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那邊的威士忌就是重泥煤、濃煙燻,
喝下去像被火藥嗆了一口。
朋友聊到Laphroaig或Ardbeg時,總是形容的滔滔不絕,
但我心裡卻有點退縮,怕自己hold不住那股強烈風格。
直到某次聚會,有人帶來一瓶布納哈本,說:「這支不一樣,你試試。」
我半信半疑接過杯子,喝了一口後,才發現——
原來艾雷島也能這麼溫柔,讓我瞬間愛上了這款「非典型威士忌」的存在。
完全值得跟大家細細聊聊!
—------------—------------—------------—------------—------------—-----------
布納哈本12年與18年

布納哈本的獨特之處
大多數人提到艾雷島,直覺就是泥煤味炸裂,但布納哈本卻完全跳脫這個框架。
它不靠煙燻取勝,而是用厚實的酒體和自然甜感抓住你的味蕾。
12年和18年這兩支酒,完美展現了這種特質——

像是水果蛋糕裡混著一絲海風,甜中帶點鹹,尾韻悠長又舒服。
喝下去不會覺得嗆,反而有種溫潤的滿足感,
跟我原本想像中「艾雷島=粗獷狂野」的風格差了十萬八千里。


《布納哈本12年》
這是我入門的第一支。
它的香氣有香草、太妃糖,還帶點蘋果乾的果香,
入口時酒體厚實卻很柔順,像被輕輕包覆住的感覺。
細細品嚐,還能感受到一絲海風吹來的鹹味,
簡單卻有層次,是那種喝完一杯還想再來一杯的酒。

《布納哈本18年》
再來是這支布納哈本18年,這支更像是進階版的享受。
雪莉桶的影響明顯,聞起來有成熟的果乾、黑巧克力和一點木質香料,
喝下去後口感更深沉,鹽感也更優雅。它的尾韻特別迷人,
像是在舌尖上緩緩散開的溫暖記憶,完全不輸給那些靠泥煤撐場面的酒款。
————————

這次垂直品飲下來,我最大的感想就是:
布納哈本真的重新定義了我對艾雷島的認識。
對習慣泥煤風格的玩家來說,這是個新鮮的轉換視角
對像我這樣怕煙燻的人來說,它是艾雷島的救贖之門。
那天回家後,我忍不住上網查了布納哈本的背景,
才知道這間酒廠位在艾雷島北岸,大多數酒款都走非泥煤路線,
甚至還有個品牌標語「TheGentleTasteofIslay」(艾雷島的溫柔滋味),
完全就是為它量身打造。
現在如果有人問我推薦哪支艾雷島威士忌,
我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布納哈本——既能展現這座島嶼的海洋靈魂,
又不會讓人被煙燻味嚇跑。
原來,艾雷島也可以這麼溫柔,這麼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