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理會竿尖端過重(tip heavy)的問題嗎?

需要理會竿尖端過重(tip heavy)的問題嗎?(含圖)


輕,是釣組重點。但據說握住釣竿時的平衡也很重要。單手握住一組總重 280 公克(釣竿 + 捲線器)的釣組一端,與握住該釣組的平衡點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也因此,釣魚時,有了所謂竿尖過重(tip heavy)的討論。據說竿尖過重的問題困擾一些釣者。問題是「據說的」,有理嗎?

所謂竿尖過重,是指釣者必須依靠握住捲線器的手施以腕力向上支撐,以保持竿尖維持於固定位置的問題。此問題,正確說,是重心平衡(balance)前傾的問題。這問題許多竿子都有,包括好竿、輕竿,尤其是長竿。

會有此問題,是因為整個釣組不只有竿子,還有捲線器,都有重量。釣竿廠做竿子,捲線器廠做捲線器,都只要求自己產品的輕量化,無法從兩者配合後的整體去考量平衡。這樣的結果,便造成竿子配上捲線器後手握捲線器的位置往往距離最舒適的重心點還有幾公分的距離(重心在捲線器前方數公分處)。重心一旦前傾,就出現竿尖過重。

竿尖平衡稍稍往前未必是壞事, reaction type 的釣法(crankbaits, jerkbait, swimbait, spinnerbait...)收線過程竿尖本就朝下。但若釣魚時希望上下舞動竿尖(例如 jig, plastics),就可能出現困擾。當然,除了釣組本身,釣者身高、船甲板距離水面距離、釣竿握把(竿尾到捲線器距離)長度、握把位置等因素或多或少都會影響釣者對於尖端過重的感受。

尖端過重對於整天、甚至連續數天比賽的釣者來說可能是個考驗。平衡好的釣組可讓釣者的手支撐釣組重量,不必持續花額外握力去維持想要的角度。長期之下,據說可減少疲憊,甚至避免痠痛或受傷。

解決竿尖過重的方法有二。一、選擇適重捲線器。二、在釣竿末端(bottom)加重。只是用捲線器的重量去調整重心,效果有限,往往達不到理想。因此,只好靠第二種方式,竿底加重。

竿底如何加重呢?簡單,不懂英文無妨,看影片就懂:

簡單說,將直徑 1 吋左右的椅腳塑膠套(必要時套內加進上金屬墊片或硬幣),套在釣竿尾端,讓整釣組重心維持在手握的捲線器位置即可。此種調整不必鑽洞,不破壞釣竿。若不喜歡調整後的感覺,大可反悔,拔掉套子,恢復原樣。

接下來的問題是,得加多重呢?實驗吧。越重,當然平衡越好。問題是整組釣組越重,值得嗎?有人質疑花錢買竿後還得加蓋子及金屬墊片,增加調組重量,減少釣竿敏感度,沒這必要。對此,我的回答是:見仁見智吧。目前我傾向認為未必值得。原因簡單,一組釣竿竿子重量 10 oz 好了,一個套子重量約 1 oz。增加10%重量去換改善竿尖過重多少才是值得,一樣沒答案。據說要達到真正的平衡,竿尾約得加到 3-4 oz 重(套內放金屬環、錢幣等)。

也因此有人認為不該加重,而是改變握把位置,例如握的位置向前多挪個幾公分,或許更簡單、且完全不增重量。這,好像也有理。問題是,spinning 釣組容易,baitcasting 的恐怕就很少人會同意。當然,若這是一個思考方向,那接下去,當然可繼續討論,例如:

將竿底頂住手肘來釣,對於竿尖過重的效果如何?
...自己思考。

問題牽涉層面廣,跟釣線的選擇(http://leecf67.blogspot.ca/2015/07/braided-line-pebass.html)一樣,我的糖衣可能是你的毒藥。「感覺」是非常主觀的事,無法用簡單物理,例如力矩去解釋竿尖過重的個人感受(subjective evaluation)。對此,在「Rod Balance More Important Than Weight?」也提供了看法。重點是,若持竿時(尤其長竿)感覺竿尖一直往下掉、沈重、不好操作、或釣完後手腕會酸會痛,那就不妨一試。若完全無感覺,那麼不管也行。

總之,希望明年透過試驗,感覺一下7尺5吋竿「套」「不套」在釣魚時的差異。日前在家測試,發現此法可明顯修正長竿竿尖過重現象。竿底套越重,竿尖越朝上。而代價是整體釣組重量增加。網路上甚至有釣者將釣竿把手包覆(用羽球塑料握把布),增加重量及舒適性,這也有趣。

事實上,釣竿廠商也清楚竿尖端過重的問題。有些釣具商提供不同重量金屬蓋給購買者自行調整,也有第三方產品讓釣者依需要調整,也很方便。

我甚至想在腰際做個可插入釣竿尾端的塑膠套,用塑膠套去支撐釣竿重量,釣魚時或許更讓手部舒服點。當然,這是題外話。
2015-12-21 0:5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tip heavy 問題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