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中越冬。翌年春季氣溫上升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風傳播侵染,特別是地面反濺的雨水關係較為密切,多雨時節會反覆侵染。一般7至10月發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溫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況下,也會導致病害嚴重發生。夏秋之交,在高溫強光照條件下,植株暴曬,葉片受灼傷,會加劇病害的發展。防治方法1.在施肥上,勿偏施氮肥,適量增施磷鉀肥,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平時澆水不宜過量,更不能讓盆土長時間積水,同時要結合施肥,經常鬆土,增強花盆透氣性,確保根系的正常生長,提升吸收功能。秋末及時清除病落葉並集中燒毀,減少越冬病原菌。2.春秋高溫季節,要將花盆置於散射光下,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嚴防暴曬。3.農藥防治:病初尚末蔓延前先剪去病葉,減少再侵染源,在發病初期噴灑56%貝芬硫 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18.6賽褔寧乳劑1000倍,任選其中一種藥劑輪流防治,每隔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三次(行政院 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