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陸多於土中築巢產卵並以糞渣襯裏,卵呈白色。於多數種類,卵孵化後之初齡幼蟲具三對足,經二至三週時,變成具有七個體節之小馬陸。幼蟲通常脫皮七至十次,足及體節之數目隨每次脫皮而增加。然而脫皮次數、足及體節之數目隨種類之不同而有所差異。許多種類之幼蟲期約一年,而其他種類則可持續達四或五年。個體生長達性成熟時,即停止脫皮。馬陸之越冬常發生在住家地基附近之土壤中或靠近樹幹基部之覆蓋物下。偶而侵入住家之情形可能與天氣乾燥或尋找潮濕之越冬場所有關(Bennett et al., 1988; Pinto, 1990)。
馬陸通常棲息於室外之石頭、朽木、腐菜、稻草堆、材堆下及其他潮濕陰暗之隱蔽處。馬陸不是捕食性的動物,大多數種類為草食性,取食柔嫩之根部與綠葉;有些則屬於食腐性動物,取食潮濕腐爛之植物或動物屍體,然而並未發現對農作物會有明顯之為害。當馬陸受到驚擾或碰觸時,其長形之身軀即捲曲成似同心圓環狀。馬陸並不會主動攻擊人畜,亦不具毒腺。但某些種類卻具有防禦腺或黏液腺,它的分泌物對某些動物屬有毒物質,具有防禦敵害之作用(Miller and Harley, 1999)。此類刺激性之混合物,具有腐蝕性,若觸及皮膚會造成刺激腫脹,引起水泡性皮膚炎;眼睛或口之接觸可能造成嚴重發炎(Service, 1980),因此最好不要直接用手碰觸,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