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LG V20 加上小米降噪耳機

主動降噪 Vs 解析力,是兩件事。你走錯方向。
主動降噪處裡將對會損失音質(音域解析度),降噪MIC音域有發聲體廣嗎?經過運算音質會部會損失。
主動降噪希望噪音音量很大環境,希望聽音樂,不奢望音質多好。

要解析力好隔離噪音-被動式降噪,要選隔離式耳機,不能選開放式耳機。

不管是如何處裡,發音單體、共振腔要好。

harishima wrote:
最近小米出了一個"降噪耳機",價格也不貴,一直在注意(LG 已經很好,但是解析力還是不行,換了很多耳機,都不行)
但小米耳機都有一個特色"低頻不行",高音聽久刺耳,尤其是"圈鐵Pro"。以前用過SONY的Z2,機子本身附上降噪耳機,當時音質已經覺得還可,但是聽久了解析度不行,燜!!

wenhero wrote:
主動降噪 Vs 解...(恕刪)


降噪耳機確實細節會減少很多,但是這耳機不知道是否走數位或是動鐵因素,聲音影響不大,因為他耳機算大,隔離效果很好,我降噪開跟沒開音質幾乎差距不大。

之前我只聽Sharp MD 或是HI-MD ,音質無敵,但是不方便,V20加上Type-c耳機數位化(個人感覺V20加上"DFF檔"目前所有手機無對手),久聽不膩,就像最近玩Ram OS 音響,數位化後,影響很多,而簡單、耐聽才是必須的;家裡音響如果全用上Ram OS,也可以做到LP 九成以上功力。小米不知道用上麼碗哥?反正數位化可以做到這樣,可以了!!

PS:筆者說到降噪會與音質成反比,在我的車上音響Bose ANC 非常明顯,簡直毫無音質可言,ANC 關了也一樣,所以對ANC印象不好,
但是小米的可以試試,不知道怎麼弄的。

手機廠的邏輯是必須使用ESS公司所出的DAC,才會強調DAC
我也有SONY MD,我以前喜歡SONY耳機音色。及她的影音設備。
一個好耳機是;
頻率響應圖上,一片平坦。代表不加料,原汁原味。平坦範圍要大。
輸出感度要大(dB/mW),同阻抗下耳機相比好推動、音量大,省電。

現在的我不會選擇SONY影音設備,也不會選潮牌耳機。
以前曾經拿SONY耳機與別牌耳機(over NTD2K)比較。別牌耳機可聽出明顯錄製CD錄製瑕疵。SONY同樣音量聽不太出來,需開很大聲才能聽出錄製瑕疵。

Type-c耳機不如選好的DAC及擴大器、好的類比耳機。Type-c耳機全被綁死。
主動降噪耳機技術重點,接收噪音MIC要貼近耳朵,噪音才能消除。

小米耳機是hi-res,頻率響應圖上頻率範圍更大。你要用同等級比較,同hi-res比較。
hi-res很多人無法分辨,因為頻率超出耳朵範圍,聽不出出來。
有些人在hi-res高頻分辨能力沒很強。
(人的耳對頻率響應圖不平坦的,對某個頻率非常敏感。電子鬧鐘為何要設計1KHz,or 4KHz鈴聲頻率)

harishima wrote:
降噪耳機確實細節會減少很多,但是這耳機不知道是否走數位或是動鐵因素,聲音影響不大,因為他耳機算大,隔離效果很好,我降噪開跟沒開音質幾乎差距不大。
之前我只聽Sharp MD 或是HI-MD ,音質無敵,但是不方便,V20加上Type-c耳機數位化(個人感覺V20加上"DFF檔"目前所有手機無對手),久聽不膩,就像最近玩Ram OS 音響,數位化後,影響很多,而簡單、耐聽才是必須的;家裡音響如果全用上Ram OS,也可以做到LP 九成以上功力。小米不知道用上麼碗哥?反正數位化可以做到這樣,可以了!!
PS:筆者說到降噪會與音質成反比,在我的車上音響Bose ANC 非常明顯,簡直毫無音質可言,ANC 關了也一樣,所以對ANC印象不好,
但是小米的可以試試,不知道怎麼弄的。
你所謂的B&O耳機是只手機附的那個 ? 那應該不是真的B&O製造的吧 ! 掛名貼牌而已 ^^
小米降噪 type-c 除了他官網提到的手機以外
像是我的 Pixel 3, 4 插上去後
麥克風訊號會有問題
需要移除再重新開機才能使用
現在被我當作純降噪的耳塞
接 type-c 的行動電源用
app故障
重複貼文
此篇可刪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