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主螢幕上方的2.1吋子螢幕,跟三星Galaxy S6 edge系列的側邊曲面螢幕有點類似,但V10是將子螢幕放置在主螢幕上方,而且是平面螢幕非曲面式。子螢幕可以取代部份主螢幕上的顯示,平常可以擺放快捷鍵、聯絡人、最近執行的應用程式、即將進行的行事曆、音樂播放器在子螢幕上,或是標上私人簽名檔。在未開啟主螢幕時,可直接透過子螢幕來瀏覽時間,節省開啟主螢幕的電力。

LG提供借測前,有詢問要借白色還是黑色,個人覺得白色側面搭金色還蠻好看,而且不是很喜歡黑色背面的八塊肌線條,因此選擇白色款來測試。V10的體積偏大,握感跟去年初的6吋螢幕G Pro 2有點像,但外觀上V10比G Pro2方正。由於機身尺寸比較大而且偏重(192g),要單手操作時會比較困難,還好機身側面有圓弧修飾以提升握感。

V10跟G4的規格比較,一台是上半年旗艦機、一台是下半年,同樣採用高通Snapdragon 808處理器,其實年初還有一款採用高通Snapdragon 810的G Flex 2,但G Flex 2近期已清倉接近下市,因此不列入討論。V10是G4的進階升級版,記憶體增加為4GB RAM/64GB容量、LTE支援中國的TDD全頻、加入指紋辨識、多了手動錄影模式與短片模式,而且V10引進雙卡版,是台灣LG首次引進高階雙卡機,或許是受到同為韓系品牌三星Galaxy Note 5、S6 edge+的影響。

以下是本次的測試重點,可點選超連結快轉:
►雙螢幕與雙前置鏡頭
►相機介面與實拍
►效能與電力測試
►雙卡雙待測試
►其它功能截圖
►測試老實說

相較於今年各家高階主流機種,大多改用金屬或玻璃的材質,LG仍堅持使用既有的塑膠材質,只有側邊有一小條不鏽鋼金屬。雖然質感上與各家比較起來還是略差,不過好處是可以更換電池,尤其在三星改為不可更換電池的設計後,許多仰賴電池的使用者,轉而使用LG手機。V10側面採用Dura Guard的316L高級不鏽鋼材質,背面是Dura Skin的防護塑膠材質,使得背面掉落時得以降低震度。


來看看盒裝內容,下半部是手機本體,上半部有變壓器、傳輸線與Quad Beat 3原廠耳機。


盒裝內的變壓器支援快充9V/1.8A,最快28分鐘可充滿50%、85分鐘可以完全充滿。(後面有測試結果與官方資料相符)

LG先前的高階手機都有附贈Quad Beat系列耳機,V10盒裝內的Quad Beat 3耳機由音響大廠AKG製造,還蠻有誠意的。

耳機顏色跟機身一樣為白、金雙色,支援線控功能,可以用於通話與聆聽音樂。V10內建32 bit的Hi-Fi數位類比轉換器,支援播放無損音樂檔案,還能將低品質的音樂檔案升頻,以最佳化音質播放,但這部份我沒有仔細聽。


在螢幕設定的第二螢幕中,可以針對子螢幕進行個人化設定,在主螢幕開啟和關閉時是否開啟子螢幕。子螢幕可以顯示簽名檔、最近執行應用程式、快捷聯絡人、音樂播放器、行事曆即將進行事件、應用程式捷徑等內容,進入相機功能時也有對應的拍照模式切換。子螢幕是LCD面板,即使主螢幕關閉時子螢幕也不會關閉背光,只是將亮度調到比較低,在恆亮的狀態下,應該要改用更省電的AMOLED。


子螢幕寬度跟主螢幕不同,左邊還塞有兩個500萬畫素前置相機,因此無法將兩個螢幕加再一起,測量對角線的大小。但可確定的是,絕對不會是5.7吋+2.1吋=7.8吋。
在主螢幕關閉時,可選擇子螢幕顯示為時間或簽名檔,簽名檔可自訂任何的文字內容,但字體變化僅限英文,中文字不會改變。


以下是主螢幕開啟時,子螢幕顯示簽名檔、快捷鍵、最近執行應用程式、快捷聯絡人、音樂播放器、行事曆當中即將進行事項的樣子,利用左右滑動來切換,順序也是可以自訂。這些功能確實都還蠻便利的,尤其是快捷鍵,但有時會覺得主螢幕與子螢幕擺在一起時,顯示的內容較為雜亂,視覺上容易分心。三星把子螢幕放在側邊,主螢幕側邊沒有功能選單,因此不會像V10視覺上相互干擾。






進行螢幕截圖時,以往顯示截圖成功都是在通知欄的下方,而V10會顯示在子螢幕上。
在主螢幕關閉時,可顯示簽名檔、快捷鍵(預設無法改,有鈴聲切換/Wi-Fi/手電筒/相機)、音樂播放器,不用開啟主螢幕時直接操作這些功能。



主螢幕是5.7吋2560 x 1440的IPS量子面板,螢幕解析度跟G4相同,但由於螢幕尺寸稍大,平均密度從538降至515 ppi,但仍是市場上相當細膩的螢幕,LG或許明年會跟Sony一樣端出4K螢幕。V10螢幕色溫跟以往韓系手機一樣,出廠都是比較偏冷,有偏紅與偏藍的情況。





V10的白色與金色搭配還蠻好看,而黑色款是搭配灰色側邊框,中間那條是不鏽鋼金屬。


主螢幕下方這塊有LG Logo的白色部位,塑膠感還蠻重的,摸起來是類似橡膠的材質。

背面為可拆卸式,矽膠材質佈滿了菱格紋,幾年前LG背面就常有這種菱格紋,V10的背蓋還有防震作用。

背面主相機鏡頭週圍有金色包覆,跟金色的側邊相互呼應,鏡頭有略凸出於機身。相機鏡頭左邊有閃光燈與色彩光譜感應器、右邊有紅外線雷射對焦,下方有後置單鍵。後置單鍵是LG G2以來,整合電源鍵與音量鍵的設計,這次V10的電源鍵還兼任指紋辨識區,但後置單鍵的設計過平,用單手截圖(電源鍵+音量降低鍵)時不像以前這麼好按。

機頂有紅外線與麥克風,底部有耳機、microUSB、麥克風與喇叭孔,最近很多高階手機都取消紅外線設計,V10仍然保留。另外,V10機身上一共有三組麥克風,手動錄影時可控制聲音指向性,收音品質更好。


透過播放五月天的OAOA這首MV約一分鐘片段,數位噪音計測得平均音量約為83.7分貝,不如G4的90分貝。如果你是這兩支手機的使用者,也會明顯感到受V10的喇叭音量較小。
拆開背蓋來安裝記憶卡與SIM卡,SIM1與microSD位置重疊,一定要移除電池才能安裝SIM1,而SIM2可以直接插進去。兩張SIM卡的規格都是nanoSIM,記憶卡最高可擴充至2TB,市面上實際最大只有200GB。

可更換式的3000mAh鋰電池,型號是BL-45B1F,跟G4的BL-51YF不同。


V10的主相機規格與G4相同,都是F/1.8大光圈、1/2.6吋1600萬畫素BSI(LG自家的鏡頭組與Sony IMX234感光元件),支援光學防手震2.0、色彩光譜感應器、紅外線雷射自動對焦。實際測試過後,V10的相機對焦速度與G4接近,一般日拍都蠻快的,但在室內或是光源不足的場景下,對焦速度明顯輸給三星Galaxy S6系列、Note 5。儲存速度也令人滿意,幾乎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就完成儲存的動作。
子螢幕於相機介面當中,會變成切換模式的選單,截圖時無法抓下來,只能用翻拍才能看到。子螢幕選單一共有五個選項,由上到下第一個Simple是極簡相機模式、第二個Auto是自動相機模式、第三與第四個Manual分別是手動相機模式與手動錄影模式、第五個Snap是短片模式。LG在G3之前的相機介面功能很豐富,G3改為極簡化介面,V10又改為兼具一般模式與專業模式的介面,但仍略嫌複雜了一點。

◎1.極簡相機模式
第一個是適合給入門者使用的極簡拍照介面,在螢幕上按一下可完成對焦與拍照,螢幕上除了離開相機的返回鍵,沒有其它選單,夠簡單了吧。

---
◎2.自動相機模式
第二個是大家最熟悉的一般相機模式,左側有閃燈、切換前相機、場景模式、細部設定的快捷鍵,右側有拍照、錄影與離開。

在一般相機模式中,場景模式有:自動、多視角、全景、慢動作錄影、縮時攝影五項功能。

主相機最高拍攝解析度是16:9的5312 x 2988,錄影最高是4K UHD。

前相機最高拍攝解析度是4:3的2560 x 1920(16:9時是2560 x 1440),錄影最高是1080P。在自拍時,上方有兩個圖示,分別是標準80度與廣角120度。

分別利用標準80度與廣角120度進行自拍,差異還蠻明顯的,團體自拍時可以開啟120度廣角。這兩張已經設定為16:9並非最高解析度,而且還開啟美顏,但背面景色的細部畫質仍有顆粒感。V10的前相機廣角比起G4勝出,但細部畫質明顯較差。


上週在帛琉以自動模式隨手拍的照片,成像跟G4接近,隨手拍很便利,細部畫質清晰、成像立體感也很強,可以觀察室外樹木與建築物的細部線條。可惜跟G4一樣的老問題,在於室內白平衡容易偏黃,以及相機在室內與低光源時的對焦速度仍不如三星Galaxy S6與Note 5,近拍的畫質比G4稍差一點。
●帛琉老爺

●帛琉老爺

●帛琉老爺

●帛琉老爺

●帛琉情人橋

●帛琉警船

●帛琉牛奶湖

●帛琉外海

●帛琉男人會館

●帛琉夕陽

●帛琉大飯店

●帛琉Buffet早餐

●帛琉日式餐廳

●帛琉日式餐廳

我覺得自動模式拍夜景畫質會比較差,請參考下一段利用手動模式拍的夜景照。

---
◎3.手動相機模式
第三個模式是手動相機模式,下方可以設定白平衡、對焦距離、曝光值、ISO值、快門速度、自動曝光鎖定,這些參數可以手動也能自動,螢幕上方會顯示當時的參數值。

開啟為手動模式時,可記錄下JPG+RAW或是JPG檔直出,左邊要記得選才能儲存JPE+DNG檔。DNG檔在相簿當中無法直接瀏覽,得透過第三方軟體才行。

手動模式時,白平衡的範圍在2400K~7400K。


ISO值設定,最低50、最高2700,若是有搭配腳架,可以盡量把ISO調低,然後調慢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設定,最快1/6000秒、最慢30秒,建議設定在1秒以上時,還是要上腳架會比較穩。


從先前G4的使用經驗得知,利用自動模式拍夜景時,手機運算模式是自動飆高ISO,但這樣的結果導致噪訊過高,放大時畫質不佳。這次利用隨身簡易腳架進行V10的夜拍測試,將ISO值調低至50~150,然後調整快門的速度。每個場景都是我反覆測試不同數值後,挑出比較好的結果,並附上DNG原始檔。
(F/1.8,快門速度=1/2秒,ISO=100)

DNG原始檔
(F/1.8,快門速度=1/2秒,ISO=100)

DNG原始檔
(F/1.8,快門速度=1秒,ISO=50)

DNG原始檔
(F/1.8,快門速度=2秒,ISO=50)

DNG原始檔
---
◎4.手動錄影模式
手動錄影模式是V10的新功能,在G4時只有手動拍照而已。跟拍照一樣,於錄影時手動設定白平衡、對焦距離、曝光值、ISO值、快門速度、對焦鎖定,還可以控制麥克風。無論是自動模式還是手動模式錄影,錄4K UHD影片時最長限制是5分鐘。


麥克風指向性可設定為收音在手機前方或是後方,還有風噪篩選器的開關。

手動錄影裡面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功能,可以設定1~60FPS(2K與4K錄影時為1~30FPS),產生類似快速縮時攝影的功能。

---
◎5.短片模式
在短片模式當中,可以一邊拍一邊暫停,將所有短片拍完後再儲存起來,在短片模式僅限定1080P錄影,無法變更解析度。錄影時可記錄主相機或前相機,或是前後相機同時記錄下來。開啟前後三相機鏡頭同時錄影時,有四種排版方式,有三個以上分割視窗的可以三鏡頭同時錄影。

一邊拍攝一邊瀏覽,按下錄影鍵時會自動錄下3秒,若是長按會一直錄下去直到60秒。在短片模式中,可以連續錄下多個場景,不管拍了多少片段,最長就是錄成一部60秒的短片,很適合讓年輕人發揮各種創意。


在帛琉外海錄下的雙鏡頭錄影與自動4K UHD影片,船在海上其實是相當晃的,但光學防手震可以有效減低晃動感。但我有點後悔4K錄影時,沒有用手動錄影開啟噪音篩選器(當時對這些功能還不是很熟悉


市面上採用高通Snapdragon 808處理器的手機不算多,LG連續兩款旗艦機G4、V10都是,反而不用最高階的Snapdragon 810。S808的效能雖然不如S810,然而S810的過熱問題讓今年多款旗艦機續航變差,或許這是LG退而求其次改用S808的考量。
透過關於手機來查詢軟硬體資訊,V10的內部型號是G962(G4是H815),作業系統版本為Android 5.1.1,軟體版本是V10a-TWN-XX。


內建容量是64GB,開機時實際可用約51GB,有一個其他的項目就佔用將近11GB。

RAM規格為4GB,開機後未安裝第三方軟體前,約有2.3GB可用,系統佔用約879MB。

透過CPU-Z查詢硬體資訊,手機型號是LG-H962、處理器型號是MSM8992、架構是ARM Cortex-A57雙核心1.82GHz+ARM Cortex-A53四核心1.44GHz、製程是20nm。


以安兔兔V5.7.1的64位元版測試效能得到46751分,3D GPU是10235分,跟今年中推出的G4分數接近。嚴格來說,跟今年的主流旗艦機比較起來,效能表現不算好,但V10賣超過2萬的價格,跟競爭對手比起來效能有段落差。


安兔兔對於其效能的評價,綜合性能強悍、遊戲性能出色、電池性能一般。

在安兔兔的穩定性測試中,溫度變化只有2度,溫度控制處理的很好,平常操作時也不太會有過熱的情況,頂多是微溫。

安兔兔的硬體測試結果截圖:



透過Geekbench 3進行測試,一般模式下單核為1087分、多核為3512分,比之前測試G4時都高,分別為866與2599分。

利用3DMARK的Sling Shot using ES 3.1進行測試得到425分,從排行榜上看到V10其他使用者的平均結果為512分。


PCmark for Android的測試結果為4741分,在排行榜上超過Note 4的4561分,但排名不算很前面。


測試瀏覽器效能的Vellamo Score,以Chrome來跑得到3457分,不如自家的G Flex 2與G4。

利用A1 SD Bench測試內建儲存容量速度,讀取速度是157.49MB/s,寫入速度是43.11MB/s,跟今年旗艦手機比起來速度偏慢。

透過AndroiTS GPS Test Free測試GPS訊號,V10支援GPS、GLONASS與北斗衛星。


---
V10有個大缺點是跟G4一樣續航力不好,先透過PCmark的電池續航力測試,結果V10只有4小時24分鐘。

從排行榜上來看,V10的結果還不如G4的5小時49分鐘,在LG手機產品線當中續航力算是差的。




接著透過線上播放影片來測試電力表現,測試時將手機設定為飛航模式,關閉行動網路、GPS、NFC,螢幕亮度設定為100%,僅開啟Wi-Fi進行影片播放測試。開啟千尋影視自動連續播放影片,從20:30開始測試,直到隔日02:20之後電量低於3%而自動關機,連續播放時間至少是5小時50分鐘。


內建的電池觀測記錄,顯示實際的播放時間也是5小時50分鐘,先前測試G4得到5小時25分鐘,兩支的續航力都不好。

測試過程當中,螢幕最亮的情況下可連續播放5小時50分鐘59秒的影片,期間最耗電的是螢幕(83%)、其次是千尋影視(9%)、第三是Android系統(4%)。


以上兩種不同的測試方式給大家參考,但測出來的結果都顯示V10續航力不佳。
---
至於充電時間方面,V10支援高通快充2.0,號稱可以在28分鐘內充滿50%、85分鐘內完全充滿。實際的測試結果,約在30分鐘內充滿40%、86分鐘內完全充滿,跟官方宣稱的結果相近。


如果利用支援高通快充2.0的變壓器來充電,鎖定畫面與通知欄都會顯示「正在進行快速充電」。


V10是台灣LG首度引進的高階雙卡機,以往只有中低階有支援雙卡,而且說實在款式也不多,對於LG來說也是一個里程碑。V10不僅支援台灣4G全頻700/900/1800/2600MHz,也支援中國的TDD 1900/2300/2500/2600MHz全頻,是一款兩岸4G全頻高階手機。跟大部份雙卡機一樣為4G/2G雙待,其中一個SIM卡收到4G/3G網路時,另外一個僅能收到2G GSM訊號。
V10在設定中不會預設哪個號碼為語音主號,可在下拉的通知欄選單中點選切換。


在撥號介面當中,無法直接在這切換撥出的主號碼,要在下拉通知欄中切換,切換後於螢幕上都有清楚的標示。


內建的通話沒有錄音功能,需要的人得透過第三方軟體來錄音。

之前有網友提到V10支援雙卡雙待雙通,其實V10的雙通仍得透過轉接的方式,跟三星一樣得付轉接的費用,並非真正的雙通。不過LG的智慧轉接功能很容易設定,直接勾選開啟並輸入號碼即可,關閉也只要把勾勾取消。


在網路設定中有個雙SIM卡的選項,雙卡的相關功能在這邊設定。

卡1與卡2都能自訂顯示圖示與顯示顏色,顯示圖示可改為住家、星星、公司、愛心。


「使用中SIM卡」主要是用來切換上網的主號,這樣的功能名稱不夠直覺,會以為是設定語音號碼的主號。

以中華電信搭配台灣之星雙卡為例,左圖是設定SIM2的中華電信為主號,因此訊號上有出現4G+(支援載波聚合)的圖示,SIM1的台灣之星只能收到2G而沒訊號。右圖是設定SIM1的台灣之星為主號,SIM2中華電信只會有Edge訊號。


其中一個門號設定為上網主號時,另外一個就只有2G訊號。


在通話的細部設定方面,語音信箱、固定撥號、來電轉接、通話限制、通話時間是分別設定。

通用的設定有:智慧轉接、子螢幕設定、來電拒接、簡訊拒接、自動接聽、連續震動、抑制噪音、語音清晰、儲存未知號碼、電源鍵掛斷、手勢接聽、手勢靜音。



鈴聲、震動類型、通知聲音三個選項,SIM1與SIM2都能分別設定。




最後來補上一些UI的截圖,桌面跟之前相同沒太大變化,可以去主題中心下載主題,來取代掉原本的圖示。




通知欄仍維持LG的特色,快捷鍵區可橫向滑動找到設定的按鍵,下方有螢幕亮度與音量切換(設定中可關閉)。



V10支援NFC、Android Beam、SmartShare Beam、DLNA、Miracast等無線傳輸。

LG蠻早就能自訂虛擬按鍵排列組合,除了原有的返回、Home、多工切換三鍵,還能加入通知區、Capture+、QSlide、雙視窗、SIM卡設定五個選項,最多同時放五個功能鍵在虛擬按鍵中,排列也是自由擺放,LG應該是目前虛擬鍵UI自訂程度最高的品牌。


可以針對內建或第三方應用程式,操作時隱藏虛擬按鍵。

迷你視窗適用於5.5吋以上大螢幕手機,在虛擬按鍵區往左或往右滑動,將整個畫面縮小,在搭公車或捷運時很實用。


背面的提高與降低音量鍵,在螢幕關閉時連按兩下,分別可以當成Capture+與相機的快速啟動鍵。

在多工切換畫面中,右下角有個「雙視窗」的選項,可以將視窗切換成一半,同時執行兩個功能,支援的應用程式有:訊息、電子郵件、相簿、Chrome、QuickMemo、Youtube、Google地圖、Hangouts、Gmail、檔案管理員、雲端硬碟、文件、試算表、簡報、Google相簿,幾乎都是內建或Android的原生軟體。


V10首度加入了指紋辨識,背面的電源鍵就是按壓式指紋辨識區,輕觸一下即可解鎖。我在測試時發現,LG的指紋辨識建立過程,比其它品牌還要慢,過程要花比較長的時間。至於指紋辨識速度,目前覺得普通,近期覺得辨識速度與準確率兼具的是Nexus 6P。


內建的Smart Cleaning功能,可以清除暫存檔或閒置的應用程式,Raw檔也可以一鍵全部清除。


Smart Settings是手機針對所在位置,自動開啟藍牙、Wi-Fi、鈴聲/震動,以及插入耳機或接上藍牙耳機時自動啟動音樂。



■優點
1. 外型設計上很有特色,正面雙螢幕+雙鏡頭的的搭配,是目前智慧型手機當中的創舉。
2. 支援雙卡雙待,是LG在台灣的第一款高階雙卡機,而且擁有台灣FDD與中國TDD 4G全頻。透過轉接的方式,支援雙通話。
3. 相機延續G4以來的高水準表現,除了手動相機模式外,還加入了廣角120度自拍、手動錄影模式與短片模式,尤其錄影功能更強大。
4. 同時可更換電池與擴充記憶卡,目前市面上越來越少手機可更換電池,LG是少數仍堅持下來的品牌。
5. 支援高通2.0快充技術,最快在28分鐘可充滿50%、85分鐘內可完全充滿,實際測試結果確實可達到。
■缺點
1. 外型質感不佳,整體看起來塑膠感較為明顯,而且192g的重量也是偏重,同為5.7吋的Galaxy Note 5才171g、有雙側曲面螢幕的Galaxy S6 edge+更是只有151g。 上方子螢幕跟主螢幕並列在一起時,有時整個UI畫面會看起來很雜亂。
2. 跟主流旗艦手機比較起來,僅採用高通Snapdragon 808處理器,效能與高通S810、Exynos 7420比起來有段差距。
3. 續航力不佳,螢幕尺寸加大且多了子螢幕,但電池容量跟G4相同,從兩種測試方式都顯示續航表現不佳。子螢幕是LCD面板,即使主螢幕關閉時子螢幕仍恆亮,如果子螢幕改用AMOLED會更省電。
4. 相機的UI略嫌複雜,G4時既有的缺點還有待改善,像是室內自動白平衡偏黃、室內或低光源時自動對焦的速度仍不夠快。
5. 喇叭音量跟G4比起來明顯較小,而且外放品質跟以往手機一樣不甚理想,或許LG更重視的是耳機音質,因此附上音質不錯的Quad Beat 3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