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5 pm 2:00左右
用完餐跟老婆跑到TOBE新莊展示參觀這部中國制造台灣組裝的小車!!
2000~05年左右常常跑大陸..對於中國的車市場感覺就是潛力無窮!
的確市場大~競爭多~對於消費者就有著相對的好處!!
新興汽車市場也冒出許多地方品牌..以較低的售價來攻取市場~
台灣市場小~淪為大中國一部分的趨勢無法抵擋~個人覺得無須批評過多~
到最後消費者可以決定產品的走向!!
----------------------------------------------------------------------------
走進可愛的展場~白色+粉紅+宝藍色~三台三個等級的m's car 可愛的迎接參觀的民眾!
業務先生也很熱烈的到停車場迎接我們~
業務方面的對話不是重點~
我仔細的看著車的各個細節....(我180cm)
----------------------------------------------------------------------------
內裝:
A柱前傾嚴重~嚴重壓縮前方空間~尤其因為車寬窄~A柱直接落入視野中~感覺很壓迫..即便是退到最後!!
座椅沒有任何包覆性..平平的~不軟不硬沒有任何感覺~
當我把座椅退到最後~與後座空間約剩1顆拳頭..
換算前面如果170cm~175cm的話~後座應該只能乘坐小朋友~
當然市區用小車~不該要求這些~但是與同排量小車比起~小的很明顯~
黑色儀表中控圓形設計塑膠+印刷的類碳纖維花紋~沒有強烈的設計與新鮮感~
突兀的排檔頭設計~有點令人一頭霧水??
門板窗框的橡膠/塑膠料件的模具開的很粗糙...拆模線跟切口的收尾就是大陸製造平價產品的品質水準..
----------------------------------------------------------------------------
外觀:
可愛的熊貓造型是主要的設計訴求~個人覺得設計OK但是過於物化~少了小車該有時尚的風味~
頭燈面積很大~令人印象深刻~前面風閘感覺反而不錯!!
鈑件的精緻度到沒有很仔細觀察~鈑件厚度當然就是一般的薄...關門的聲音類似商用發財車...
機車高速側撞應該可以擠進車廂吧!!
窗框膠條應該是中國製造~那種中國平價產品特有的膠味(去過中國鞋類賣場的人應該知道我說的)~
膠條的製作我只能說"慘"~去看車請注意!!
後門~開啟面積小~只有一片玻璃上掀~很像CIVIC EG的上半部加大~
放置貨品需要提起放下~也許高開口的車身強度會高一些~但是對於小車使用便利度是很大的缺點!!
後座與玻璃距離很近先不管實際如何~看起來就很沒安全感...
<撞擊試驗都是撞頭~如果正面撞擊同時後方也來一部中大型運輸用車撞上..應該很刺激~>
----------------------------------------------------------------------------
引擎:
強調英系引擎:算是上個世代設計的產品~
應該是吉利車廠購入製造技術~在中國生產的引擎~不太可能是從英國購入引擎單體..
電瓶當然就是台灣廠商YUASA~其他零件看起來幾乎是中國製造~
業務在這塊的回應就是[英系血統]..
----------------------------------------------------------------------------
變速箱:
年輕的業務員~可能也沒料到我會問這個吧~愣了一下..回答我[澳洲製造]??有研究的朋友討論看看吧!!
----------------------------------------------------------------------------
懸吊+煞車:
其實看完簡陋的內裝~尤其是前門門板的密合度後~
也沒什麼心往下看了~
煞車的尺寸一般~前面通風盤的厚度很薄....
懸吊部分業務邀請試車~也提不起什麼興趣~了..
----------------------------------------------------------------------------
車本體綜合心得:
可愛的外型..帶點圓形元素意外中規中矩的內裝..O
為消除中國車不安全的主觀想法~4+6顆氣囊來提高安全的銷售方向~O
空間前後窄(停留於K11MARCH時代水準)~座椅高度過高~車身高但是沒有很好的高度空間表現!X
車身橡膠/塑膠件幾乎大量使用中國製造產品...耐用性撇開不說~粗糙的模具製作...X
射出成型後產品的收縮公差大~3部展示m's car相同地方的細節都不同組合密度... X
引擎+變速箱+煞車+懸吊等平台與先進汽車國家車廠比~感覺都是上個世代設計的產品... X
如果德系國民車80日系國民車打70分~那m's car 細節部分幾乎不及格....
為什麼對密合度如此要求?(當然這跟耐用度穩定度不一定為正比..)
只是~個人的思考模式:''看到到的地方都要求不好了~看不到的地方會要求到哪?''
----------------------------------------------------------------------------
以目前消費者習慣日系國民車種來看..m's car應該是可以及格的商品~
尤其是對於新興車主來說~一般人看車不太注意細節~甚至不知道優缺點~
40萬前後應該還是有其市場..裕隆集團3年不限公里的保固背書...應該讓人多點安心與信任~
業務對談感言:
對於其他車廠車的缺點新聞掌握的很清楚~但是對自己車的了解程度卻是平平...
也許台灣賣車就是這樣~不需了解太多細節~反正客人要買的話幾乎是談價格而已..
----------------------------------------------------------------------------
大約車価:
AT車型 42.5(4安)~43.9(6安)~48.9(6安+DVD雙螢幕影音系統)的報價~
(不2価~業務可送1.5萬的等值選購商品市價應該打5折差不多)
2個側面窗簾式氣囊1.4萬...感覺不貴!!O
7吋觸控+後頭枕螢幕=5萬 這個感覺賺很多..(偷車我覺得還好~但被敲玻璃機率應該會不小..)X
感覺也沒有便宜到哪....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辛苦~
薪水沒變多~房價物價變高...車価變高..但是品質也沒有大幅提升~機械規格感覺停滯於1990末期...
----------------------------------------------------------------------------
對於裕隆TOBE:商業行為可以理解...但是對於一個還算大企業的思考模式無法認知與理解~
太過於短線操作的感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