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光華逛了一下,LG 原廠立充的價格約是~$1300, 大陸白牌充電板 MC-02A ~$400 ,露天賣$300(掏寶賣人民幣$10). 最後我決定 從露天買兩個 MC-02A 回來玩玩.
Qi的標準,要求轉換效率須達70%以上,這塊MC-02A號稱是USB充電方式的 75%.無線5V輸出電流高達1A.
所以我就外掛 電力瓦特計 量測Qi充電過程的大約耗電和效率.電力瓦特計 量測Qi充電過程的大約耗電和效率.
LG G3背蓋的Qi感應線圈並不是在手機中央喔,而是偏下方一點,大概從手機底部往上6cm的地方.

我一開始傻傻的 把手機中央對準 Qi充電板,發現容易感應不良,變成 慢充,而且超級耗電,造成充電板和手機非常燙.
一部分的轉換電力都因線圈感應不良,能量變成廢熱.從LG USB充電頭,量測到的耗電就會高達9W...其中有4W變成手機和充電板的廢熱浪費掉,造成充電板背面會燙手.
充電板背面燙到無法手摸。 我試用了一個小時,越想越不對。
我後來打開手機背蓋,才發現Qi感應線圈是偏下方,我重新對位後, 無線充電時,手機和充電板完全就不燙了,只有微溫,充電效率和速度大幅改善.
G3若是裝上厚厚的副廠手機保護套,進行無線充電時,電磁轉換效率會稍變差些.額外又多耗1.1W...
所以大家若 發現手機和充電板很燙的話,表示你位置放錯了,電磁轉換效率太差,造成發燙不正常.
最好是不要裝著厚厚的皮套充電,效率才會較好。

接下來進行簡單的實驗,觀察充電板的轉換效率,是否達USB直接充電方式的 70%以上,符合Qi (氣)的標準?
LG USB充電頭,規格是1.8A max, 實際快速時大約是 ~1.4A的5V大電流,但隨著鋰電池電壓上升,充電流也會隨之線性的慢慢變得越來越小,充電速度變慢, 完整的充電時間好像是要2個小時?(我忘了紀錄)
我大約量測了一下, LG這顆充電頭的 AC to DC 的轉換效率約是 72~74%,
也就是說,電力監視器若顯示 8W,那麼 LG原廠充電頭的5V 實際輸出電流約是 8W x 72% / 5V = 1.15 A
實驗設備:
MC-02A充電板和所附的充電線
LG G3 手機
LG G3 USB 充電頭
電力瓦特監視計 和 DC直流鉤表
實驗方法:
從5% 開始充到 100% 綠燈亮起,然後繼續充電,到瓦特計顯示完全斷電,停止充電.
每隔5%紀錄耗電瓦數和時間 , 算出 每1%的耗時,和轉換效率
| 瓦特計顯示耗電瓦數W & 實際5V電流大小 A | 備註 | 耗時分鐘 & 平均1% 所需分鐘 | 推算5V無線充電電流 & 無線轉換效率 | 說明備註 | 備註 | |
| 5% ~ 75% | 7.9 ~ 8.2W & 1.14~1.18A | 隨著鋰電池電壓上升,耗電稍稍拉高 | 120分 & 平均每 1%需耗時1分43秒 | 0.86~0.92A & 74% ~ 79% | 如果打開螢幕,無線充電流 會高達 1A | 因為無線轉換效率很高, 手機和充電板只有微溫 |
| 75% ~ 99% | 4.7 ~ 4.8W & 0.68 ~ 0.7A | LG設計 當電池充到75%後,會改以 慢速充電 | 88分 & 平均每 1%需耗時3分40秒 | 0.43~0.46A & 63% ~ 68% | 效率變差了, | 很多人發現手機電池75%以上時,使用普通充電頭也能正常無線充電,原因在此 |
| 99%~100% | 4.8W & 0.7A | 充電速度非常慢 | 12分 從0%~100%總共耗時220分(3小時40分) | T | T | T |
| 100%~ 完全停止充電 | 3.4~4.3W | 100%後繼續慢慢充電 | 28分 | B | T | T |
| 完全充飽後 | 0~4.7W 跳動 | LG手機視窗會開開關關,段段續續充電 | C | C | T | T |
實際從0充到100%,預估可能需花4小時,花費時間可能是USB線充的2倍。
LG手機會以電池容量的75%當成分界點,分成快充和慢充兩個階段,讓
Qi 充電板約是以0.5A 和 0.9A 兩種不同等級的5V電流對手機充電,電流穩定,不會隨時間變慢.
但因為不同於 USB 採線性調整式充電(隨鋰電池容量,可以慢慢調整電流大小)..無線充電採兩階段 步階式充電,會導致手機電池充飽後, 不斷開開關關來回充電. 我目前仍不知該如何解決這個擾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