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LG V10 散熱解決方案 (參考自Mobile 01 G4 散熱解決方案)


nagisaK wrote:
放冰箱我笑了哈哈哈...(恕刪)


還可以吧, 只是幾分鐘罷了, 電話溫度實際跌至10度上下, 沒有達到零下這麼跨張
S808正常跑分應該在68000分左右
我機板送修回來後,直接跑了一次分數,照原廠配置下去跑






不論CPU GPU MX 記憶體分數都略低

簡略將散熱補強後


散熱未改善前GPU下降12% CPU下降18%性能
待機未改之前約35℃,而用來散熱的正面螢幕無法感受到微溫,跑分才略有溫度透出,且速度慢面積小
簡略補強散熱後,待機約在28~30℃,且待機時就能感受到正面上方螢幕微溫,跑分時溫度傳遞快且面積大
所以高負載下感受到手機外面溫度不高,其實不用太開心 因為熱都悶在裡面,這就是我不懂有些人會以手摸到手機外表來判斷CPU是否過熱,如果熱無法傳遞到外部反而應該擔心才對

我除了加強SOC散熱外也有補強ROM跟電源管理單元等晶片的散熱,其實那個電源管理單元也蠻熱的,PCB板正反皆有電源管理單元

說真的如果照原廠散熱方式,根本跑不出S808該有的效能,不過加強散熱就跟前面大大說的一樣,能減緩死機的到來,但非根本解決問題,畢竟LG用的銲錫熔點太低了,上次改過後撐了快一年半,且導熱膏用上PK-3應該不算差(一條1100元30g),也能乾 也是蠻誇張的,差不多時間下在PC CPU上還是濕的。

而DIY後如果死機該如何處置?
我是盡量將手機內部還原成原廠的樣貌,再去做送修,也是免費幫我更換機板
不過更換回來的機板,因為我是用寄的,我判斷應該是先前一些也發生燒機的機板,然後重焊SOC再換到我手機上,畢竟有些痕跡有點類似助熔劑,而且該機板完全找不到我之前改過的痕跡,可判斷非同片機板
內部應該是將壞掉的機板做維修再換給燒機的手機上,然後原本燒機的機板再收回去維修,不斷的重焊與更換,不可能是全新的機板

而如果要自己DIY散熱的朋友們,在擠導熱膏時 一開始擠出來的丟棄不使用,使用內部無接觸到空氣新鮮的導熱膏,這樣改一次的壽命會比較長,而導熱膏應該為每半年換一次,我之前是都沒換,因為我不知道居然會乾掉,照理說那牌子用十年也不會出現這問題,直到燒機板後打開才發現會有乾掉變熱阻膏的狀況
而精靈寶可夢蠻適合來做改散熱前後比對,記得配合 CPU溫度 等一些能記錄溫度的app

LG手機拆開無難度,不像HTC的狗皮貼布,不過HTC M9散熱是優於G4的,而且M9還使用S810...M9散熱會好也是HTC多年前就一直強調金屬機的原因,剛好熱都可以從背面散掉,而且M9 SOC及大部分晶片都面向背面,配合銅箔紙加上金屬背蓋,就這麼巧解掉S810的熱,當然不是完美解決,不過相較於LG 已經算相當良好

而LG下一代旗艦機G6改成一體式,配上熱導管與防水功能,基本上熱導管是能增強散熱,但防水就是阻礙散熱,就要看之後的評測了,不過用S821真的有點LOW,還有SOC別再面向螢幕了...用熱導管帶到金屬機背吧~!
抱歉借樓主的討論大樓請教一個問題,因為看到這棟樓才突然想起已經燒機又過保的案例。

如果過保燒了,各位有什麼其他管道維修嗎? 或是 .....可以DIY維修嗎? 謝謝大家。
去隔壁樓蓋大樓吧

記得不要說你想要自行維修什麼的

會被打成LG派來的
梅子BOY wrote:
S808正常跑分應...(恕刪)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有性能拍標可以參考後,下班前把板子拆下再裝上,回家晚飯後試一下好像正常了



個人比較懶~~

隨便找個散熱導片 0.8mm 25mm X 35mm (背蓋細看有點點凸 完美主義的人不適用)

貼在SIM卡槽金屬上 直接蓋上背蓋

效果還能接受

至少不會感覺到指紋開機鍵那麼燙了 ...

這是我把G4的A57兩大核鎖起來的分數,這因該也夠日常使用了,缺點要ROOT、他是進ROM後才鎖的,希望不要再去第二次了
測試時室溫23度,CPU最高溫61度

jonathanhim wrote:
初來埗到,小小分享...(恕刪)


請問版主銅片是在電子材料行買的嗎??謝謝您!!!

solaris20040910 wrote:
請問版主銅片是在電...(恕刪)

我在內地淘寶購買的, 大約台幣幾元一片, 約50台幣免內地段運費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