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M'way後懸吊好眼熟


t61063 wrote:
目前在中國出差路上所...(恕刪)


很多進口車在它本國也是很便宜,進到台灣就腰受貴,不知道為什麼 。

bulibi wrote:
經你這麼一說,跑去找...(恕刪)

噗~看你的連結,
挖賽~~~根本是兄弟車啊!!!
沒看到空濾殼還長一樣的~頭上也同樣凸個包@~@
--- 則規區論討守遵意同並過讀閱已我, 則規區論討視檢裡這按, 能功言引解瞭裡這按 --- ~~~
拖曳臂跟扭力桿根本是不同的東西 大陸叫扭力梁
(半)拖曳臂如果配合多(四)連桿就是獨立懸吊
拖曳臂如果配合扭力桿就是非獨立懸吊
台灣多數使用的正是拖曳臂而非半拖曳臂
你舉例的車子我去看了一下有些是多連桿的也有半拖曳臂的
我比較有疑問的是半拖曳臂怎麼配合扭力桿
半拖曳臂可做右轉動而拖曳臂只會上下擺動
拖曳臂+扭力桿 大多數是平價小車使用
1.成本低
2.一般行駛效果好,舒適感不差
3.體積小,行李廂空間大


boneman wrote:
你其實根本不太了解
拖曳臂
扭力梁
扭力桿
這些東西的差異吧?


這台車上的就是日系車常見的扭力梁
現今小車幾乎9成都是屬這種配置
進口小車當然也不例外
一台一百多萬的A1也是,評價極高的操控之神車fiesta也是
polo,fabia,C2,307,107,RCZ說不完......
各家車廠可能會稍微改一點名稱,比較好聽?但其實就是扭力樑的設計
實際一看就知道了

至於你提到的半拖曳臂
我只知道SAXO跟206這兩台算是扭力桿(沒彈簧)與半拖曳臂的組合
有幾台法國中大型車也是這種設計,中間會有一根大砲管

正統拖曳臂已經沒車再用了
你要去找老PORSCHE,老BMW那些後驅車


現在扭力梁的常被說成是拖曳臂
可能拖曳臂念起來比較順吧
原文是不同的,結構差異也很大,中文混用了

bulibi wrote:
經你這麼一說,跑去找...(恕刪)

M'way電瓶看起來比較大顆

小黃狗的春天 wrote:
很多進口車在它本國也...(恕刪)

因為台灣國產車貴
以福特小車來看最明顯

jcpapa wrote:
你扯得好遠再說一台車...而且要扯並也不是扯中國(恕刪)

中國的汽車產業,可能不是一般台灣人能想像的,在中國目前的現況,滿街的雙B、AUDI、VW,別克,只要是中小排氣量的,幾乎都是中國生產的,不能小看人家了。

jcpapa wrote:
因為台灣國產車貴以福...(恕刪)


為什麼不是本田???

軒轅浩 wrote:
為什麼不是本田???...(恕刪)

有進口相同車款可以比較

本田基本上全部是進口了
台灣組裝而以

kevinyu54007 wrote:
中國的汽車產業,可能...(恕刪)

這篇主題是再講M'way後懸吊好眼熟
不是在討論中國汽車工業進展
最近又要談ECFA在因為貿易協定的關係
好像要談整車進口
如果簽訂三年後可以達到免0關稅
到時候是台灣賣大陸多還是大陸賣台灣多??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