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覺上距離上次參加LG G Pro體驗會是不久前的事,那時候5.5吋的IPS超大螢幕是LG在第三季的旗艦機種;時間過得很快,其實不到3個月的時間,LG即在台灣發表了新的旗艦準備今年底最後一波的銷售業績,感覺起來LG每一季都有準備新一款的手機來備戰,除了是軟硬體的技術提升之外,這Android機海狂潮也太瘋狂了吧,一代代新人的出頭,這叫我這G Pro的舊人情何以堪呢?遠目中.....
這次很期待LG新旗艦,那個在2013IFA之前就已經現身,捨棄了傳統Optimus的次品牌,但是背上依舊背負著"G"的使命,整裝待發進入戰場的G2,能讓我有更新的體驗;這次G2的主題是"Learning from You",有種手機的使用來自使用者的操作習慣這類的含意吧,尤其是獨特的將按鍵設計到手機背後的,打破一般使用手機上的操作思維,好不好用,有沒有更符合人性,就讓我們來體驗吧。

▲體驗會的地點是在書香天下,由藍色與白色基調搭配出來的簡約,配上午後和徐的陽光,讓人誤以為正與希臘愛情海的時空交疊了起來,感覺在台北市區中的一小塊慵懶即在眼前,而這次的體驗會就在書香天下的二樓來舉行。


▲讓我們直接來切入LG G2 Mobile01網友的體驗時間。

▲主角出現,這次G2推出有2款顏色,俐落黑與率性白,顏色與G Pro體驗會時一樣,只是上次體驗會只有推出黑色版本讓網友來體驗,這次不同的是會場上黑色與白色都有,那當然馬上選白色的G2呀;拿在手上的感覺是,還滿好握的,外觀上好像邊框更窄了,然後雖然螢幕比較小0.3吋,但是整體來說外觀好像小了很多,可能是上下兩端的尺寸有縮小的緣故吧。

▲G2的產品規格

▲G2與G Pro規格上的差異。

▲G2的正面視圖,手機正面被一個5.2吋的大螢幕所佔住,新的螢幕雖然比G Pro小一點,但是螢幕顯示似乎更為細緻了,左右邊框各只有2.65mm寬度,而上下兩端的尺寸也很小,上端有一顆210萬畫素的前鏡頭、感應器及手機聽筒,而手機下方除了logo之外空空如也,沒有配置實體按鍵。

▲G2的背面視圖,手機背面主要功能都在上方,最上方的是1300萬畫素的主鏡頭,右方的是補光燈,下方就是這次G2最特別的設計,Rear Key直覺式後置按鍵,將音量鍵及電源鍵設計到手機背面,按鍵高度略高於背蓋,操作上比較好按觸,按鍵兩邊有同樣型狀的造型防止手機平放時誤觸按鍵,按鍵的邊緣整圈有燈光的顯示。
在操作上如圖,使用者在使用手機聽電話時通常是靠食指及中指在背後支撐,其餘手指負責邊緣扶持,而食指大約在手機中間附近,G2設計的Rear Key就大約在食指的附近,使用手機時可以直接靠觸覺在手機背面做一些簡單的操控;Rear Key中間的按鍵除了是開關鍵也是解鎖鍵,所以手拿起手機時剛好只需在食指上一壓就可以解鎖開啟螢幕,而另一個功能是照相按鍵功能,我是覺得在前鏡頭自拍時會比較好用,畢竟自拍時大都只使用單手操作,用食指按背面按鍵會比用拇指按側邊按鍵來的好按及安全,但是在使用主鏡頭拍照時就可能相反了,不過這時操作可以按螢幕上的虛擬按鍵,所以操作上是沒問題的。

▲手機的右側設計的很簡單沒有功能鍵,單純只有上下蓋;特別一提的是背蓋部分,除了韓版的G2背蓋是可以拆,可以更換電池及記憶卡,這些功能在國際版包括在台灣上市的G2版本都沒有,所以台灣上市的G2背蓋是不可以拆的。

▲手機的左側也很簡潔,只有一個Micro SIM卡槽,卡槽的開啟需要用迴紋針插入左側的圓型小孔,得以推開卡槽。

▲手機的上方為紅外線及降噪麥克風,照片中手機上方似乎沒有組裝好,這也影響後續的量測尺寸。

▲手機的底部為Micro USB連接器,原來G Pro上方的耳機孔也移到了手機下方;Micro USB連接器兩側採雙喇叭的設計,我是認為這樣比G Pro的背後單喇叭設計來的好,除了1個變成2個它的立體聲效果會比較好之外,喇叭在後蓋總是對操作者來說沒有朝前或朝側邊來的清楚,再加上喇叭在後蓋如果後方又有其他物品遮住的話音量會小很多,有好幾次我用G Pro撥放影片給小孩看,手機是靠在枕頭上的,這時通常聲音都很小,只好用手拿的或移動一下手機,儘量讓背後喇叭不要被遮住,聲音才會較大聲。

▲原廠公布尺寸是138.5x70.9x8.99mm,現場實際量測一下外觀的尺寸為138.6x70.9x9.5mm,而最厚的是Rear Key突出的地方是9.99mm,量測與官方之間差異最大的是厚度部分,厚度增加了0.5mm,事後才在照片中發現手機上方背蓋似乎沒有蓋好(可以往前看一下前2張手機上視圖),當天量測時也沒有很注意這一個細節,或許壓一下或量手機下方也許量測尺寸就會不一樣了,不過...G2不是不能換背蓋的嗎?怎麼會有背蓋蓋不好的問題呢?該不會...我拿到的是可以換背蓋、換電池的韓國版...哈哈,韓國版的G2外型及尺寸跟台灣上市的G2有些微的不同啦,怎麼可能是拿錯了,所以可能要請LG確認一下手機出貨前的檢查了;另外量測厚度方面也顯示出Rear Key的地方比後蓋突出0.5mm,突出的尺寸會讓食指很容易的找到按鍵位置,當然按鍵兩側設計有保護的造型啦。

▲拿我的G Pro跟G2來比較,看起來G Pro的5.5吋是沒有比G2的5.2吋大多少,但是外觀尺寸看起來G Pro就大比較多了,螢幕兩側窄邊框似乎是差不多的,而主要是長度差異比較大,G2的螢幕上方及下方都設計的比較小,才會造成這個結果,也不得不佩服LG設計手機的機構能力。

▲各個角度G Pro跟G2的比較。


1、G2的主頁螢幕:與G Pro的主頁排列相同,唯一不同的是G2採用的是虛擬按鍵,所以螢幕下方多了功能鍵。
2、設定/網路:G2在設定頁面做了一些變化,主要是將大項的功能類別放到上方以頁面方式呈現(不像G Pro是從上一直排到下端,整個設定頁面比較長),有網路/聲音/顯示/標準這4個大項,我是覺得這樣的變更會是比較好的,直覺上想要哪類的設定就到哪個頁面去找,也比較符合操作上的習慣;當然設定裡面也有一些變更,不過大多是增加功能,功能名稱也有可能更改,後續圖片上再說明。
3、設定/網路/共享與連接:內容大致上都與G Pro相同,位置上排列有點變動,最下面一項原來G Pro的"檔案網路"已經改成"無線儲存裝置",下方的功能解說是類似的。

1、設定/網路/數據連接&網路。
2、設定/聲音主頁。
3、聲音設定檔。

1、音量設定。
2、震動強度設定。
3、設定/聲音/靜音模式。

1、設定/聲音主頁。
2、設定/聲音/觸控回饋與系統。
3、設定/顯示主頁。

1、設定/顯示/主頁螢幕。
2、設定待機畫面:裡面多了一種"多張照片",可以選擇多張照片輪流當待機畫面的出現。
3、螢幕效果。

1、設定/顯示/鎖定螢幕:新增了5項"螢幕效果"、"天氣動畫"、"捷徑、"系統操作鍵"及"主題"。
2、設定/顯示/鎖定螢幕/選擇螢幕鎖定。
3、螢幕效果。

1、設定/顯示/鎖定螢幕/天氣動畫中的"新增城市"。
2、設定/顯示/鎖定螢幕/待機畫面。
3、設定/顯示/鎖定螢幕/捷徑。

1、設定/顯示/鎖定螢幕/鎖定計時器。
2、設定/顯示/鎖定螢幕/系統操作鍵:因為G2沒有實體功能鍵,所以在顯示裡增加了系統操作鍵的新選項,總共有6種不同排列及功能的操作組合,可以配合使用者之前的手機操作習慣變換操作件的組合及位置,可以讓新手機與舊手機在操作上的磨合期縮短,立即上手。
3、系統操作鍵的主題:背景可以選擇實色或漸層,現有黑白兩色的選擇。

1、設定/顯示/螢幕/螢幕逾時。
2、設定/顯示/螢幕/螢幕關閉效果。
3、設定/顯示/螢幕/休眠模式。

1、設定/顯示主頁。
2、設定/顯示/智慧螢幕。
3、設定/顯示/智慧影片。

1、設定/顯示/通知LED燈。
2、設定/顯示/通知LED燈。
3、設定/顯示/長寬比修正:只針對出現螢幕失真時才進行修改,來變更該應用程式的長寬比,因為原廠的應用程式都是符合G2的長寬比,所以只有下載下來的應用程式可能有這種問題,因為體驗的手機都是新手機,所以沒有下載的應用程式,所以顯示無項目。

1、設定/標準:新增一項"手勢撥頁"。
2、設定/標準/裝置/手勢:新增2項包括"接聽來電",在手機來電時,將手機拿到耳朵旁邊,鈴聲停止;另外一項"鈴聲漸弱",就是來電時,將手機從桌上拿起時就可以消除鈴聲。
3、設定/標準/裝置/單手操作。

1、設定/標準/儲存裝置:因為G2不能插記憶卡,所以所有儲存的空間就是本機的記憶體空間。
2、設定/標準/裝置/電池。
3、設定/標準/裝置/應用程式。

1、設定/標準/裝置/手勢撥頁:可以將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儲存在一邊,然後將其恢復至顯示器;這個功能可以找尋之前才使用的應用程式,立即接續應用程式功能,只需使用三指輕撥向左即儲存。
2、設定/標準/個人功能選單。
3、設定/標準/個人/來賓模式:可以透過不同的解鎖密碼設定,讓不同的密碼開啟不同的螢幕主頁及特定選定的應用程式。

1、設定/標準/個人/儲存位置。
2、設定/標準/個人/安全。
3、設定/標準/個人/語言與輸入裝置。

1、設定/標準/個人/備份與重設。
2、設定/標準/系統功能選單。
3、設定/標準/系統/日期與時間。

▲設定/標準/系統/協助工具。

1、設定/標準/系統/PC連接。
2、設定/標準/系統/配件。
3、設定/標準/系統/關於手機:手機名稱是G2。

1、設定/標準/系統/關於手機/網路。
2、設定/標準/系統/關於手機/狀態。
3、設定/標準/系統/關於手機/電池。

1、設定/標準/系統/關於手機/硬體資訊:手機型號是LG-D802,記憶體有32GB。
2、設定/標準/系統/關於手機/軟體資訊:Android版本是4.2.2。
3、設定/標準/系統/關於手機/法律資訊。

1、下拉式的Q系列應用程式:最上方的是常用的功能選單,再來是多工Q視窗應用程式、QuickRemote、螢幕亮度、震動及訊息。
2、G2版本的常用功能選單由G Pro的15個增加為20個。
3、常用功能選單的編輯快速設定,可以選擇要顯示的項目。

1、常用功能選單的編輯快速設定。
2、常用功能選單的編輯快速設定。
3、使用G2上mobile01網站(電腦版)。

1、在網頁上按下右邊的功能鍵會出現多項的功能選單,其中Capture plus是項新設計的選單。
2、針對我們要選擇附至的照片或文字。
3、使用Capture plus就可以全部選取,不單只可選取顯示的該區域,可以選取長篇文章的整片區域。

1、以往的複製只能做一個動作的複製,G2的複製可以選擇複製動作的前20個,所以可以任意選擇需要的前項複製。
2、QuickMemo的手寫功能與擷取螢幕,擷取下來的圖片比較短一點,下方的虛擬按鍵區域是不會被擷取的。
3、QuickRemote新增了一個萬用遙控器,我的G Pro在使用QuickRemote上其實只能使用較大廠牌的設備才會出現在內層的選單中,家中的許多設備根本就不能新增在手機上,尤其是空調選項中,而這次G2增加了萬用遙控器的功能,希望它的學習功能能更強。

▲G2的相機功能選項,因為在操作相機時並不能使用擷取螢幕及QuickMemo的功能,所以相機上的影像只能用其他相機拍照下來,影像不完美也請見諒啦。

1、相機的拍照模式選單,其中新增了拍照與清除、時間捕捉拍攝、運動及夜間模式。
2、相機的設定功能選項。
3、相機/設定/起司快門。

1、相機/設定/亮度。
2、相機/設定/對焦。
3、相機/設定/圖片大小。

1、相機/設定/ISO。
2、相機/設定/白平衡。
3、相機/設定/色彩效果。

1、相機/設定/計時器。
2、相機/設定/地理標籤。
3、相機/設定/快門音。

1、相機/設定/音量鍵。
2、相機說明指南。
3、相機說明指南。

▲相機說明指南。

▲G2相機拍照相片。

▲G2相機VR全景。

▲G2相機全景拍照。

▲G2相機連拍,G2上的連拍並不是無限制的,這可能是G2本身不能插記憶卡造成的(我幫LG找的理由),G2是在4秒鐘可連拍20張,這個動畫檔是比較慢動作拍的。

▲G2相機連拍,轉動速度快一點畫面就糊掉了。

▲G2相機的雙像攝影新增了許多的鏡頭形狀。

▲G2相機的雙像攝影,可以選擇喜歡的圖型,然後可以調整位置及大小。

▲G2相機的錄影功能選單,其中新增了一項追蹤縮放功能。

1、錄影/設定功能選單。
2、錄影/設定/音訊縮放。
3、錄影/設定/影片大小。
4、錄影/設定/亮度。

1、錄影/設定/白平衡。
2、錄影/設定/色彩效果。
3、錄影/設定/地理標籤。
4、錄影/設定/音量鍵。

▲錄影/模式。
▲LG G2體驗會G2錄影標準模式
▲LG G2體驗會G2錄影雙向錄影

▲最後感謝工作人員的協助將手機上的G2擷圖與拍照的影片及照片傳輸到我的G Pro裡,我是只會用藍牙來傳送啦,但詢問過工作人員後,工作人員認為兩支都是新的LG手機的話那用SmartShare傳送會比藍牙及NFC都來的快,所以就請工作人員幫忙把這些資料傳送到我的手機裡,但是因為影片檔案真的比較大,傳送時間比較久,所以也讓工作人員等了我一段時間(我是最晚還手機的),真是不好意思。
▲LG G2體驗會SmartShare傳輸

心得分享:
有幸可以再次參加LG新手機的體驗會,包括G Pro及G2,這兩次的體驗會讓我覺得,G Pro的體驗會比較多的地方在於強調它的尺寸很大,功能很強;而G2的體驗會讓我感覺除了尺寸大之外,比較多的地方在於操控上的改變,像是Rear Key的操作模式、大量剪貼、螢幕快照、來賓模式等功能,比較多的地方是針對現有操作模式進行改變或者是針對細節或步驟來更改,來符合或創造使用者的習慣。
當然硬體端,各家手機廠無不對自家手機做功能規格的強化,大家都有主流手機的螢幕尺寸規畫,也許是4吋,也許是5吋,也許是6吋(當然現在還是以5吋為主流啦),大家都希望擁有高畫質顯示的面板,要清晰要細緻,螢幕要好看,可視角要大,而G2這片5.2吋的Full HD IPS面板的顯示就很好,看影片真的很棒;但是螢幕尺寸增加相對的手機尺寸也隨之增加,可是LG就有辦法在現有零件規格下設計出外型比他家小的尺寸,螢幕比別家大,但是尺寸比別家小,這些可是產品規畫、零件廠配合與部分功能取捨下才能達到的,天底下沒有完美的東西,所有功能都要比別人強,尺寸又要比別人小,那機構設計師及零件廠真的都要跳樓了,但是LG就厲害在這個地方,G2不愧是2013第4季的旗艦手機。
說到窄邊框是各家設計師所追求的,你做的到3mm,我就想做到2.5mm,能少一點就少一點,就算是偷吃步也可以,例如設計黑色的假邊框,讓實際螢幕看起來更大,其實就跟手機在追求誰是最薄的道理是一樣的,各家的尺寸厚度通常不是產品厚度,尤其各家手機通常是相機部分是最厚的,可是通常這點並不在規格中見到;之所以提到窄邊框是因為我在使用G Pro時常會因為窄邊框的關係造成無法操作,主要是就算G Pro尺寸很大,但是手在握持時,手指還是會越過側邊接觸到手機的螢幕正面邊緣,尤其是在照相時,常常會發現按快門沒有動作,原來我的左手手指有碰到螢幕啦,這個問題在我收到原廠送的保護殼後就解決了,但是我想也許以後LG在針對觸控面板設計,能夠增加對於邊緣誤觸的解決,讓使用者在裸機使用上能更方便。
在手機厚度方面,大家都想追求最薄,但是我覺得在薄到一個合理尺寸之後,我比較喜歡比較好握的手機,畢竟手還是跟手機最親密身體部位,一支好拿的手機用起來好握,也比較安全,而追求最薄的厚度,往往只是短暫的爽度,除了功能上也許犧牲了一些重要功能,之後的長時間往往都是跟屁股關係比較大,最怕的是放在後口袋的手機一不小心坐下時就會被屁股給壓到變形了,所以我還滿喜歡G2的背蓋曲線,好握,裡面的空間也製造了大容量的電池,優點很多。
其實體驗之後我覺得LG的手機在拍照的效果上並沒有很突出,包括我的G Pro與體驗的G2,在光源充足的時後大家效果都差不多,但是在低光源的環境下,拍出來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了,而且相機光圈不夠大,在連拍時的效果就不好,我想這是LG要繼續努力的地方了。
但是我還滿推薦LG的雙向攝影功能,利用子母畫面將前後鏡頭影片做結合真的很棒,其實我還滿常運用這個功能的,以往帶小朋友去看MOMO家族或YOYO家族,只能單純的對舞台作錄影的動作,然後回家後再陪小孩看錄影影片,現在在場地允許的情形下,我都是使用雙向錄影的功能,將舞台上的演出與小朋友的互動一起錄下來,這樣的影片對於小朋友來說互動與參與感會更高,而且G2新增了許多子畫面的形狀邊框可選擇,子母畫面變得更加生動,不知何時在G Pro上也可以增加這類邊框的選擇?小小建議一下,在使用雙向錄影時,螢幕並不能做變焦(放大的功能),所以如果位置離舞台很遠的畫,錄影畫面舞台就會很小,如果可以放大的話就真的很棒了。

針對這次G2的體驗,說實話G2有許多的新功能,但有限的時間真的試不了多少項,但在有體驗的功能中給我的感覺都是滿受用的,操作上也都滿順利的,如果有操作上的問題,現場工作人員都很主動的立即協助,很高興可以體驗到這支強大的手機,不,應該是說G2這支手機幫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了許多的問題才對。
以下是體驗會其他的部分


▲建國北路二段裡的書香花園有種鬧中取靜的氛圍,大門前方的小片綠地降低了人工建築的單一外觀,而且門前的綠樹也適時的抵擋一下中午炙熱的陽光,一小片的陰影提供了旅客們短暫的休憩。

▲體驗會在書香花園的2樓,現場準備了許多好吃的點心及飲料。

▲先好好的享用一下,準備等回的體驗會開始。

▲體驗會的報到處,工作人員會給各位網友一個名牌及報到資料袋,等下的體驗時間,工作人員會依照名牌給網友試用體驗的G2。

▲會場一角,體驗會即將開始。

▲資料袋中有一本LG筆記本、G2的產品型錄、2張冰淇淋券、貼紙及一張網友優惠專案(6折價賣給參加體驗會的網友)。

▲桌上放置的G2產品特色列表,提供等下網友體驗時可以藏式體驗的眾多新功能,實際上時間還是不夠,我大概試到一半左右的新功能吧,其餘部分也只能轉述舞台螢幕上主講人員的報告內容來補充了。

▲LG G2 Mobile01體驗會即開開始了。

▲體驗會美麗的主持人Sharon。

▲體驗會美麗的ShowGirl Fiona,開場後手持黑色G2至各組走秀拍照。


▲部落客心得分享by C Jay。

▲這次C Jay心得分享的主題列表,等會C Jay就會依序的介紹內容。

▲小體積、大螢幕:G2儘量在小小的空間裡塞進5.2吋的螢幕及其規格上的電子原件,整體手機外觀尺寸其實跟一般市面上的4.7吋手機差不多,但是手機螢幕卻大了許多;這樣的好處是體積變小了,相對的重量就減輕了,外出使用會更方便,況且手機尺寸變小,以男性使用者來說的接受度比較會增加,另外是螢幕還是很大,看影片的爽度大增。

▲2.65mm極窄邊框:G2的邊框設計的越來越窄,相較起來螢幕感覺會更大,且G2優異的5.2吋1080P的IPS面板,在觀看影片時可以看到更多的細密處。

▲按鍵在後面Rear Key:G2的按鍵配置與眾多Android手機都不一樣,除了手機正面採用虛擬按鍵之外,所有的實體按鍵都移到手機背蓋上,在手機黑屏時只需要長按音量鍵2秒,G2自動開啟相機功能,且音量鍵就直接轉換成快門鍵,這對於愛自拍的使用者是很方便的一個設計。

▲點兩下就可以喚醒手機:G2在待機黑屏的狀態只需要對螢幕輕觸兩下即可喚醒手機,同樣的對於正在使用狀態的手機,輕觸兩下也可以直接關閉螢幕,相當方便。

▲三指往左滑快速移開APP:在使用G2時如果有其他的動作要處理,可以使用三指向左滑動的方式,讓現有使用功能先暫停及儲存,然後可以先處理另一應用程式,處理完後反向三指向右滑動,原先動作恢復繼續操作。

▲自由度超高的系統鍵:G2正面因為沒有實體按鍵,所以都是採用虛擬按鍵的方式,所以LG就特別設計了6種不同排列組合的功能鍵,讓習慣於上一支手機操作模式的使用者可以將G2上的功能鍵轉換成跟前一支手機相同,縮短轉換手機的適應期,讓G2即刻上手。

▲Q系列程式讓生活更便利:QuickRemote可以利用紅外線來遙控家電,對於家中電器有在QuickRemote找不到對應的機種,G2也增加了萬用遙控器的功能,針對功能來足一配對及學習,讓不在選單中的廠牌也可以透過G2手機來遙控;另外Q-Slide多工Q視窗最多可同時使用3個,可調整位置、大小及透明度,在有限的螢幕上同時處理多項應用程式。

▲Hi-Fi高品質音效:在插入3.5mm耳機到G2上時即可享受Hi-Fi高品質的音效,LG整合了Qualcomm的硬體與Google的軟體,透過24bit/192kHz的輸出可以享受古典音樂等級的影音享受,可以感受到許多音樂的細節,中高音的層次非常明顯,等下體驗時大家可以嘗試看看;另外G2的Plug & Pop自動插入偵測功能在使用者插入耳機時會即時顯示出耳機插入的動畫,並同時出現相對應的APP方便使用,如果是插入Micro USB型式的行動電源,Micro USB的插入動畫也會出現,方便使用者了解配件與G2的連結狀況。

▲強大且完整的照相功能:G2配備1300萬畫素光學防手震的鏡頭,相機有12種拍照模式供使用者來選擇,有9點的自動對焦,就是螢幕上綠色的對焦邊框,類似一般相機上使用的模式,另外還有追焦拍攝、雙像錄影等功能,拍照下來的照片及影片可以透過手機的功能及時分享給好友,這一些是大部分一般相機做不到的事。

▲1300萬畫素、三級光學防手震:C Jay介紹透過G2強大的相機功能在這兩個星期時間於國內外拍攝的一些照片,尤其是夜拍的效果很好,明亮處不會顯示過曝,暗處請滿清楚的。

▲G2拍照出來的照片在放大後可以看到許多的細節。

▲手機背面的音量鍵可以當作快門鍵,女生在自拍時很方便,而且前鏡頭有210萬畫素,加上拍照的美肌特效,也可以調整美肌的程度,女生使用真的很方便。

▲電池測試:一般人感覺G2這支手機功能那麼多,螢幕那麼大會不會很耗電呀?C Jay說這支手機配備了3000mAh的大容量電池,手機只有145g,感覺起來手機不會很重,另外在國外使用G2不使用3G,只使用Wi-FI連線上網及拍照,在使用47小時後電量還有20%,預估還可以使用7個小時;另外LG針對這款不能更換電池的G2,想辦法增加電池的容量,所以在背蓋外觀的造型設計了有一點梯型的造型,讓電池可以有更大的空間來儲備電力,有別於一般手機平狀的電池造型。

▲效能測試:G2雖然搭配了現在最高規格的Snapdragon 800四核處理器,但是它的安兔兔跑分卻不是最高的,原因是LG有限制這顆處理器,避免它全速處理時造成機體過燙,影響使用者操作,但是C Jay在完Real Racing3時畫面依舊順暢。

▲LG G2 1.2.3的特色:
1指:Rear Key後置單鍵。
2指:觸控開關螢幕。
3指:手勢撥頁。
▲LG G2體驗會 部落客心得分享



▲台灣LG通信市場行銷部副理Karen。

▲產品重點整理:這支手機顛覆了一般我們對於手機的設計概念,按鍵在背面,為何有這樣手機的設計?其實在於使用者在操作手機的狀況就是這個動作,很自然的食指是放在手機背面的,所以LG決定將按鍵放置在背面,所以是先有使用行為才會有這樣的設計概念。
另外LG有無邊框的電視,所以也將這個技術帶到手機上面,希望有更大的面板,然受手持時又要舒適,所以將5.2吋的Full HD螢幕做到了4.7吋的手機外型裡面,所以手拿起來後就不會覺得很大了。
待機及喚機的手勢/手勢撥頁/來賓模式等功能等回會再介紹。

▲產品優勢。

▲恰到好處的經典設計:
這次G2使用的電池是階梯式的電池,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間來增加電池的容量。
電源鍵與音量鍵都移到手機背面,是否會對習慣於Android擷圖習慣同時按電源鍵與音量鍵的操作模式造成不方面呢?LG建議可以使用QuickMemo功能來擷取螢幕比較方便。

▲1300萬畫素+光學防手震:透過沒有防手震的Optimus G手機與G2來比較拍照後的效果,在昏暗的會議室裡面,G2表面的比較清楚;而G2也是第一支Full HD功能60fps功能的手機,在影片錄影時更有細節。

▲Hi-Fi超高音質:一般Hi-Fi高音質Audio檔案是比較佔空間的,但是可以利用雲端存放的概念,將大檔案放上雲端,需要使用時再連結上去即可,也很方便,G2也支援OTG,所以也可將檔案儲存在隨身硬碟上,需要使用時再接上即可使用,也不會有手機容量不足的問題出現。

▲極窄邊框技術:G2的5.2吋大螢幕做到對手大約4.7吋甚至4.5吋的手機外型尺寸裡面。

▲喚機待機感應手勢Knock On:不管是待機到喚機,或是喚機到待機,Knock On的功能操作都是相同的輕敲螢幕兩下,Karen特別解釋Knock On還是有比較容易成功的區域,特別是螢幕中央的區域及上方功能列的部分,主要是其他區域比較容易有其它的應用程式,比較容易造成誤觸功能,另外就是典及時還是需要稍微用點力,以免智慧型手機認為你是誤觸而沒有相對的動作出現。

▲手勢撥頁功能Slide Aside:功能上與iOS裡面的功能相似,使用任何應用程式時,利用三指同時在螢幕上往左滑,就可以回到螢幕主頁上,可以再使用其他應用程式,再使用三指在螢幕上往右滑,就又可以回到原應用程式了,原先的內容也不會因暫時跳出而消失,而手勢撥頁最多可同時3個應用程式的儲存;手勢撥頁比較適合單一時間處理單一程式,但是之後又希望可以繼續使用時的功能,而Q-Slide是可以多種內訂的應用程式,在同時間、同螢幕或是重疊的狀況來使用,使用狀況有點不同。

▲來賓模式Guest Mode:這是LG獨有的功能,可以在主選單裡面做設定,利用不同的密碼開啟來賓模式,會顯示不同的桌面,裡面最多可以設定30組的應用程式,所以避免小朋友誤上Play商店買東西,或是借朋友時怕被亂看,就可以使用來賓模式來限制使用區域。

▲自動插入偵測Plug & Pop:插入耳機時G2會馬上顯示建議的單個或多個應用程式以供選擇,也可以自行編輯內容。

▲獨家Q系列應用程式:LG獨家的應用程式,讓多工處理之間轉換更為順暢。
QRemote這次不同的是新增了學習的功能,針對沒有在內定電器的遙控器做功能的學習,以達到遙控的目的。
QMemo與QTranslator功能與在G Pro的功能相同。
QSlide由以前最多可以選擇3種應用程式(內建5種應用程式裡面至少要有2種內建的),現在G2有內建9種應用程式,選擇是更多了。

▲系統操作鍵System Key:可以選擇將其習慣的操作模式放在G2裡,Karen也建議可以將QMemo放在系統操作鍵上,這樣擷圖速度就可以快很多。

▲拍攝與清除。

▲聲音縮放Audio Zoom:錄影時常會被週遭的聲音所影響,以至於希望錄製到的聲音不清楚,聲音縮放就是讓鏡頭對準目標源,此時手機會較集中於錄製該目標的聲音,收音效果會更為集中。

▲目標追蹤拍攝Object Tracking。

▲雙向錄影Dual Recording。

▲追蹤縮放Tracking Zoom:以子母畫面的方式,將錄影畫面中想要局部放大的目標,選定子畫面的型狀將期共存於錄影畫面中,子畫面可以選擇型狀,位置及大小。

▲螢幕快照Capture Plus:進入網頁或email時有時會需要做長尺寸超過整個頁面的圖片儲存,可以點選旁邊的應用程式選單來選擇Capture Plus,Capture Plus會將所有顯示照下來,然後依照需要選擇要儲存的片段區域,就會在媒體匣中的Capture Plus資料匣中儲存起來,它不一定要是全螢幕,可以是特定的尺寸。

▲大量剪貼Clip Tray:以前的操作模式是複製然後貼上,貼上的是前一個複製動作裡面的東西,G2的大量剪貼可以將複製的動作集中儲存起來,之後想要哪一個動作,就去選擇然後貼上,大量剪貼最多可儲存最新的20個動作,新的動作會淘汰前第21個的動作,不單是文字,圖片也包含在內。

▲檔案備份LG Backup。

▲智慧感應皮套Quick Windows:G2的智慧感應皮套在裝上後,皮套上的長型方孔會顯示鬧鐘、來電、時間、音樂及天氣等狀況,而且前蓋的開孔前方是沒有任何薄膜,採開放式的,像三星的手機皮套前方開孔有一層透明薄膜,在翻轉至後面要拍照時透明薄膜就會影響拍照下來的畫質,G2的皮套在翻轉後剛好在主相機的位置且沒有任何的阻擋,拍照效果會比較好。
▲LG G2體驗會產品介紹


▲網友體驗時間過後是有獎徵答時間,隨著題目影片的播映,主持人Sharon與Showgirl Fiona也讓體驗會再度熱鬧了起來。

▲提供體驗經驗分享及問題提問的網友。

▲活動最後的大合照。
LG G2體驗會有獎徵答影片1
LG G2體驗會有獎徵答影片2
LG G2體驗會有獎徵答影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