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E 的回覆確實有商業化。 但是,消費者應該先找 代理商(例如聯強 OR 神腦 OR .......),代理商能力不足 或 敷衍,再來找原廠商,因為原廠商必定請消費者先去代理商維修(代理商承保合約),或許,此時原廠商會透過私下管道和代理商專案處理這件事,卻也不是在檯面上,核心都是在處理問題,兩造(原廠商 & 代理商)都極其不願意事件有擴大的可能性。
5.要代理商承認錯誤是件極其困難的事。 要知道,廠商(例如 SE or NOKIA)承認錯誤,終將成為國際事件;台灣可以回收,那....美國也可以嚕!當然,英國也可以嚕!只要有賣該款手機的地方都可以嚕??別忘了,SE 是個國際性行銷 & 製造公司;問題是,每隻手機都"一定"會出同樣的問題嗎?所以,事件會私下處理 或 個案處理。要公開,幾乎不可能。舉例,當時的 Z770i 鍵盤印刷少了幾個注音符號,有收回嗎?不說事件大小,SE 確實面對去 一一更換,有發新聞稿嗎?有網站公佈嗎?都沒嘛!但是,私下都處理更換了,事情擴大了嗎?就是這種態度;不能說不好,在商言商,要的是面對的態度(這就是態度決定了經營方向),而非推諉,台灣賣不到3000支,600支龜裂,對 SE 來說,都是在能力範圍內絕對 SUPPORT 代理商換殼動作的,卻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