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玩多肉大概也有6-7年的時間,
鮮少分享自己的多肉,因為...真的沒什麼好分享,
大多都是在買肉、清盆的循環。

而且,自己注重方向也比較多肉用的介質...

與其收集多肉,我花更多心思在介質上。


這邊先強調一個觀念,『種植植物以環境為優先』

『種植植物以環境為優先』
『種植植物以環境為優先』
『種植植物以環境為優先』




有沒看過阿里山奮起湖或是加油站的七福神?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高山環境非常適合七福神,隨便種都是比一個手掌還大!

但是拿到平地就要死不活,一個不小心的掛了...

所以找到合適環境為優先,就拿我自家來說,
二樓陽台和四樓頂樓就有生長狀況和存活率就有很大差別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所以最好先找到合適的環境再來研究介質會比較好。


講到多肉介質,很多網站都會說多肉生長在貧瘠土地,所不需要太多水和二氧化碳?
其實這觀念錯很大!

確實,大多數多肉是CAM植物,需要的水分和養分確實一般觀葉植物少,
但是不代表多肉不愛水或是氧。

如果成長環境合適的話,多肉也是會拼命吸收水和吸氧。

關鍵就是『生長環境』
像是這國外影片,直接泥炭土+珍珠石就種下去沒再怕。


上面提到阿里山的七福神,也是因為阿里山夏天溫度也不超過25度,
幾乎整年都是七福神生長氣候,所以才能長那麼大。
(冬季有幾天會低於5度,還是能撐過去)
但是七福神拿到平地,要成功渡夏就是頗具挑戰的事
反觀一些適合台灣環境的多肉例如『唐印』,用田土塞一塞戶外一丟,
日曬雨淋颱風吹照樣活的很漂亮。


但是大多數多肉在台灣的平地,生長期短、休眠期長,生長緩慢。
介質保水性如果太強,植物吸收不了只會滋生細菌、導致根系潰爛。

植物必須生長新的根系消耗更多養分而更虛弱,潰爛的根讓細菌滋生更嚴重,
最後病菌入侵根、莖,多肉一夜掉葉,莖部黑腐...



所以一般多肉介質都會強調『透氣、疏水』,
但是過度透氣、過度疏水,反而會導致多肉養分不足,
植物內部儲存的葡萄糖是植物的重要養分,
抵抗病菌和昆蟲需要葡萄糖、生長需要葡萄糖、修復傷口也需要葡萄糖。
如果是冬季型多肉,到了夏季進入休眠而緩慢生長,無法製造新的葡萄糖,
對抗蟲害或是病菌就只能不斷消耗自己僅存的葡萄糖,休眠期越長危險性就越高。


所以麻煩就來了...
對於介質,希望能保水保肥,提供植物足夠水分和養分,
另一方面又擔心水分過多,導致根系潰爛...

應該說這是所有盆栽植物都會遇到的麻煩,只是多肉更處理上更麻煩...


以下是我這幾年來嘗試幾種介質的心得,

一、泥炭土、培養土、椰纖土

其實這三種介質完全不一樣,
但是它們都屬於『有機質介質』,所以都有同樣問題...容易『板結』

有機質介質的特性可以看這影片(講解者是中興大學的劉東啟教授)


影片有提到,有機質介質在潮濕狀態下可以吸水,
但是一旦乾透,吸水力就會變得很差,就出現板結現象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為什麼?因為水會把有機介質黏合在一起,等水分蒸發出去有機介質呈現『膠結』狀態,
水無法滲透變成防水層,植物能吸到的水其實很少。

怎麼改善呢?影片也有提到,『混沙!』,不讓有機介質膠結保持透水和透氣性。
至於多肉介質則是不太一樣,是混顆粒石。
火山石、輕石砂、唐山石、麥飯石、桐生砂、蘭石,甚至去河邊挖砂石都可以,
這些我也覺得沒什麼差,只要不要用珍珠石和蛭石就好。

調配的比例就...只能靠經驗的累積慢慢增加,
像這這盆大杯宴,我種了6年,
早期介質調配的太疏水導致葉子數量不多也長不大變成一種徒長狀態,
現在已經更換介質依然沒有改變。
但是它還是在我無知的栽培下熬過數個夏天,只是其他多肉很多熬不過就是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另外,有機質介質混了顆粒石就不代表他不會板結,
只是延緩了,膠結還是會發生...
注意這張,介質上層有稍微滲水但是到中間水都被擋住了,
只能從介質外緣、花盆之間的間隙流出,根系根本吸不到水。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另外板結的因素很多,根系過度生長導致造成盤根,自來水的鈣質等等都會造成板結
所以差不多一到兩年就需要脫盆更換介質,最長不超過三年。
如果辨別介質已經板結?
1.用竹筷或是夾子(養多肉夾枯葉用)插入介質,不能插入或是插入後難以左右擺動
2.澆水時很難滲入介質,或者是很快地從盆底流出(這表示水從花盆和介質的隙縫流出,未被介質吸收)
3.捏捏塑膠花盆,介質和花盆出現明顯的空隙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二、赤玉土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當你多肉越養越多,脫盆換土變成一種噩夢時候,你就會想要尋找其他介質...
如果你的種植環境實在太惡劣,多肉很難存活

那我會推薦赤玉土...沒有之一,沒有其他,就只有赤玉土。
對,整盆只用赤玉土,頂多底部用發泡煉石舖底而已。我不混其他介質。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赤玉土非常利於多肉在台灣環境的生長,因為它具有一定的保水性,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維持一定透氣性。溫度一上升介質裡面的水分都能順利的蒸發出去,
所以赤玉土不容易發生爛根現象。
用來桿插發根也不容易發生莖部潰爛,是非常好的介質。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那要不要混其他介質?也可以,最好是用顆粒石,火山石、唐山石這些。
不要混泥炭土或是培養土,這麼做只是在降低透氣性。
另外混了顆粒石代表保水性下降,所以不要混太多,甚至乾脆直接純赤玉土簡單又方便。

或許有人會問赤玉土不是沒養分嗎?另外施肥就好,我會丟一些有機肥,
但是主要還是用液態肥澆灌,讓赤玉土吸滿養分。

赤玉土不是會粉化嗎?會!但是很緩慢,尤其是多肉植物你不需要頻繁的澆水
(就我來說,冬天是間隔10-12天,夏天是15-20天,都是有空再去澆水)
所以粉化的速度並不快,撐個2-3年不是問題,就算盤根也不太會有窒息的現象。
如果是用有機質+顆粒石,幾乎每年都要換土,頂多撐個一年半到兩年...累!

至於赤玉土有沒有缺點?當然有,就是它的保水力有一定的極限,
當你多肉越種越大,或是多株多肉種在一起組盆,赤玉土提供水分就會不足。






三、椰塊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好像只有我在用這個,至少在網路上找不到別人在用椰塊
而且椰塊慢慢成為我主要在使用的介質,

一樣,『純椰塊不混其他介質』,一樣底部用發泡煉石鋪底,
保水性很強,能提供大量水分,但是透氣性又比泥炭土或是培養土好很多。
就算如此,澆水的間隔最好還是拉長,

原本我都是7天澆水一次(因為我調配的有機質+顆粒石比較疏水)
一開始嘗試椰塊也是每7天澆水,然後多肉就掛了
清盆一看,上層椰殼塊雖然乾了,但是底下還是濕的,而且開始出現腐爛發霉的現象,
我一氣之下就把整包椰塊都丟到角落...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調整有機質介質+顆粒石的比例,
從一開始菜鳥時期怕多肉爛根介質調配的太疏水,多肉長不好渡夏撐不過死一堆。
慢慢地膽子大了改成比較保水的比例,而且冬天澆水的間隔從7天拉到10-12天。

這樣多肉反而開始長得比較好,常常抽花劍開花,這時候回頭看那包堆層灰的椰塊,
開始猜是不是我原先水澆太多了??
又再次嘗試椰塊,一開始比較保守,兩星期澆水一次,這次多肉生長非常好,
可以說是出乎我意料,所以現在這兩三年慢慢使用椰塊取代有機質+顆粒石的搭配。

因為泥炭土或是培養土的板結問題讓我很煩...(常常在換土應該都知道那種累)
椰塊幾乎沒有板結問題,結構相當疏鬆,椰塊之間也能保持相當夠的空隙。

和赤玉土一樣沒有肥份,還是要另外施肥,同樣推薦液態肥比較容易吸收。

如果你擔心發酵、腐質化的問題,只要你延長澆水間隔,維持乾燥時間,
其實就不太會腐爛...如果真的擔心,可以混和發泡煉石或是蘭石、火山石(中粒的)使用,
比花生豆還要大一點的尺寸,可以避免椰塊過度堆疊擠壓保持透氣性。

椰殼我遇到的缺點是不容易使用在砍頭發根,不太清楚為什麼,
可能是剛發出的鬚根不適合附著上椰纖上?
或者是椰纖儲存的水分無法傳遞,根系吸乾後旁邊的水無法傳遞過來?
反正結果就是多肉一直很虛弱,長不出新葉舊葉一直在枯萎株植越長越小,但是椰塊還是很潮濕。

所以椰塊我大多用在換盆上,主根已經很強壯,用椰塊讓根系更容易擴張。
那要不要更換介質?目前我最早的椰殼用了三年,還沒換過,只有脫盆看了一下又塞回去。
(底部椰塊有分解變成一條條的纖維,但是看起來還好就繼續用)

就些就是我嘗試多肉介質的心得,
目前開始在用河砂,因為去年夏天才在測試,
所以心得還不是很完整(搞不清楚該怎麼玩)
我的一些多肉介質心得

我也不是什麼什麼專家,土法煉鋼胡搞瞎搞,有什麼錯誤的地方也請給予指教,
感謝。
2022-02-03 17:41 發佈
好漂亮,感謝樓主分享
種這麼多的多肉植物,必須要很有興趣,才會有耐心照顧,雖然多肉植物算照顧不麻煩、較省事的植物,但太隨便潦草是種不好的。看起來沒有一般人較常種的蘆薈。
adad1980 wrote:
我玩多肉大概也有6-...(恕刪)
很用心的好文⋯

嘉舞芬⋯

專用土混細赤玉玩兩年多,到秋末還是會死一堆,覺得問題可能出在沒把握好生長季,所以現在乾脆卯起來直接用花*綠*泥炭土(纖維很多,不同於一般泥炭土)加一兩粒有機肥,細赤玉只是蓋表面,且看能不能撐過吧
樓主真是有心了...想請教您些經驗
入手三個月多肉,大多放頂樓露養1~3吋盆,起初用多肉專用土,發現不亦著根且生長很慢,
後改成專用土+泥碳土1:1,早上11點太陽直晒前收進來,傍晚才拿去吹風飲露水,
日前來不及收只淋過一次大雨,若使用椰塊怕不亦著根,也立不太起來,
請問有更經濟實惠的土可用否?
沒有絕對用什麼土....我唯一春夏秋冬沒死的就是 葉孵苗在盆栽全田土的盆子裡面 露養... 還長的不錯!你說誇張不誇張 其他什麼土 景天類的多肉 說走就走 除了門市 我想一般業餘者 應該很難把景天養得很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