行車紀錄器呢? 當然可以,只要花2000元買一台4路(甚至8路)的DVR+ 200G的微型硬碟就可以搞定^^ 好用程度絕對超越現今最高檔的行車紀錄器(因為自己可以決定用多好的鏡頭拍下多高階的畫質格式)…但我不認為以我目前的鏡頭配置能做到最完美的行車紀錄,畢竟目的完全不一樣!(車前/左側較適用) 真正有效的全視野行車紀錄器應該是”鳥瞰+正向”環景的才對~但那是另外一件事…有一天,當我感覺真正有需要的時候,我就會去搞,目前我認為正向行車紀錄器算是還夠用^^

現在,我可以放心的把大灰交給女王開…讓她圓夢,讓我美夢(跟女兒在後座培養感情+睡到打呼)…哈哈…爽啦^^

目前這套系統只完成80%,後續我還會再加一支高倍率的望遠鏡頭在車內右側(準備用來對付紅斑馬...改天我再說個故事給你聽~"~真夭壽!),等完成之後,那我應該只剩下第二電瓶的裝設而已,這可能要再給我點時間好好想一下嚕…

ps.至於要不要把車側鏡頭作崁入式處理?我還在想...主要是美觀與失竊考量!
美觀是不在話下(但在車體開孔...我不是很樂意! 我裝置套系統只有開兩個孔在後照鏡底座+4根固定螺絲,你相信嗎?),但失竊就有點多慮^^如果我是小偷,我心裡會有OS:
1.口肯...這麼多鏡頭...到底有沒有隨時在錄影啊?
2.口肯...我偷這個鏡頭要幹麻? 還要把線剪斷(這還能用嗎?),又賣不了幾個錢?萬一有在錄...那我豈不完蛋!
3.口肯...心情不好想搞破壞! 那我就直接砸前檔(比較貴),幹麻只搞攝影機?萬一有在錄...那我豈不完蛋!
4.口肯...除非把整台車偷走,我才最安全^^ 但...一樣是偷一台車,我幹麻不去偷1A2B要偷含狗車?
5.口肯...真是太雞歪的一部車.....!@$#%&^*()


後記:
我總覺得”開車”就是要駕駛主導一切,而車的最大價值在於能隨時滿足車主的需求…與其用上一套整合不良或是有違個人駕駛習慣的系統,那不如凡事親力而為!在簡單快速不影響注意力的前提之下…完全主控! 不要過度依賴電腦,就能降低因為電腦或程式的問題而造成無法預期的災害~ 在整個人類歷史上,載具電腦進化的過程中,對於行的安全…我得到這樣的啟示^^

將近2年以來,我對”行”唯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買了一台不是太高級的車,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把它打造成100%完全是自己想要的樣子,而現在的完成度是95%…不論買車/改車總共花了多少錢? 這個過程的經驗與成就感對我而言卻是無價的樂趣…而它正在陪伴著我們全家創造另外一種無價的里程^^

太讚了, CC大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目前 eagle view 我還是最中意 FX35 的系統, 當然, 那隻菌做得也還不錯, 但CC大的更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

只是, 山土匪什麼時候才會有自己的配備選項啊
好強的CC大,我看伙計也沒您強吧??真是令小弟由衷的佩服........
C大出品必屬上品,也佩服C大凡事都能DIY,太強了...佩服之至呀......
真是大工程阿
想不到之前C大跟我提過的作法還真的把它實現了
想問一下
這樣晚上會不會很亮?
本人是習慣開長途夜路時
都會把所有的亮光關閉
像是螢幕跟GPS
再把儀表亮度調低
這樣眼睛舒服點
原本的光源經過前檔及側邊的反射後
其實會變得很多亮面
不知C大這樣的裝置會不會也有這樣的困擾?
感謝分享
  • 4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