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LG幾年前智慧型手機發展比較不順,而且因為2010~2011年間,有些機種原先承諾使用者升級,後來也遲遲沒下文,使得LG的智慧型手機聲勢一路下滑。從2012年代工Google Nexus 4,並推出第一款G系列旗艦機Optimus G之後,評價才慢慢回升。然而過去消費者的信心不是這麼容易挽回,使得LG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接連幾款旗艦機上市後搭配中華大省方案,陸續創下不錯的銷售成績。目前G2在台灣的銷量已經突破10萬,是LG目前在台灣史上最暢銷的一款智慧型手機。

中華大省方案自2013年7月推出,是近幾年來少數引起熱烈討論的行動通訊方案。會引起申辦熱潮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主打便宜的333與533方案,第二是補貼後手機價格幾乎壓在1萬元以下,甚至有些入門機只要花不到3000元就能購入。申辦大省方案333與533,在數據上網方面前半年可以無限上網,接下來每個月分別可使用1.5GB與5GB的傳輸量,對於用量不多的人來說非常夠用,比起動輒700~800左右的上網吃到飽月租費,相對能夠付擔。
在這一波申辦潮中,不乏許多長輩以及2G轉3G的用戶,都因為行動上網的月租費與購機費降低下,大幅提升使用的意願。中華電信透過大省方案,成功吸引許多2G轉3G的用戶,或是從其它業者NP過來的人。目前大省的方案是到2014年6月結束, 依照過去的幾次經驗,看起來會再延長的機會很大,若是下半年順應4G開台直接推出「中華4G LTE大省方案」,應該是消費者們樂見的事情。
LG透過這波中華大省方案成功翻身,除了大省方案的順水推舟以外,手機本身也要夠強,才能有競爭力。G2、G Pro 2都是主打大螢幕小機身,擁有高螢幕與機身佔比,搭配主流的規格以及LG自家設計的軟體操作介面,在Android機海中是屬於很有特色的手機。中華大省方案補貼後,G2與G Pro 2綁約價都壓在萬元以下,就能以333與533的月租費,買到市面上頂尖規格的機種,是大省方案中CP值最高的旗艦機系列。而G2 mini面對強大的入門高階手機大軍來襲,像是ZenFone 5、M320、榮耀3C與紅米等,CP值相對就沒有兩位老大哥這麼高。
從G2、G Pro 2到最新的G2 mini,這三款手機正好代表G2系列的三種尺寸,功能與規格上各異,LG自家的軟體與功能也不太一樣,因此特別寫這一篇比較讓大家比較瞭解,分為以下的段落:
A. 規格與外型比較
B. 操作介面與內建軟體
C. 相機功能比較
D. 電力測試比較
| A. 規格與外型比較 |
大致上比較一下G Pro 2、G2、G2 mini這系列的硬體規格,G2與G Pro 2都採用高通S800處理器屬於頂規款,G2 mini只有採用高通S400屬於中階款。不過,G Pro 2規格還是比較好一點,像是3GB RAM、4K UHD錄影、記憶卡擴充(G2只有韓國版支援記憶卡)都是G2沒有的。而G2 mini整體規格都比較差,甚至OTG、Miracast、DLNA這些連線功能都不支援。

老實跟大家說G Pro 2是我自己買的,也是從大省方案敗入,畢竟以高通S800處理器的規格來說,目前在國內沒有比G Pro 2更划算的6吋大螢幕手機了。由於我買的是白色機,因此再跟LG借來了G2與G2 mini的白色款一同比較。
左邊是5.2吋的G2、中間是4.7吋的G2 mimi、右邊是5.9吋的G Pro 2,LG G系列旗艦的外型辨識度極高,從手機側邊的圓角與高螢幕機身佔比,就可以看得出來。雖然G Pro 2的螢幕佔機身比為77.2%超過G2的75.9%,不過從視覺上覺得G2佔比較滿一點。

背蓋的材質也不太一樣,G Pro 2與G2 mini都是帶有防滑效果的菱格紋塑膠背蓋,而G2是亮面材質,G2也是這三支中唯一不支援記憶卡與更換電池的。我認為如果國際版G2能像韓國版可換電池與記憶卡擴充,銷量應該會比現在的情況更好,畢竟很多規格控的人買韓系手機,看中的就是換電池與記憶卡擴充。


G2家族由於採用了LG獨特的後置單鍵設計,因此側邊完全沒有任何按鍵,而且削邊也可以提升握感。(由上到下為G2 mini、G2、G Pro 2)

機頂都有麥克風、紅外線遙控器的配置,尤其G2 mini並沒有因為規格比較低,而拿掉QRemote功能。

只有G2的3.5mm耳機孔在機身底部,其它兩支都在機頂。而G2 mini與G2底部只有右邊那個是喇叭,另外一個為麥克風。另外,G Pro 2的喇叭位置在背面,配置上也與另外兩支不同。

LG的後置單鍵設計,將電源鍵與音量鍵移到背面,並且整合在一起。其實平常可以透過Knock On點兩下或是Knock Code來解除螢幕,用到電源鍵與音量鍵的機會反而不多。G2 mini與G2的後置單鍵為霧面材質,G Pro 2是帶有髮絲紋的塑膠材質。在電源鍵的設計上,G2與G Pro 2有LED提示燈,G2 mini並沒有LED提示燈。



螢幕上方的配置也不太一樣,G Pro 2把聽筒塞在機身的邊緣,看得出來LG在小螢幕/大機身上做了不少努力。前鏡頭的位置也不太一樣,G Pro 2與G2 mini在聽筒右邊、G2在聽筒左邊,這一系列在外型設計上,並不是單純的放大與縮小而已,細部的設計上仍有差異。



這系列在外型上都採用窄邊框設計,G Pro 2為3.3mm、G2為2.65mm、G2 mini並未公佈,在視覺上G2的螢幕佔比最為明顯,是5.2吋大螢幕卻擁有小機身的最佳代表。

G2與G Pro 2的螢幕解析度皆為1080P,螢幕密度分別達到432ppi與373ppi,都屬於肉眼上不容易看見顆粒的等級,而G2 mini只有qHD、234ppi相對比較低階。以下將三支手機都將亮度調到100%後,透過同一張照片來比較,可以發現G2 mimi的飽和度比較低一點。在色溫方面,G2與G2 mini是韓系常見的冷色調螢幕,G Pro 2則是比較偏暖色一點。






LG的IPS面板一樣擁有高視角的優點,在G2與G Pro 2上完全可以體驗到,但G2 mimi可能是採用成本比較低的面板,視角明顯遜於這兩支高階手機。


| B. 操作介面與內建軟體 |
LG從G2發表後陸續增加各種便於操作的介面,像是Knock On按兩下解鎖、手勢撥頁、耳機與USB插入的自動偵測、螢幕快照、大量剪貼,加上LG之前就有的QSlide、QuickMemo,在Android品牌中算是蠻有特色的操作介面。整體而言,G Pro 2的功能是最完整的一款,G2比G Pro 2少了迷你視窗、雙視窗、分割檢視、內容鎖定,而G2 mini主要是少了手勢撥頁。

■1.Knock on與Knock Code螢幕解鎖
在G2發表時推出了Knock On點兩下喚醒螢幕,在桌面上空白的地方點兩下上鎖;而Knock Code則是進一步提升為敲四下直接解鎖,解鎖圖形的樣式也可以自訂。這三支都有支援Knock On解鎖,G2在升級為最新版的V20b軟體後也有了。
以G Pro 2透過影片來示範,其實Knock On與Knock Code最方便的地方在於,透過單手就可以輕鬆將手機解鎖,不用費力去按電源鍵,進行上鎖與解鎖,而且螢幕的反應靈敏度很令人滿意。
Knock On功能不需要額外設定,但Knock Code得在螢幕鎖定中,將鎖定模式改為Knock Code,才能進行點四下畫圖上鎖。


按照自訂的順序在四個方格中設定Knock Code解鎖圖案,再輸入一組第二層防護用的數字密碼,就可以設定完成,未來只要依照自訂的解鎖圖案,在螢幕上點四下以進行解鎖。

不僅是在全黑螢幕下點四下圖案解鎖,若是進入喚醒後的鎖定畫面,以可以在螢幕下半部點四下解鎖。

■2.單手操作與迷你視窗
由於手機螢幕越做越大,LG從兩年前的手機就有單手模式設定,可以在撥號畫面、LG輸入法、螢幕密碼鎖的畫面中,將鍵盤置左或是置中,方便單手操作。然而,在G Pro 2進入5.9吋的超大尺寸後,還加了一個迷你視窗的設計,左右滑動螢幕下方的系統選單鍵,就可以把整個螢幕縮小,這功能在去年底稍早推出的GALAXY Note 3也有。
迷你視窗的設定只有在G Pro 2中可看到,G2與G2 mini只有單手操作操作模式。

即使邊框再窄,G Pro 2的寬度還是大於一般的5吋螢幕手機,要單手操作是不太容易的事情。在單手握持時,拇指無法觸控到螢幕大部份的範圍,利用雙手輔助操作是必要的。

然而,若是開啓G Pro 2的迷你視窗後,就可以按照比例把整個螢幕縮小,利用拇指即可操作各項功能,而這個迷你視窗的尺寸也可以自訂。

G2擁有5.2吋的螢幕,機身卻與市面上的4.7吋螢幕手機相仿,是當初上市時最大的賣點。然而,邊框太窄在操作上也是有不便利的地方,手掌的虎口肉很容易摸觸摸到螢幕的邊緣,容易有誤觸的情形。

G2不像G Pro 2有迷你視窗,但是在撥號畫面、 LG輸入鍵盤與螢幕鎖定畫面中,都有便於操作的單手模式,左撇子也可以依照箭頭指示來切換。

體積最小、螢幕只有4.7吋的G2 mini,相對而言是最容易單手操作的手機,我認為即使不用單手模式也沒問題,可以直接單手操作。

若是手掌較小的女性,開啓單手模式後會更容易駕馭,不過我以男生的角度來測試,會覺得觸控的範圍變小,不是那麼好操作,用一般的模式比較流暢。

■3.QSilde
手機螢幕越來越大,在每個應用程式間的切換,除了透過多工鍵來切換外,LG還設計了QSlide功能,可以同時開啟兩個視窗,視窗間同時執行應用程式,視窗的大小依照需求調整尺寸,而且可以兩兩重疊,互不干擾又一心兩用。QSlide對於大螢幕手機來說比較實用,像是G2 mini在開啟視窗的時候,會覺得觸控操作的範圍太小,個人認為此功能比較適合用在5吋以上螢幕的手機。
以G Pro 2為例截圖,支援QSlide的功能有影片播放器、網路瀏覽器、撥號、訊息、行事曆、電子郵件、備忘錄、Voice Mate、檔案管理員、計算機一共9個。


由於QSlide快捷鍵在通知欄一次只能顯示五個功能,因此可以設定最常用的排在前面。

■4.雙視窗與分割檢視(僅G Pro 2支援)
雙視窗是G Flex發表後的新功能,G Pro 2也有,開啟後只要長按一下返回鍵,就可以設定兩個應用程式為分割畫面來執行。若是開啟分割檢視功能,全螢幕上有連結時會自動執行雙視窗。
雙視窗與分割檢視的開關,在標準->多工裡面就可以找到,這三台中只有G Pro 2支援。

目前提供雙視窗的應用程式,長按返回鍵後可以看到,有影片播放器、網路瀏覽器、訊息、電子郵件、圖片瀏覽器、Chrome、備忘錄、Youtube、Google地圖共9個。

兩個視窗的對應比例可以自訂,藍色框表示正在操作該視窗。


將螢幕旋轉為橫向時,雙視窗也會更著自動轉向,切換的速度也是很快。

■5.手勢撥頁
手勢撥頁是當初G2上市時,「一二三」宣傳術語中的三,將執行中的應用程式往左邊滑動,暫時把應用程式收到側邊,最多可以擺放三個。若是要把這三個應用程式叫出來,往右邊滑動即可,而這功能G Pro 2與G2有支援,G2 min沒有。
最多可以把三個應用程式收起來放在側邊,通知欄中也會顯示手勢撥頁使用中的應用程式數量。


手勢撥頁僅支援內建與Google相關的應用程式,其它的第三方應用程式還不支援。


■6.來賓模式
來賓模式主要是要將手機借給朋友的時候,類似Windows PC一樣讓另外一個帳號登入使用,卻不讓原本的私人資料曝光。不過LG的來賓模式設定簡單多了,只要設定兩組圖形密碼即可,一組是給自己用、一組是給來賓模式用。

來賓模式的開關,在設定->標準->個人當中,設定時得進入螢幕鎖定當中,設定兩組解鎖的圖案,而且使用者本身也要記住這兩組圖案,切換時才不會搞錯。

進入來賓模式後,可以選擇要給朋友看哪些應用程式,建議LINE之類的通訊軟體,或是圖片與影片瀏覽器、檔案管理員都不要打開,大部份比較私人的檔案都是在這些應用程式當中。來賓模式的設定,這三支手機都有。


■7.自訂操作鍵
自從G2把實體鍵盤改為虛擬按鍵後,LG的按鍵排列就可以自訂,比起其它同樣採用虛擬按鍵的Android手機,自由度高了一點。而按鍵的設定路徑,在設定->顯示->系統操作鍵。

除了系統預設的Menu、Home鍵、返回以外,最多設定四個功能鍵在虛擬操作鍵,像是通知欄、QuickMemo、多工切換、QSilde,若是沒有把多工切換鍵放在快捷區,長按Home鍵也可以切換多工執行。

系統操作鍵的底色有白色、白色漸層、黑色、黑色鍵層四種設定,我通常會設定為白色漸層,在操作時比較不會佔用螢幕的視覺空間。

以G Pro 2來示範虛擬操作鍵盤的設定:
■8.螢幕快照
手機的內建網路瀏覽器,在Menu鍵中有個「螢幕快照」功能,可以立即將整個網頁的內容截圖下來,這功能對於經常需要截圖的業務、企劃人員來說非常好用,畢竟經常在外面處理業物時,某些內容或是廣告banner的曝光都需要即時截圖,而LG內建的瀏覽器即可滿足此需求。

截圖後進行圖片裁減,把要保留的部份留下來。大部份的PC端瀏覽器,都是要外掛小插件才可以執行全頁截圖,而LG的手機內建瀏覽器直接就可以辦到。


這張是透過G2上網時的01首頁截圖,按下去可點圖放大,可惜的就是像01內頁有很多文章內容太長,這種在執行螢幕快照時很容易失敗。

■9.大量剪貼
一邊利用手機上網、一邊聊LINE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要跟朋友分享網頁上的內容時,都得在兩個視窗間切換,先將內容複製起來再貼到LINE視窗中。若是一次有好幾段內容或圖片要分享,就顯得不是那麼方便。而LG的手機當中內建「大量剪貼」功能,可以把曾經複製過的文字、網址連結、螢幕截圖都存放在這個暫存區,跟朋友分享訊息時會更有效率。
複製網址或是另開連結的時候,比起其它的Android手機多了大量剪貼的應用。


在大量剪貼區中,暫存了曾經複製過的文字、連結、截圖檔,有歷史記錄提升效率。


| C. 相機功能比較 |
LG的相機規格雖然也有到位,但相較於其它大廠,屬於發展比較慢的一間,不過從G Pro -> G2 -> G Pro 2一路走來,可以發現LG逐漸增強相機的軟體應用,畫質也越來越好。在這三支當中,G Pro 2的相機功能是最完整的,G2比起來少了魔術對焦與自然閃光燈,還有4K UHD錄影;而G2 mini則是縮水以較多,像是雙鏡頭攝錄、拍照與清除、VR全景模式、追蹤錄影縮放等都沒有。

從三支手機的拍照模式當中截圖,就可以看到G Pro 2與G2的相機模式差不多,但G Pro 2多了魔術對焦,而G2 mini縮水的功能更多,我都有整理在前一張的比較表上。



■1.魔術對焦
魔術對焦就是先拍照後對焦的意思,選擇此模式後拍下一張照片,再進入圖片編輯,從右側的對焦距離來設定,也可以直接觸控在要對焦的拍攝物上。


這項先拍照後對焦的功能,與HTC、Samsung比較起來,必須得拍攝完進入編輯後才可以設定,而且設定好對焦範圍並儲存以後,該張照片的對焦點就不能再改,因此存檔的時候得要想清楚。
這張是設定為All in Foucs全部對焦,如果要改為其它的對焦點,只能重新再拍一張。

■2.雙鏡頭攝錄
LG是最早推出雙鏡頭攝錄功能的手機品牌,從去年初的G Pro就支援此功能,後來的G2、G Flex、G Pro 2也都有,但G2 mini沒有。這項應用後來Samsung的GALAXY S4、Note 3、J、S5,以及HTC One max、One (M8)等手機也都有採用。
除了有各種豐富的特效以外,也可以將主畫面變成前鏡頭、小視窗變成後鏡頭。


比較可惜的是,LG這一系列下來,雙鏡頭攝錄都只能輸出720P的照片與影片,三星與HTC都是可以輸出與原來照片一樣的尺寸。


■3.VR全景
VR全景就是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的360度全景模式,比起一般的全景模式只能拍攝橫向或直向全景,可以記錄下眼前所見的所有景像。
拍攝時先朝前方拍一張照片後,接著將手機上下左右移動,將藍色框與黑色框對齊,就可以拍下並合成全景照片。


以下是透過G Pro 2示範拍攝的VR全景照片,會發現LG的VR全景合成時比較不自然,在處理比較複雜的建築物或拍攝物時,接縫處容易看出破綻。


■4.實拍比較
以下是這三款手機的實拍比較測試,G2可能因為是測試機的關係,右上角都有一塊明顯的偏紫色塊,因此僅供大家參考,市售機我記得沒有這樣的情況。撇除掉這個因素,G Pro 2在白平衡的處理上是三支最穩定也最真實的,成像也較為紮實;G2 mini有點偏黃而且飽和度不足,油畫感也比較明顯一點。



---



---



---



---



---
夜拍時三支都設定為標準模式,主要是因為夜拍模式只有G2支援,因此皆設定為標準模式來比較。G Pro 2、G2、G2 mini很明顯頁拍都不算強項,成像的油畫感十分明顯,但整體而言夜拍還是G Pro 2 > G2 > G2 mini。



---



■5.4K UHD錄影
G2時加入了光學防手震,有效提升錄影時的品質,降低手晃的影響,錄影畫質最高為1080P/60fps,而G Pro 2進一步提升為4K UHD/30fps,以下是G Pro 2的4K錄影測試影片~
■6.追蹤縮放錄影
G2與G Pro 2都有追蹤縮放錄影,也就是一邊錄影時,同時出現一個小視窗,用來放大與追蹤移動中的拍攝物,利用旁邊的放大鏡圖示來移動。


追蹤縮放錄影時的畫質最高僅限720P,加上這幾款手機都只是數位變焦而已,所得到的效果老實說有限,如果LG把這功能應用於類似三星GALAXY K Zoom這種有光學變焦的手機,會更為實用。
| D. 電力測試比較 |
這三款手機的螢幕大小與鋰電池容量各不相同,G Pro 2為5.9吋1080P螢幕、3200mAh鋰電池,G2為5.2吋1080P螢幕、3000mAh鋰電池,G2 mini為4.7吋qHD螢幕、2440mAh鋰電池。依照以往的使用者反饋,G2與G Pro 2都十分省電,將G2 mini加入一起比較後,誰是家族成員中最省電的呢?以下透過線上連續自動播放影片測試,測試時將螢幕亮度都調至100%(關閉自動調節)、關閉GPS與藍牙等連線,設定為飛航模式後僅透過Wi-Fi打開千尋影視Lite,線上測試連續播放影片直到沒電為止。
G Pro 2測試的結果,從23:46開始播放影片,直到隔天的6:11在剩下5%失去記錄,連續播放影片的時間至少有6小時25分以上。


透過內建的電池觀測紀錄,連續播放的時間約為6小時39分鐘,其中最耗電的是螢幕為79%、其次是Android作業系統的8%。


---
G2測試的結果,從23:47開始播放影片,直到隔天的6:57在剩下4%失去記錄,連續播放影片的時間至少有7小時10分以上。


透過內建的電池觀測紀錄,連續播放的時間約為7小時11分鐘,其中最耗電的是螢幕為79%、其次是Android作業系統的7%。


---
G2 mini測試的結果,從23:47開始播放影片,直到隔天的7:04在剩下2%失去記錄,連續播放影片的時間至少有7小時17分以上。


透過內建的電池觀測紀錄,連續播放的時間約為7小時17分鐘,其中最耗電的是螢幕為56%、其次是媒體伺服器的18%,以及Android作業系統的15%。G2 mini的螢幕耗電比例,明顯比G Pro 2與G2低。


從以上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G2 mini由於螢幕規格較低,耗電程度也比較低,因此連續開啟100%螢幕亮度上網時,反而是最省電的,不過也只有略勝G2與G Pro 2而已,這三款手機都是市面上相當省電的機種。
-----
LG即將在5/27與5/28兩天,即將在全球六大都市(南韓首爾、新加坡、土耳其伊斯坦堡、美國舊金山與紐約、英國倫敦 )發表新一代旗艦機G3,不知道LG屆時還會帶來什麼驚喜呢?!
網路上已經有不少關於G3的間諜照了,官方影片也已經公開,5.5吋的2K螢幕預期將是一大亮點,不過我個人認為日本au KDDI剛發表的同款機isai FL LGL24,在外型上比較討喜。LG G3的官方預告影片:
isai FL LGL24的日本官網圖片,與G系列一樣把音量鍵移到背面,但電源鍵沒有整合進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