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佔了一大部分的品飲體驗。
當威士忌接觸空氣後,
各種香氣分子因為分子量及揮發性的差異,
會逐漸在杯中形成看不見的風味漸層。
這時杯子的角色變舉足輕重,
杯子的高矮胖瘦、杯身和收口的形狀大小
都會影響香氣分子的多寡及分佈。
我最近又敗家買了新杯子,
也很期待他相較於其他杯子有什麼過人之處,
不如就來個同酒款的水平品飲吧!

我選擇了托本莫瑞12年 威士忌作為控制變因。
它平衡的風味表現囊括花香、果香、木質、甜味、辛香料等
我想這豐富的層次可以讓每個杯子都發揮他們的長處吧!
看到這有如招喚儀式般的擺設,
引來了老婆在一旁冷眼:你在幹嘛?你有什麼毛病?
哎~真是不懂悲劇的浪漫......我是說杯具!

\\ Glencairn 凱恩杯 \\
是我最常使用的杯型,
也是預期當中的平衡表現。
我會將它作為基準參考值與其他杯型比較。
上層是輕柔白花香,
中層則多了許多柑桔熟果香氣、蜂蜜甜味,
下層有辛香料、巧克力。
--聚香能力:中等
--酒精感:中等

\\ 日本 M's Tasting Room 的 Cosmos 杯 \\
幾年前在 M's Tasting Room買到的聞香杯,
上層有青草和鮮奶油,
中層似乎感覺到一些木質感,
下層仍有些許花香。
整體而言其表現與凱恩杯上層中層的表現相對應,
應該會適合品飲高酒精濃度的原酒,
或是重口味的雪莉或泥煤。
聚香能力:中
酒精感:低

\\ Lehmann 雷曼杯 \\
剪去高腳的部份後其實形狀與凱恩杯是相似的,
也如預期得到了相似的品飲體驗。
聚香能力:中等
酒精感:中等

\\ 1920s' Professional Blender's Whisky Glass 燈泡杯 \\
由威士忌作家 Angus 參考1920年代設計所生產的聞香杯。
這支酒精度46.3%的托本莫瑞在燈泡杯中,
還是會讓酒精感遮蔽了一些氣味,
後來鼻子離杯子遠一點後就改善許多。
取而代之的是濃縮的柑桔果香和木質感充盈。
適合品飲老酒、40%酒精度酒款
聚香能力:高
酒精感:高

\\ nude Islands Whisky Glass \\
這是我最近新買的手工水晶玻璃品飲杯
超纖細杯桿不僅好看,
還會讓人不自覺的翹起小拇指!ELEGANT!
相較於凱恩杯,
上層的花香被放大了
神奇的是他聚香能力好
卻沒有因此增強酒精刺鼻感。
也是屬於泛用型的杯子
聚香能力:中高
酒精感:中
每隔一陣子就會聽人討論道,
當我們要品飲一支威士忌時可不可以搖晃酒杯。
這樣做會混合了各個漸層的香氣導致層次減少。
如此說法確實有其道理。
不過就像咖哩飯要不要攪拌這個大哉問一樣,
喝酒是很個人的事,
如果有一堆規矩綁手綁腳就不有趣了不是嗎?
老話一句:愛怎麼喝就怎麼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