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沒有王牌?Hyundai得加快腳步才行

powerturkey wrote:
那可以舉例一下賣的比...(恕刪)


我倒覺得問題是出在"台灣",在台灣這地狹人少...不可否認吧...也才2100萬人,扣掉根本無法買車的族群後......

在如此小的市場上,又加上台灣固有的反韓情結,現代不是不知道,這種情況下,會買現代車的人就是固定某些族群而已,不會買的終究不會買,這種情況就變成經濟學在講的需求彈性小於1了...

這樣的話,現代要是把價格壓低多一點,但是在台灣來講買的人只有上升一點點點點點...算下來它還是賺更少

不如價錢賣高一點,這樣買的人也只有減低一點點點點...看似銷售量低,實質上比壓價格賣的策略還多賺~

只是以我的觀點分析看看而已,覺得情況還蠻像的...

其實本田就是這種情形,本田的粉絲很死忠(忠誠度高),所以它近年來就採取高價策略,會買的就是會買,不會買的就算本田價格低也不太會去買~

一個車商要賣高賣低,取決於他的車在這塊市場上的需求彈性大小吧~
我也再來補幾句....
以現代在台灣的銷量而言,跟本沒有那個規模去開模把零件國產化,所以,所謂國產車,應該也只是進口零件在台組裝而已,頂多一些標準化零件如電瓶、輪胎、鋁圈在台生產而已。

所以,國產化不會便宜的原因:
零件進口==>貴 因為要含包裝費、零件進口也有關稅
零件國產==>貴 因為模具攤提貴

所以 現代的國產車 不太可能便宜到哪去...要便宜也一定是南陽流血。流血的銷售不是長久之計啊~
最可悲的是 南陽流血 還不一定賣得掉! 所以 乾脆求獲利....就像樓上說的一樣 需求彈性的問題~

跟韓國廠合作在台灣不是個好主意,所以三陽/南陽也慢慢分散風險,往大陸、越南發展。
趁現在太子汽車一片混亂,去跟SUZUKI 談代工可能比較有機會!


memgyu wrote:
大多數樓上都提了
小弟補幾句

舉例
如果一塊保險桿模具成本500萬
模具壽命可以到達20000模次
射出塑料成本300圓

假設台灣現代汽車賣2500輛
平均每台車上的保桿成本就超過2300


同樣一款保險桿的塑膠模具
美國 跟 中國
如果以同樣成本500萬下去計算
射出塑料成本同樣以300圓去計算

假設賣出15000輛
平均每台車上的保桿成本便控制在七百元以內

光保險桿成本控制就差了三倍
台灣的量和美國是不能比,三陽賣的現代汽車的成本比較高,我也能理解。

DRAM的市場價就是低於成本價,你可以訂高價,只是客戶買對手的貨而已。

不管是現代的成本高,還是三陽的成本高,那是你內部的事。車價那麼貴,人家只好買別家的車而已。
所以囉

出張嘴最容易 愛怎麼批就怎麼批
至於真的要去消費時 自然會認真衡量自己的需求
而經營者 總會有自己的盤算 賺賠都是自己的荷包啊

網路~ 呵 繼續炮唄
存好心 說好話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