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主要作為吸收養分和水分用,在夜間仍會持續成長。因此若是以花盆來栽植植物,當盆內陸續充滿根系,則土中的氣相在盆內的佔比將會跟著減少 (土壤中三相原理為固相、液相、氣相;固相是土,液相是水,氣相則是空氣)。
土壤的孔隙,會因為根或其他雜物的阻塞,再加上根生長增大的壓力,造成固相粒土的結構破壞,導致氣相的空氣流通不佳而氧氣不足、空隙變小、含水量降低、液相變差等。對盆土來說,相對就會造成植物生長緩慢;比如根的活力降低,進而影響吸收養分與水分的效率等。
再者土壤會因物理性惡化:長期不換土,使盆中團粒土崩壞。(團粒土 : 具保水性,同時也可促進根系呼吸活潑) 團粒土經每天澆水、冬天凍結等,氣相減少,造成通氣性變差毛細孔阻塞,最終易因長期排水不良而出現腐根狀況影響植物生長。
化學性惡化:若微量元素不足,(指占生物體總質量0.01%以下,且為生物體所必需的一些化學元素。如鐵、鋅、銅、硼、錳等),土壤會酸化。而台灣年雨量又多,也易使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於水而成為碳酸,土中的鈣等也因溶於水中而溶解出重碳酸鹽向下流失,使土壤鹽基不飽和成為酸性;(當然,也有喜歡酸性的植物,如杜鹃、秋海棠、茉莉等) 再加上澆水施肥等,也會使土壤的酸化加速。所以長期不換土,盆栽植物必將發育不好。
了解蚯蚓與養殖 : 最適用廚餘的品種 : 經培育出專為大量繁殖及分解廚餘的蚯蚓;太平2號有以下特點:
a. 屬於表層蚯蚓, 可在最表層的土壤中活動
b. 不需要砂石, 可在 100% 有機物的泥中繁殖
c. 可進食半腐爛的食物,
d. 成長期短繁殖速度快
環保鑽土機 : 蚯蚓用吃來鑽洞。牠一面吃土,一面鑽土,也在過程中獲得食物,再由食物取得能量,再去鑽土。也因這能力才能長期的住在土裡。而蚯蚓的身體,就像一條高效率的萬能輸送帶,先將阻力很大的土吃下後,再往後送。(如果蚯蚓沒這本領,吃沒幾口就真的會被土給撐死) 上帝在創造蚯蚓時,就給了牠一個巨胃,事實上,蚯蚓的體內就是被牠那巨大的胃所充滿,靠著體內的環節肌肉,去將胃裡的土壤攪拌、蠕動、運送、加工、消化末了到尾端,再以一粒粒的糞球排出體外。
土壤改良者 : 經蚯蚓消化後排出的糞球,對生態幫助極大,因蚯蚓吃土後會將土粒的礦物質,與廚餘中的有機質,再加上牠胃中豐富的細菌,混合在一起,(也會將不好的東西如重金屬或毒物等留在自身體內)。進而成為土壤改良劑,不僅有豐富的營養,而且有著良好的透水性與透氣性。再者土壤經每天蚯蚓不停的鑽洞,也成功造成三相的均衡與最佳化。
如何養好蚯蚓 : 對待蚯蚓就要如同對待人一般,如果讓他吃不飽、睡不暖、住不好,又怎能冀望他長住而不翹家去。所以有了好的環境,蚯蚓也才肯乖乖定居跟傳宗接代。目前我是椰纖土 + 德國KLASMANN泥炭土 + 稻穀 + 田土 (比例為2:1:1:2) 作為盆土 (以透氣排水性佳作考量 : 蚯蚓的體內並無特化的呼吸器官,呼吸純靠體表進行作用,並藉由表皮上的黏液腺分泌黏液,背孔滲出體液及腎孔分泌排泄物,來使體表潮溼,以利呼吸) 。
食物則以廚餘為主,(蚯蚓沒有牙齒,最愛甜又香的泥狀廚餘,如香蕉、木瓜、西瓜等。當然了,像苦瓜、檸檬、辣椒或熟廚餘等就最好不要投放作為食物) 三不五時我還會至果汁店要些如泥狀般的蔬果菜渣為蚯蚓們加菜,慰勞慰勞辛苦的蚯蚓們。 PS.田土挖取後我還會做足充分日曬.確保無蟲卵或昆蟲殘留在田土內。
這篇部落格對於蚯蚓的養殖,個人覺得內容還不錯,簡單易懂 ,有興趣得再點進去看看吧

前面廢話一大堆,其實就只是在鋪梗。究其因,在上月底有幸去了趟旗山的 ”思原魚菜共生農場”朝聖,行前就已透過FB的私訊對聊中得知,該農場除魚菜共生外,還有其他種植方式。這更加強了要排除萬難非去不可的決心 (事實上月底的那個六日,風大雨大還有些冷.) 。
去了後只能說 : 不虛此行、獲益良多。就算上網爬再多的文,看再多的書,都不如親去一趟。難怪乎,台灣各地都有人要來此一窺究竟。
因本身對種菜的莫大興趣 (純玩票性質兼紓壓用),故玩過廚餘堆肥,也養有太平二號。但就是沒想到這三個可以合在一起 (廚餘堆肥 -> 養蚯蚓改善土質 -> 種菜免換土施肥)。只能說,羅場長這 ”蚓菜共生廚餘桶”的idea真的太棒了 ! 真的要推崇下。
先特別聲明 : 該 ”蚓菜共生廚餘桶”的原型設計發明者,為 “思原魚菜共生農場” 的主人 “羅條原” 場長,該商品以申請專利通過。羅先生表示歡迎有興趣的人學習並DIY製作使用,但切勿作商業行為牟利使用,以免觸法。謝謝。
該回到正題了,當日前往農場參觀,經羅場長解說該桶設計用途與原理後頓覺豁然一通。立馬想買一個成品回去,但卻又一想到,該桶買回還要拿至四樓頂陽台就覺得頭痛 (其實買農場的中桶成品也行.但無奈我有些怪癖,偏愛自己DIY),況且也擔心逾20年老房子了,桶子加上泥土的總重,怕會有建物結構承重的安全問題。所以就以農場的專利桶設計來參考,而製作出以下的小型桶 (小型桶缺點 : 2英吋PVC管能放廚餘的總長度約只有30公分左右,所以除非小型桶夠多,不然消化不了多少家庭廚餘,且能種的菜量與植株大小也有限)。
最終會選擇以5加侖油漆桶做為桶身,單純考量要點為 : 易加工、方便取得、有提手、裝土後的總重仍能輕易單手提起移動。但目前第一桶的總材料成本約在$450元,感覺略高。所以目前二代桶改良方向以成本控制為主,希望能抓在250元內。(以其他材料或材質取代現有材料或以較低材料入手價來降低) PS. 桶內螺絲及螺帽與華司皆為白鐵,但內角鐵就只是黑鐵 (厚度為3mm,以利荷重)。另最下方的球閥每隔一段時間就能開啟收集廚餘肥水,經稀釋後還能作為植物的液態肥。而漆桶底部我只開四個原子筆粗的排水孔,有感覺排水孔太少也太小,後續的二代桶會再修正。
也因小桶空間相對有限,初期會先以淺根性一年生的短期作物為主。目前栽植作物為橙蜜香番茄,後續將嘗試作物為玉米。
此文僅感謝 “思原魚菜共生農場” 的羅場長同意我PO上Mobile01,分享作法給有興趣的鄉民們,再次向羅場長說聲謝謝。並以此DIY作品向羅場長致敬。
PS.內文如有錯漏或更好的建議再請不吝指教,不勝感激 ! 在此謝謝大家觀文與回應,謝謝。
粉貴的內角鐵,單個要價40元

一組(螺絲+華司+螺帽)約1.5元,感覺很超值

開孔開的不太漂亮,不夠正圓

四隻腳穩固的很

其實止洩帶可以省略不用纏

球閥模組排排站

封底用底蓋與防蟲上蓋

合體後的樣子

開橫條切孔讓蚯蚓隨時出入覓食用

在套個大小管,集中廚餘水

合體後,不放心又多鑽了數十個孔洞

全模組結合後,收廚餘水狀態模擬,上蓋打開就能置入廚餘於PVC管內

一般狀態模擬

屁屁拍一張特寫

一個月前自行育苗的橙蜜香番茄苗,剛好拿來共生桶定植試驗

養了數年的太平二號,抓一些過來當先鋒部隊入住

這叫砂輪機是嗎?跟五金行買PVC管後順便借用自行切橫條孔,好用的很

農場的半成品空桶

農場的反面名片

正面名片

已種好植栽的示範用,成品蚓菜共生桶

我作小型桶的DIY用必備工具

蚯蚓的最愛,我是這樣認為啦

參觀農場的招待水果(芭樂與紅心芭樂)與檸檬汁,都是農場自產的喔,另最左側的羅勒麵相當優,超推薦買回食用,我兩種都有買,但個人覺得右邊的刀削麵口感較好

魚菜共生甜羅勒區

這是我拿來開油漆桶底部的開孔鑽頭

右邊穿黑上衣的羅場長正在解說中

撿蛋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