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開始 LG 已經將原本旗艦的 V 與 G 系列做整合,讓 V 系列扛起 5G 機型;且原本 G 上半年,V 下半年的發表時程也完全改變了。這點在 V60 ThinQ 與 G8X ThinQ 的低差異性上能看出端倪。除去每年不同的旗艦 SoC,真要說差別應該就是更大的螢幕、外觀與功能都有提昇的雙螢幕,以及相機功能了。

開箱與外型
新生雙螢幕
相機
實拍
功能
小結
▌開箱與外型
V60 ThinQ 外盒跟 G8X ThinQ 設計幾乎完全相同,都是以外層的紙片包覆,搭配手機主體、隨附的雙螢幕配件做組合。
- 外盒
- 外盒
- 內部配置
- 內部配置

V60 ThinQ 與 G8X ThinQ 一樣,都是採用置中的水滴瀏海螢幕,真的覺得身為旗艦機,水滴的配置也真的是有些過時.....好歹用個開孔吧?規格部分搭載更大的 6.8 吋(G8X 為 6.4) 20.5:9 比例、佔比 83.34%,以及 FHD+ 395ppi 解析度 P-OLED FullVisilon 面板,也同樣有著螢幕指紋辨識機能。

螢幕也同樣支援 Always on display,至於保護玻璃則配置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

詳細的螢幕功能如下,可以看到專為雙螢幕設計的欄位(稍後介紹),以及其他一般手機幾乎都具備的調整選項。

瀏海的調整功能第二螢幕上,V60 ThinQ 一樣可將水滴瀏海露出、填滿或是以不同的顏色代替。
- 第二螢幕
- 第二螢幕
- 第二螢幕

實際以 Youtube 看支援 HDR 的影片,一樣在畫質選項中會出現 HDR 字樣。

這邊也放了幾張實際翻拍的照片,並將亮度調整至接近手機原始亮度的情況,最後一張高反差的狀況在亮、暗部的細節表現也是頗為不錯的;只是翻拍還是多少有些差別,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展售店實際看看就知效果如何。
- HDR
- HDR
- HDR

夜間模式與目前支援的 Android 手機差別不大,開啟後原生手機介面、Google 相關程式,以及原本就有支援的 APP 都會變成 DarkMode。
- 夜間模式
- 夜間模式
- 夜間模式
- 導覽手勢
- 虛擬按鍵

不像 G8X ThinQ 的中框為鏡面,V60 ThinQ 採用有些香檳金色調的材質,與背後的藍色相比整體真的有點雅痞雅痞的感覺

- 機頂
- 機底
- 左側
- 右側

▌新生雙螢幕
V60 ThinQ 的雙螢幕配件,正面與當初 G8X ThinQ 差不多,都以大面積鏡面加上一只 2.1 吋 OLED 螢幕顯示相關資訊,背面的造型就有蠻大的差異了。看起來有點像行李箱

- 正面
- 背面

左側與右側按鍵配置自然是與手機相同,重點當然還是左側的轉軸啦。

轉軸可以讓 V60 ThinQ 達成與 2 in 1 筆電相同的 360 度旋轉機能,可當作雙螢幕筆電,單螢幕使用,或是類似筆電的擺法都行。

隨盒一樣會附一顆專供配件充電的磁吸 USB-C 充電小配件,官方有說這次磁性比較強,但針對上下移動的狀況下,還是蠻容易跟手機本體鬆脫的。
- 磁吸充電
- 磁吸充電



雙螢幕配件的真第二螢幕規格、尺寸都是與手機主螢幕一模一樣,就連瀏海都是相同的!操作系統上也是要從側邊的專屬功能欄起步。

展開側邊欄後可以看到切換螢幕、在雙螢幕、主螢幕間的切換之餘,在支援的網頁上也能以兩個螢幕拼貼的全螢幕檢視增加視野。

這次最大的改進,就是在全螢幕檢視時,在 G8X ThinQ 上只有專屬的瀏覽器可以使用;而 V60 ThinQ 也導入了頗多大家常用的服務如 Chrome、Youtube 以及地圖等,不需要經過瀏覽器版本方便不少。是說 Gmail 全螢幕檢視是要看.....?

雙螢幕最基本的應用,應該就屬多工的應用程式處理了。比如說一般滑網頁一邊看影片,或同時使用 Facebook / Instagram、甚至邊玩遊戲邊看工作細項等,在 V60 ThinQ 的使用方式上是一點都沒有改變的~

全螢幕檢視部分,這邊就以 Chrome 作為示範,在直幅時整體畫面確實是變長了,但轉軸中央還是無可避免地會被切開,畢竟不是可撓式螢幕嘛.....在橫向時呈現的角度會更多,但切開處也變橫向,自己覺得直幅觀看被影響的狀況好像小一些。
- 網站瀏覽
- 網站瀏覽
- Youtube觀看(直幅)
- Youtube觀看(直幅)
- Youtube觀看(橫幅)
- Youtube觀看(橫幅)

跟 G8X ThinQ 相同,V60 ThinQ 搭配遊戲時,也能以雙螢幕模式開啟虛擬搖桿。

當然也能因應遊戲不同更換所需的樣式。

▌相機
V60 ThinQ 在相機組成上倒是與 G8X ThinQ 有所不同。搭載64MP f/1.8 0.8µm 單位畫素並支援 OIS 標準鏡頭 + 13MP f/1.9 117 度 1µm 廣角,具備 ToF 3D 拍攝能力的 Z Camera(但僅是針對景深偵測,沒有先前的隔空操控功能)。
只能說還是沒有以前 LG 一機包三鏡拍透透的狀況,而且不少旗艦機現在都已經配置類似規格,對在意拍攝能力的人來說是個小缺憾。而且 117 度廣角比起 G8X 的 136 度也是縮小了一些。

前鏡頭在 G8X ThinQ 的時候脫離 LG 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旗艦前鏡頭低畫素窘境,來到 32MP;但 V60 ThinQ 則縮水至有點尷尬的 10MP f/1.9,等等再來看一下自拍的範例是不是有畫素低的老問題


拍攝在雙螢幕的應用上,與 G8X ThinQ 相同都能開啟相簿邊拍邊檢視照片,或是開啟其他 APP 使用,只是以拍攝的角度來看拿雙螢幕其實有點怪之外,V60 ThinQ 更大的體積與重量多少也會有些負擔。

相機介面大致差不多,但一些細節有所變化,這點稍後來介紹。首先前鏡頭具備 AI CAM 智慧場景功能,並有 0.5x 至 10x 數位變焦的能力。
- 主鏡頭介面
- 主鏡頭介面

進入專業相機跟影片模式後,可以發現介面跟先前 G8X ThinQ 變得不太一樣了,首先是數值改用弧形的轉盤,對焦也有專業度滿分的峰值對焦;不過最慢快門僅有 20 秒。在錄影部分則是可選擇是否要拍攝 HDR10+、Hi-Fi 等規格的影片之餘,V60 ThinQ 一項亮點就是 8K 的影片拍攝能力了。
- 峰值對焦
- 最慢快門
- 影片介面
- 影片調整
- 夜景模式
- 夜景模式
- 美顏
- 美顏
- 客製化
- 肖像
- 肖像
- 肖像
- 主鏡頭錄影
- 前鏡頭錄影
- 一般
- AMSR
- 語音散景
- 前相機設定
- 主相機設定
- 主鏡頭畫質
- 前鏡頭畫質
- 前鏡頭錄影
- 主鏡頭錄影
- 相簿
- 前鏡頭肖像調整
- 前鏡頭肖像調整
- 前鏡頭肖像調整
- 主鏡頭肖像調整
- 3D照片
▌實拍
V60 ThinQ 整體色調上維持以往的討喜自然色調,整體對比權重也不會開得過高;但這組 MD 的臉色有點稍稍黃掉。至於 HDR 本次場景不算是反差太大的艷陽天,因此 HDR 幾乎沒有什麼作動;畫質可以發現針對暗部雜訊也是一直以來的不抹除風格,髮絲的紋路、臉龐細節呈現看起來也是不俗的。只是散景這邊可能盪鞦韆太過複雜,部分區域可看到明顯瑕疵出現。
- 一般
- HDR
- 肖像
- 一般
- HDR
- 廣角
- HDR

- 一般
- HDR
- 肖像
- 一般
- HDR
- 廣角
- HDR
- HDR
- 美顏
- 美顏HDR
- 一般
- HDR

- 一般
- 肖像
- 一般
- HDR
- 一般
- HDR
至於先前提到的 HDR 抹除現象,在這組也蠻明顯的,可以看牌坊的藍色瓦片,標準鏡頭有些許雜訊,整體細節也比較豐富;開啟 HDR 後明顯的有塗抹狀況。夜景模式也是差不多,但細節的維持比起 HDR 來得更好。
- 一般
- HDR
- 廣角HDR
- 夜景
- 廣角夜景
- 一般
- HDR
- 廣角
- HDR
- 夜景
- 廣角夜景


最後則是定番的內科公司外風景,在亮度更低的狀況下,細節的衰弱自然是一定會發生。標準鏡頭勉強有將大樓的縫隙記錄下來;而 HDR 整體亮度大提升的狀況之下,可以明顯看到塗抹感;捷運站雖說亮度恢復正常,但天空與其他建築物就有點太亮了.....夜景模式在高低光的表現上就有發揮疊合演算的優勢。
- 一般
- HDR
- 夜景

最後小編也挑了一些單獨拍出的照片,就給大家當作福利社吧。

這兩張的散景效果反而蠻成功,就連手臂空隙也都順利偵測.....先前的失敗照如果經過內建相簿調整,應該也是能夠有不錯的成果。


相機有時候在陰天、或是比較暗的地方,自動測光會很容易把現場加到太亮,這點就要特別注意一下了。





直接以 3D 照片模式拍攝的成品,經過輸出後會是一張正常的散景模式照片;而且這個散景偵測也是蠻成功的



▌功能
V60 ThinQ 配置 Android 10 作業系統,在一般設定的架構上與 G8X ThinQ 類似,但圖案設計有所不同。

網路設定部分,V60 ThinQ 有著 Wi-Fi6 的連接機能,在右上方的欄位可以看到 Wi-Fi 右上方有個 6 的圖案出現。
- 網路設定
- Wi-Fi設定
- 音效
- 音質與效果
- 3D 環繞音效
- 聲音預設
- 濾波器


其他擴展功能部分,雙開 APP 跟手機管家這邊就不在贅述。比較特別的有支援 Stylus Pen 的觸控筆,畢竟 6.8 吋的螢幕也是蠻適合,但就沒有三星 Note 系列特別跟筆整合就是了。捷徑功能基本也差不多,就連 Google Assistant 快捷鍵沒辦法自訂化也一樣.....
- 觸控筆支援
- 捷徑

以 3DMark 最高的「Sling Shot Extreme」做跑分,得出 6,669 / 5,861 分的成績,屬於 S865 的基本盤。

機身內建 5,000mAh 的大電量,並支援 QC 4.0+ 快充、無線充電等,原廠隨附的充電器一般模式為 5V 3A,15W,快充則是 9V 2.77A,24.93W。

以螢幕亮度 50%,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定位等方式做 PCMark 的跑分,單手機得出 14 小時 4 分還不俗的成績;而小編更換為雙螢幕,並以同樣 50% 亮度一邊跑續航一邊放 Youtube 影片的狀況,得出差不多一半的 6 小時 36 分,畢竟多一個螢幕,要特別注意電力的消耗。
- 單螢幕
- 雙螢幕

▌小結
V60 ThinQ 已經是 LG 第三台雙螢幕的旗艦機了,同時也是第一款在台灣支援 5G 的機種,在目前官方政策上 V / G 只差在頻段與否的狀況下,其實 V60 ThinQ 不少功能都有著 G8X ThinQ 的影子。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當季的旗艦 SoC,以及有點雙面刃的 6.8 吋大螢幕了。

大螢幕手機在台灣一直有著不錯的成績,而 6.8 吋的 V60 ThinQ 搭配雙螢幕配件的情況,互有更遼闊的視野是一定的,只是以攜帶性來說就更為厚重了。而雙螢幕這件事,在可撓螢幕的「真」款式前,或許多少給人感覺僅是過渡期的產品;但在 V60 ThinQ 上其實可以看到前代一些缺點被改正,這點是蠻值得給讚的。
如果技術力進一步提升,把轉軸縮小,增加中央被遮蔽的面積,相信就會更為吸引人了;不然以我自己來說,會拿來當作多工 APP 處理的機會,會遠比全螢幕檢視來得高許多。

相機部分,雖然不像 G8X ThinQ 直接只給你兩粒鏡頭,但 LG 其實早早就是囊括廣角至望遠的旗艦先行廠商,在目前幾款旗艦反而有點閹割掉,真的是蠻可惜.....但影片的拍攝彈性不僅維持,更來到了目前的 8K 錄影規格,或許不用望遠鏡頭,多少也是因為雙螢幕版本售價的關係吧?不然 V60 ThinQ 整體自然的拍攝表現以及不俗的 HDR 能力,和同級產品比卻是少了一顆望遠鏡頭,真的頗可惜。

MD:倪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