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0955857227 wrote:看了版大對於現代的山...(恕刪) 我其實不是熱衷....我只是想了解自己的車子多一點, 順便也跟車友分享多一點而已!現代車網想必高人輩出, 我去那裡.....害怕被打槍啦.....還是感謝你的好意~~
我花了兩個晚上的時間(星期三/四), 到國道三號上去實測我家大灰0~100公里的加速表現....我的方式是選擇兩條不同的閘道匯流口, 盡量挑選看起來比較"水平"的路面, 每一條路線各測兩次, 共計有四組數據, 然後取其平均值為代表!我分成自排模式跟手排模式....至於"混合模式"....很抱歉! 小弟學藝不精....搞不出來>_<1.自排模式: (11.7)+(11.4)+(11.2)+(11.8)/4 = 11.5秒2.手排模式: (10.5)+(10.7)+(10.1)+(10.3)/4 = 10.4秒[分析]: 跟某雜誌所測得的數據比較(因為他好像沒說是用自排還是手排), 我算是"狠遜".....當然這跟起跑的技術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我不是專業的試車人員, 所以數據僅供參考, 不要來質疑我的正確性如何? 因為我也不確定, 但我至少不需要欺騙自己? 把15秒說成10秒....我看不出來對我有任何好處! 不相信的人, 也請你高抬貴手...看看就好! 事實上, 我用自排模式測到超過11秒時(甚至是接近12秒), 其實是很失望的....不過我後來知道為什麼了? 因為我改了18"(255/55/18)的大腳, 而且每咖鋁圈也比原來的重了不少....所以暫時我只能用這樣來解釋了! (因為不想承認我技術不好....嗚.....)但重點是....自排與手排模式的差異竟然高達1秒...顯見這sports模式造成的換檔時機延後確實是有正面的效果!順便題一下, 我不太確定土匪的電腦是以轉速優先還是時速優先作為換檔的依據, 但我的經驗是, 不管用什麼方式去跑, 從來沒有在紅線區才換檔的經驗, 但倒是有不少次都是在一定的時速之下進檔(此刻的轉速我最高看過接近4500轉的, 但是沒有過...4500轉之後才是紅線區!) 提供一下我所觀察到的手排模式換檔時機給各位參考一下:1st: 時速10~20km(因為來的太快,所以不是那麼肯定)2nd: 時速20~40km(因為來的太快,所以不是那麼肯定)3rd: 時速120km, RPM4000~45004th: 時速160km, RPM4000~4500然後就要用力用五檔拉尾速了....所以用自排模式0~100會自動跳到四檔, 但是用手排模式只會到三檔, 這是我認為手排模式之所以會優於自排模式的主要原因![心得]: 再談到駕駛方式, 我發現全油門起跑要略遜於2/3油門, 因為全油門在一開始的時候好像會頓的更久一點....另外, 三檔是土匪最大的武器...一般會說輕微貼背感的大都是對這個檔位的感覺!注意了! 現在講的跟日常行車很有關係....假設一般道路的速限是50~70, 這裡最了不起是四檔, 萬一你急需動力的支援, 不論是要超車還是要飆車, 切到手排模式退一檔到三檔....然後踩2/3油門, 貼背感就會出現了! 除非那段路可以安全的開到120以上, 否則用三檔跟別人尬中段加速應該是夠用的(請先衡量對手角色, 不要逞強, 當然我也要宣告一下,本人不鼓勵在一般道路上飆車喔!) 至於要說到0~100加速會輸給一些國產經典SUV, 諸如:CRV, 小凹, RAV等等汽油車, 我個人認為很明顯就是輸在"開頭一瞬間"與"結束前掙扎"~ 想要從頭巴到尾, 可以.....麻煩去裝晶片^^(我們改裝篇再聊)
cchsux wrote:離合器會在1800R...(恕刪)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不是才接合 慢慢踩不用1800轉就可以接合 踩到底當然轉數會比輕踩來得高吧就跟手排車 離合器放一半 油門給多寡一樣 給多轉數就高 給少轉數就低...自排車也有離合器阿... 而且 渦輪遲滯 轉數不可能會停住吧...只是轉數會比較慢拉上去..
柏_Bo wrote: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不...(恕刪) 還是不太能理解....不過影片上我到也不認為是停滯....而是頓了一下....~而所謂渦輪遲滯...在VGT時代已經減少許多...但是我不是講渦輪遲滯喔!我講的是....因為瞬間拉高轉速, 渦輪壓力也瞬間拉到峰值,而經過渦輪壓縮的氣體因為沒有辦法一下子被引擎吸收完, 所以累積在節汽門之前的橡膠進氣歧管造成歧管嚴重膨脹, 最後形成一種"類"渦輪延遲的效應! 有機會的話, 你找一部進氣歧管是橡膠材質的渦輪車, 請朋友幫忙踩油門(N檔即可), 你打開引擎蓋, 看一下那根歧管瞬間膨脹的程度....大概就比較容易了解!我就曾經請女王幫我踩油門, 結果眼睜睜看這那跟歧管漲大到一個誇張, 害我下巴差點掉下來, 此後, 更讓我確立這樣的想法!你說的不無可能, 但針對解釋這個現象未必適用....要驗證其實也很簡單!1.影片中的主人出來說明是否已經該歧管換成金屬管-->不太可能發生!2.找一台渦輪車, 嘗試用橡膠與金屬管作交互驗證即可知道有沒有影響-->我家大灰不就是了嗎^^可知一些賽車的真空管何以都是金屬甚至是碳纖維所打造呢? 理由是不是已經很明顯了.....
柏_Bo wrote:那就是我誤會你的意思...(恕刪) 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以柴油車自動進檔約4000轉來推估1800轉其實不算高轉速, 但若以扭力峰值1800~2500來看, 1800轉的時候, 勢必渦輪增壓已經來到一個相對高的水準, 所以1800算不算高轉速, 我也沒辦法確定.....歹勢....只是這裡討論的重點應該是增壓值而並非轉速, 因為增壓可以"瞬間"拉很高, 但轉速很難瞬間拉很高, 這樣講會不會比較貼切一點?
這邊有位大哥的blog,關於角度數據的關係寫的非常清楚http://blog.xuite.net/d88844002/pah/11702369mapsource 5.30 茄苳景觀大道高度落差圖我把落差最大的部份標示出數據,有興趣可以用三角函數計算一下,其實也不用計算,上面那位大哥的blog就可以查到100m爬升20m只有11度左右,剛剛查一下"數碼天空"164m爬升56m,比景觀大道陡多了,不過也不到30度我特地花錢買了mapsource topo,只為了幫你證實"35度爬坡道跑120km/h"我真的是吃飽太閒了我
chilan wrote:這邊有位大哥的blo...(恕刪) 哈哈! 我超級感謝你花這麼多功夫來糾正我錯誤的角度認知....下次小弟會有數據再說話! 早該用"爬坡"兩個字簡單帶過就好, 一般汽車雜誌在說明這件事情時....是不是也該提供"數據"才會更有說服力呢?照著麼說來, 上次質疑我坡度認知的那位大大....所謂"數馬天空有40度"也是高估了10幾度嗎? ....哈哈....開玩笑啦! 我只是為了減輕我誤導大家的罪過而已.....^^
柏_Bo wrote:懂了照你這樣說 氣體...(恕刪) 好問題!在我的認知裡, 轉速要提升有兩個要件, 一是供氣量, 一是供油量, 而此兩者必須密切配合才有最大效益!現在的車應該都是根據油門深度(節氣門大小)由電腦判定供油與供氣曲線, 而一般設計者會希望這兩條曲線是非常線性的, 因為希望車子能開的順暢又省油! 特別是柴油車更是如此.....所以當一開始深踩油門的時候, 電腦判定的供油量是以預設的線性進氣量作為標準, 但不幸的是, 因為該進的氣有一部分被歧管膨脹而緩衝掉, 此刻電腦發現供氣量並未跟上供油量而調變供油量, 於是頓的那一下, 我認為是電腦重新計算供油量所造成的結果! 反過來說, 如果供氣量不因為歧管的擴張而導致進氣量無法線性的話, 那麼就可能不需要重新計算供油量, 因此也就不會頓一下了!再次強調, 我本非汽車專科出身, 也從未從事與汽車相關之工作, 經手的車子連土匪一起算也只不過四台, 所有相關渦輪柴油車的知識都是購入土匪後, 我才自行涉獵的, 在此之前, 我連什麼是柴油車...渦輪....一概不知! 這裡跟所有車友討論到的山土匪大小事, 有很多是我個人的解釋, 只能說合乎我的邏輯但未必是"正確", 但因為這是個公開場合, 我不希望誤導大眾視聽, 建議你參考就好! 如果有專家能糾正我錯誤的認知...那是更好~對我來說, 這亦是個學習機會, 就像樓上那位大大一樣....我真的會很感謝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