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土種芽菜/菜苗如何防止硝酸鹽

室內培育的芽菜生食最好, 淋上自製的醬料, 風味比美米其林。

室外露台/陽台土種的菜苗/蔬菜/芽菜有蟲卵/細菌, 甚至弓漿蟲的風險,
還是熟食或開水燙過才安全。
dorkas wrote:
基本上新鮮蔬菜不用擔心硝酸鹽,因為綠葉有照到光線光合作用消耗硝酸鹽
擔心的話就泡清水兩天
一盤青菜吃三天 冷了又熱一熱重複加熱才會變亞硝酸鹽

根據實驗數據顯示.....早上跟下午採收硝酸鹽最多大概差一半而已...(比如:5000ppm變3000ppm而已)
至於泡清水三天大部分蔬菜硝酸鹽也不會減成超低的啦.......主要是代謝上的問題...現行做法上都是泡特殊的營養液或是微量元素加速代謝....

之前台灣市場上的葉菜類硝酸鹽檢測很多在5000ppm附近(台北市衛生局曾經針對市售蔬菜進行硝酸鹽檢測,公布47件抽檢結果,其中油菜、青江菜、大白菜、紅莧菜等硝酸鹽含量超過7000mg/kg,小白菜和小松菜也幾乎達到7000mg/kg的數值,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拒絕提出過去各蔬菜檢測具體數值結果)


硝酸鹽在人體就會因為細菌/益菌轉變成亞硝酸鹽,造成只要吃進去或多或少都會吸收到亞硝酸鹽.....


硝酸鹽其實是一個大問題......只是目前還沒辦法找到有效且經濟的處理方式罷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撫人心而已(以前有鉛汽油也是無害的喔,有位教授不聽話,當時做出有鉛汽油對環境傷害很大研究報告,結果就是....那位教授隔年度的研究經費補助都被取消了,然後其他人沒什麼變化,大家繼續好好過日子,有鉛汽油好用得很.......)....所以各國都是鴕鳥心態不去面對罷了.........大部分國家不敢去面對訂定蔬菜硝酸鹽標準........有的國家依安全用量下去訂了標準,卻因為大部分農民無法達到標準,因而一直放寬標準,改了又改........但訂定那麼寬鬆的標準又有何意義呢...隨便吃一點實際上都超標,就像跟沒訂標準一樣(Ex.歐盟蔬菜硝酸鹽最大限量標準為2500-4500 ppm)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的硝酸鹽的安全容許量標準為每人每日每公斤為3.7mg
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安全攝取上限為222 mg (=3.7mg*60)
以台灣5000ppm的蔬菜,你每天最多只能吃0.222/0.005=44公克以下的蔬菜才不超標..

換另一種算法--如果用你一天三餐總共吃蔬菜300公克,那麼蔬菜的硝酸鹽含量不得超過740ppm(0.222/300*1E6) 才算安全.....

你去哪找到大量又便宜的740ppm硝酸鹽葉菜呀....且日常硝酸鹽也無所不在呀....又不是只有蔬菜才有硝酸鹽...根據研究人體攝入的硝酸鹽蔬菜大概佔80%吧....所以嚴格來說你只能找592ppm(740*0.8)以下的蔬菜才行


另外蔬菜硝酸鹽是洗不掉的,不過你可以用水把它煮爛,讓表皮及纖維都爛掉,這時蔬菜硝酸鹽可以減少50%,安全食用量可以再加倍,但記得那煮過的湯不要喝喔,還有是要煮爛爛的才有效,用川燙是無效的喔!!
好文章, 推。
難怪癌症是十大死因第一位。 可怕呀, 亞硝酸鹽致癌呀。

如果燙過也對硝酸盬無效, 那土種的菜苗也危險了。
似乎祗有無土培育的芽菜才安全。
但是露台/室內培育芽菜也有限制, 夏天太熱有困難, 又是兩難, 噴冰水試試看了。

那個ppm單位是kg
ppm(百萬分之一)
5000ppm= 5mg/kg

照那個算式5000ppm的蔬菜算出來要吃44公斤蔬菜才會達到安全攝取上限為222 mg
222mg/5mg=44.4 kg

抱歉 看錯單位 應該是44g 我多除了1000
我覺得室內培育的不健壯,營養素不足,抗病力不足,多半會使用化學的東西補強,我還是愛有機的。至於蟲卵問題是可以靠仔細清洗來解決,我個人在外也不會吃生食,因為不放心外面是否清洗乾淨。

另外,嚴格來說,致癌的是亞硝(酸)胺(台大醫師孫安迪博士曾提過)。

硝酸鹽不是致癌物,前已說,不再述。亞硝酸鹽與胺類食物合食才會產生亞硝胺,例如紅蘿蔔與菠菜都含少量亞硝酸鹽,難道不吃了嗎?亞銷酸鹽食物(例如加防腐劑食物)經過油榨煎烤亦會產生亞硝胺,我覺得食材與食物的清潔與處理、調理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我並不想說服你採土耕,畢竟每個人重視的點不同,人各有所愛。我崇尚天然,喜歡受到陽光、土壤、水滋養的大地的食物,對於水耕則是敬謝不敏。新谷宏實醫師曾說,溫室栽培成的蔬菜類,對於健康沒有太大幫助,土壤中存在著益菌,孕育著無數的微生物,蔬菜吸收這些微生物的養分才能生長出對健康有益的作物。
dorkas wrote:
那個ppm單位是kg
ppm(百萬分之一)
5000ppm= 5mg/kg

照那個算式5000ppm的蔬菜算出來要吃44公斤蔬菜才會達到安全攝取上限為222 mg
222mg/5mg=44.4 kg

1mg=0.001g
1kg=1000g 所以
5mg/kg=0.005g/1000g=0.000005
0.000005=5*1/1000000=5*1/百萬=5*百萬分之一 就是5ppm呀

還是你要用kg算????
答案應該一樣吧????
(5*0.001*0.001)kg/1kg=0.000005=5ppm呀

ppm是沒有單位的...是一個比例.....就是你講的百萬分之一...就跟百分比%一樣.....%是百分之一...是沒有單位...單位是根據要計算的的而來..
1kg的2%就是 1kg*2%=1kg*2/100=0.02kg=0.02*1000g=20g ,
1L的2%就是 1L*2%=1L*2/100=0.02L==0.02*1000cc=20cc ,
1公尺的2%就是 1公尺*2%=1公尺*2/100=0.02公尺=0.02*100公分=2公分=2*10mm=20mm

真理是不會變的...不需要用唬的打口水戰.....所以我也都有將計算過程寫出來....
所以你再想一下...




dorkas wrote:
那個ppm單位是kg...(恕刪)


抱歉看錯單位....應該是44克
種芽菜己從室內擴展至露台的無土種植, 目前都算成功,
加上頂樓(全曰照)土栽蔬菜, 己完全不需外購葉菜類。
因為半曰照尤其今年冬天幾乎無太陽下, 露台土栽的蔬菜均生長不良, 幸好無土培植芽菜代替成功。

使用介質培植芽菜的根比室內芽菜盆培養的比較長。 不知根可食嗎? 還是要剪除?
芽菜養分在豆子內,用無肥介質發芽,不需要擔心亞硝酸鹽。

另外問題比較大的是大家對於肥份的認知,買肥料的時候標示氮2%,硝酸鹽吸收過量是因為肥料瞬間釋出量太多,這2%的氮裡面含有需要微生物慢慢分解的緩效氮以及直接可以使用的氮 NO3 OR NH4,因為沒有檢測標示很容易因為水溶的氮過多而造成硝酸鹽累積,在植物上轉變為亞硝酸鹽。另一個問題,台灣肥料要求碳氮比20,表示如果一款肥料有機質要高,含氮量也要提昇,當大家追求單位肥份高,導致施肥容易失手。

怕亞硝酸鹽的話在種植前一個禮拜先施肥,有雜草讓他長沒關係,幫助吸收過剩的養分,之後雜草拔掉就變成緩效肥了。自己種的肥量可以少施,多有機質,我們不是要跟菜商拼單位面積產量。

自然界中肥份怎麼來的?細菌黴菌分解有機物質,單細胞動物吃掉細菌黴菌之後會釋放NH4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的形式,沒有吸收的會被細菌黴菌在利用,繁殖或是轉化成NO3,而用土壤生態的方式施肥對於種植是最自然的,而氮除了測量的到的總氮之外,也藏在肥料的微生物、腐值質、腐值酸、有機質,這種形式的養分則是緩效的。

土壤裡面含有的養分除了三大元素,其他幾乎是用不完的,但是這些礦化的養分植物無法直接利用,也需要細菌黴菌的分解循環才能讓植物吸收。所以我們需要依賴的是土壤中的細菌、黴菌、單細胞動物、線蟲、節肢動物進行循環,而包裝上的肥份則是次要考慮。一個思考重點,亞馬遜雨林以往我們認為肥份一定是最高的才能生長這麼多植物,測量後發現亞馬遜的土壤非常貧瘠,但是微生物幫助快速分解,
所以亞馬遜的單位面積產生的植物體積量是最高的。

我爸年紀很大身體不好,吃了數十年慣行的菜跟後來有機蔬菜,在我懂了之後覺得很不妥,後來我幫他做低肥份高微量元素的肥料,自己種植起來比較安心。有沒有人知道土耕跟水耕植物的養分分析?畢竟我們吃菜不是葉片越大越好,而是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纖維、維生素。
humi88 wrote:
室內培育的芽菜生食...(恕刪)
超級寒流籠罩, 平地下冰霰, 頂樓/陽台/露台的土種蔬菜/無土芽菜死一半以上。
袛有室內芽菜存活但是因溫度有點低而生長緩慢。
看來市場蔬菜價格又要上漲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