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試用來得有點晚了,除了拍照外,這次也在電力跟溫度上花了點時間做記錄。
身為下半年SONY家的旗艦機,我不知道大家覺得XZ進步的幅度,或做到多少旗艦的氣勢,沒有用上Snapdragon 821、沒有4GB RAM、相機新增的東西不全是驚艷的SONY黑科技...等,都是之前看到的抱怨,可能因為是SONY,所以期望會高一點,也可能真的別人進步太多,相對之下Xperia XZ算保守的旗艦機。亮點可能沒很亮,但功能上還是有做到解決痛點,我們從設計、螢幕、相機、電力、效能上分別來看看吧。
設計、外觀
雙卡雙待與3CA
螢幕
效能
相機
成像鑑賞時間
錄影與防手震
電力、充電時間
充電速度
設計、外觀

這次XZ的外觀重點有幾個,包括
~Loop Surface的造型、
~AKALEIDO高亮度跟高純度的背蓋、
~取材自大自然,強調光澤感的深藍、黑及銀色。
這些設計上的重點,之前報導過幾場Xperia XZ的發表會、說明會上都已經披露過,我就不再一個個重複,大家可以回頭看看當時的報導,這裡來聊聊視覺、握感以及各部分構造。


就Xperia自己來說,XZ的設計語言還是方方正正的,這點在之前的訪問裡有提到,一個好的設計語言不適合經常變來變去,因此Xperia的外型都會維持這種平衡設計。可能同在Xperia手機裡會覺得沒太大變化,但這設計再加上SONY每次推出的不同配色,在所有手機裡看來,辨識度其實很高。
另外自己一直以來都蠻喜歡Xperia手機比較窄版的設計,可以握得比較穩,看似方正,其實邊緣還是有弧度的,握感也很舒適,但最近手機的材質都越來越滑,還是請小心。

這次主打的澗水藍,之前在記者會場合裡都覺得它很接近黑色,這次實際拿到戶外使用,或在光線下欣賞時,總算看到它藍色的真面目了...它是藍色無誤。

AKALEIDO有高光澤感這點,也在此獲得證實


正面前鏡頭,左邊的黑點是指示燈,這裡也可以看到正面是2.5D玻璃。

依然有正面雙喇叭。

側面~
與電源鍵合一的指紋感應區,反應很快,可以360度感應,用在解鎖跟Google Play購買認證。

SONY沒有為自家手機深度客製什麼程式,除了照片相關跟音樂相關外,幾乎就是用Google的,所以就不像別家手機那樣,沒能把指紋用在檔案管理員、登入網站或程式鎖...等用途。(比方自己下載的檔案管理員App,要解鎖加密檔案還是要輸入密碼,沒能整合指紋,覺得有點浪費了這個好工具。)
一直以來都在的實體快門鍵,可以再從休眠時,長按啟動相機、拍照或錄影(0.6秒快啟快拍),這方法比一般喚醒後再從解鎖畫面開相機要快很多,生活中常用得到,是個實用的設計。


也因為有實體鍵,在水下不用觸控也能拍照。其他手機用音量鍵也是可以拍照,不過要單手橫拿拍照時,音量鍵的位置還是不太順手,最佳位置真的還是相機鍵這個地方。(還是反正都用自拍棒沒差?)
耳機孔在上方的位置。關於Xperia該有的音效、音樂功能,比方支援Hi-Res、數位降噪、DSEE HX、自動最佳化耳機、LDAC無損藍牙傳輸...等都有支援,在收聽Spotify時也可以套用部分耳機的設定。


XZ支援IP68防水,耳機和Type-C孔都可無蓋防水,機身上唯一有蓋的就是SIM卡/ 記憶卡槽了,換卡後注意要蓋好,或檢查蓋上的橡膠圈有沒有毀損。


#回選單
雙卡雙待與3CA

XZ可4G+3G雙卡雙待,也支援中華遠傳的3CA,不過SONY手機的工程模式無法查詢目前收到哪些LTE頻段,即使出現4G+的符號,也不知道它是2CA還3CA。
於是我先用三星手機查詢,確定辦公室這邊收得到遠傳的3CA,而且還算穩定,接著就再以XZ遠傳連線,測試實際下載App的速度,大家可以看一下螢幕上方的速度監測,顯示每秒可達8~10MB,最差也有3MB左右。
這是讓大家參考一下支援3CA的手機,一般使用時可以跑到怎樣的速度,但收訊、速度與基地台分佈、阻隔物、多少人同時使用...等都很有關係,手機支援3CA,是讓你有機會連到這麼快的速度,但不代表走到哪裡都可以很快。
設定一卡為4G上網時,另一卡是收3G待機,不過這個3G無法用來上網,只能通話。

手機裡可以設定用轉接的方式,讓兩個門號都可以接收來電。(不過要注意可能會有網外通話費)

也支援使用VoLTE,不過這要看業者有沒有開通此項服務。

其他就是常見的雙卡功能,比方通話記錄會標示是打給哪個門號的、雙卡各自用了多少流量...等。
但相較起來內含的功能是比較陽春的,比方沒能依照SIM卡篩選顯示簡訊或通話,也沒有內建黑名單過濾、通話錄音...等,有蠻多功能需要自己找程式。
而且想小抱怨一下,每次切換上網SIM卡時,總說因為要最佳化網路設定,所以要重新開機,然後關機連同重開都要跑個40秒,有點煩,為何不能像其他手機那樣可以熱插拔呢...@@
#回選單
螢幕
因為螢幕顯示有BRAVIA技術的支援,因此螢幕畫質也一直是Xperia手機的強項。雖然這次好像一直在講相機、設計,但如X-Reality、TRILUMINAS、LiveColor LED等,優化解析度、對比、色彩的顯示技術也是有的。
這裡可以簡單複習一下~
解析度方面,利用X-Reality,針對一些解析度不是很高的影片,比方YouTube等串流影片,用類似補插點的技術,讓這些影片看起來畫質更好。
實際看YouTube,與其他解析度相近的手機比較起來,畫面是有比較銳利一點,但在不在意這樣的差別,就看個人囉。


對比方面,在X系列、X Performance發表時,SONY有提到他們強化了硬體,提高了螢幕的對比,可媲美OLED,甚至在較亮的環境下,對比表現還比OLED優。
軟體上也動態對比增強技術來加強,分析影像把亮部加強,暗部加深,這也可以提到影像看起來的對比,一改普遍認為LCD螢幕對比不如OLED的印象,這些對比強化技術也延續到XZ上。

色彩部分則一樣導入LiveColor LED技術,可顯示更廣的色域,因此在螢幕上可以看到更豐富的色彩,比方大自然的,或繽紛的色彩,在螢幕上會比眼睛看到的更鮮明,但唯獨偵測到膚色會盡量保留原色,讓臉部看起來是自然的。


這點在瀏覽拍攝成品時,感受格外明顯,在螢幕上,紅花綠葉藍天的色澤都非常鮮明飽和,從層次也清楚,但反面來講就是把照片放到電腦上後,就沒那麼亮麗了..

#回選單
效能
XZ處理器為Snapdragon 820,搭配3GB的RAM,旗艦機搭820我想大家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意見,但因為現在已有不少4GB RAM的旗艦機,以及3GB RAM的中階機了,所以規格剛發表時,看到XZ搭配3GB RAM,有部分網友抱怨了一下。
帳面上可能不怎麼好看,跑分在旗艦機群裡也不算突出,不過實際使用時是沒太大問題。
測試一下開啟程式的速度...
在重新開機並清理RAM之後,開啟並簡單使用幾個常用的App,有FB、LINE、網頁、相簿、inbox、地圖、YouTube、地圖(+定位)、Spotify、PokemonGO及相機共11項工作,總共花了約2分半,RAM從1.4GB用到1.9GB。開啟速度還行,你也可以對照自己開這些程式時的速度來評分囉。
(但開機頗慢,不過我不清楚它是很老實的,全部的預載都跑完了才把畫面開啟給你用,還是開啟基本預載就要那麼久,所以這裡先不以開機速度代表效能。)
來看看跑分囉。
安兔兔得分是110268,3D性能跟CPU性能的評分都很不錯。


和其它機種的排行比較。

PC Mark工作效能跑出6269。

參照Futuremark官網上其他Snapdragon 820機種的排行也算不錯的。

也跑了一下儲存性能,搭配的記憶卡是SONY SR-32UY2(SDHC-Class10),各項讀取跟寫入速度如圖。

#回選單
相機
終於來到相機了~關於XZ拍照功功能技術解說,可以參照9月中時日本工程師來台分享的採訪報導「Xperia XZ 低光對焦與S7 edge試拍比較」。
簡單整理重點的話,XZ相機的功能重點:
● 三重感測:雷射對焦、相位對焦、RGBC IR-Sensor白平衡感測(其實還有預測追蹤對焦),因此不管在低光或正常光線,都有快速對焦可以用。 ● 加強版的BIONZ for mobile軟體調校,除了漂亮的降噪外,也會提升相片細節的清晰度,放大看相片細節會比之前要清楚銳利,另外也優化曝光,減少過亮爆掉的問題。 ● 錄影時支援五軸防手震(電子),除了原有的三軸防手震(旋轉、前傾、後傾),再加上補償左右、上下平移兩個方向的晃動,讓近拍錄影畫面也能保持穩定。 |
很多人在看了之前的測試後,反應XZ畫質有進步了,這個有,但測試時更明顯的感受則是,拍照變簡單了~
之前用Xperia手機拍照時,總要試蠻多次的,因為可能拍風景時常遇到亮度不對了,或主體剛好但天空爆掉了,也有陽光下白平衡怪怪的,就得這邊對一下那邊對一下,不然就是智慧場景模式判斷頗久。
但這次發現比較沒這些問題了,原因有幾個:
● 智慧場景判斷大多很快,也蠻準的,可以享用工程師們設定的參數來拍照,亮度較不會反差過大。

● 加上可以點擊測光,自由度高,當下都可以用簡單的方式隨意調整想要的亮度,即見即所得。

●拍動態的東西,也因為可以設定快門速度,不用在自動跟運動模式間try來try去的。

●對焦快,外加拍攝速度很快,拍攝完存檔同時可以再拍下一張,這在拍移動中東西時也很好用。
總之終於好拍多了,除了因為廣角,近拍可對焦距離到底在哪要抓幾次外,很多幾乎都可瞄準就拍。但還是有些不足的小工具,比方不會自動判斷要不要開HDR、調亮度、色彩、HDR的開關在下一層選單裡,沒有很簡便。

在看拍照成像之前,想先聊一下RGBC IR-Sensor這東西,它是透過紅外線感應器,偵測環境光裡的紅外線量,判斷周遭是什麼樣的光源,把這資訊傳給演算軟體,讓它依此來修正白平衡,也就是除了參照畫面中物體的顏色,也會連同環境光源一起來校正白平衡,可以避免某些環境下失準了。
嗯...某些環境。
每次在室內或陽光下要測試這功能時,總覺得有沒有開IR-Sensor偵測(是否把Sensor遮住),拍出來的色調好像沒什麼差別,後來跟工程師在聊這問題時,才知道這功能並不是在每種光源下都看得出差別,有比較明顯校正效果的,是在日出跟日落時光線下。
而且如果畫面中有很多黃色時,就算光源不是黃的,軟體還是會盡本分的想要去調整白平衡,以至於色調偏藍,比方像這樣,想拍一片黃色小鴨時,自動白平衡不準,就得手動調,這不單是XZ的問題,有些數位相機在拍黃色物品時,也會有這種問題,所以RGBC IR-Sensor這功能還是有它場景上的限制。


不過當遇到要手動調白平衡時,又讓我想到一個問題。
XZ裡的手動白平衡,選項還是這種傻瓜型的,依光源來選擇,這樣等於只有四種色調可以選,面對各種環境光,可能是不夠用的,若真要手動,覺得還是向華碩那樣,選擇調整色溫K數會比較細緻。

#回選單
成像鑑賞時間
好了~接下來就是大家可能已經看了很多的成像鑑賞時間,這批測試照裡有拍到人像跟自拍,希望讓大家有不同的參考。(點擊縮圖都可看原圖)【戶外】
![]() |
![]() |
![]() |
![]() |
![]() |
![]() |
![]() |
![]() |
![]() |
![]() |

【室內】
![]() (美食模式) |
![]() (美食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夜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鏡頭自拍】
![]() |
![]() |

【手動快門拍光影】

日間戶外拍的清晰度真的好很多,但夜間的就沒像日間照片進步那麼多,放大看細節還是小糊,但降噪做得很不錯,高ISO照片夜空看起來還是很乾淨,看得出新BIONZ軟體有發揮功用。
#回選單
錄影與防手震
Xperia手機錄影時的進階防手震一向很強,這次來到五軸防手震,但...之前三軸防手震效果已經很不錯了,這次多了兩軸,是可以用在什麼地方呢?
由於多加的平移修正,多半發生在近拍錄影時,所以拿著XZ近拍錄影時會更平穩。
哦?是醬~那就來試試看囉。
我試了兩種場景,一個是坐在遊覽車上,一個則是晃動幅度比較小的,近拍摺紙教學,並同時用iPhone 7 plus拍做個對照。
【遊覽車】
這可以從車窗外看到車行速度,遇到較大晃動時還是無法避免畫面晃動,但至少瓶子都還清楚(附帶一提,i7 plus是三軸防手震)
【摺紙】
拍攝時我有故意上下左右晃動,或是慢慢走動拍,這就比較看得出修正效果,比方0:30、2:23那邊(不過其實i7 plus好像也不會很晃

【一般步行的錄影】
一般錄影時的防震效果,不過這一段裡我有試幾種不同的幅度的動作,前面是走路、下樓梯,這些都很平穩的,中間加快腳步跳著下樓梯(從腳步聲應該聽得出來),這裡幅度比較大,就有晃動到,這裡也可以看看畫質。
【60fps】
後來手機也可以錄60fps後,我的日常錄影幾乎都改拍60fps了,畫面流暢很多,XZ也支援拍攝60fps影片,大家看看效果囉,不過拍60fps時只支援標準防手震,這效果就沒有進階防手震好,即使只是小小步行也看得出晃動。
XZ的前鏡頭錄影也支援五軸防手震,但...偶忘記拍了...

結果看來似乎是沒有的...這裡無法嵌入Facebook的影片,只好請另開網頁看了。前鏡頭晃動程度好一點,但有動到還是看得出來。
直播影片在此~這是後鏡頭拍的。
至於沒有光學防手震...
錄影時的晃動主要是靠電子防手震在修正,前面的例子也說明它的效果了。
光學防手震則可在低光拍照時減少手晃讓影像晃動的機會,沒有這高階手機的功能是有點可惜,不過因為XZ光圈大,可以縮短快門速度,多少可彌補一些沒有OIS可能會有的問題。
#回選單
電力、充電時間
XZ的電池容量是2900mAh,在之前的採訪裡,SONY有展示XZ的拆解,裡面電池佔掉最多空間,儘管如此,容量還是沒有超過3000mAh,沒能直接帶來「更」長的電力使用時間,在使用測試裡,耗電量並沒有比較少,與以往的Xpeira手機差不多,與之前測試的其他手機相較,最後剩餘電力略少。
不過在跑電池使用時間的程式裡,表現則還不錯。
實際使用App的測試,螢幕亮度維持50%,雙卡都插著但以Wi-Fi連線,使用LINE、瀏覽網頁、線上影片、離線影片、遊戲等功能各一個小時,電力跟電池溫度的變化如下,用到最後電力剩28%,另外測完後直接擺著待機(但沒有關閉同步,仍可接收App通知),放了4小時候電力剩16%。

PC Mark的工作電池使用壽命跑出來是8小時48分,與其他同樣是S820處理器的機種,比方美版Note 7、小米5、OnePlus 3、LG G5、HTC 10...等相較,其實還不錯,也比X Performance長。(這裡的其他手機數據來自PC Mark官網)


PC Mark的測試項目裡,多半負載不會太重(網頁、播放影片),而且依程式要求,螢幕亮度固定在約200nits(約31%),所以前後兩者測試出來的時間有點差距,但也由此可知,日常在室內使用,螢幕維持在一般亮度,使用一般功能的話,應該可以連續用上8~10個小時。
XZ裡有新的STAMINA省電模式,可以降低部分裝置效能來省電,有三種不同的限制等級,可依個人在使用時對順暢度的感受選擇。Android的省電模式也會在待機時限制背景資料,保持電力。


測試開啟STAMINA在晚上待機4個小時左右,電力只流失2%(AM03:48~AM7:56/ 74%~72%),看來STAMINA有其效果,待機時建議可以開著。
另有Ultra STAMINA模式,藉由關閉各種連線功能,只保留基本通話跟不需連線的功能,讓你在電力所剩不多時,盡量保持電力。

有發熱嗎?
測試並記錄幾個大家比較擔心會發熱,或有發熱前例的項目,記錄如下:
項目 |
電池溫度 |
CPU溫度 |
戶外玩PokemonGO 1小時 |
34~40度 |
34~48度 |
戶外1080p/ 30fps錄影10分鐘 |
35~40度 |
31~50度 |
戶外1080p/ 30fps錄影10分鐘 |
37~42度 |
46~53度 |
室內4K錄影5分鐘 |
31~39度 |
35~51度 |
戶外4K錄影5分鐘 |
36~52度 |
33~42度 |
戶外錄1080p時,到7分多鐘時跳出「相機將暫時關閉以便冷卻」的提示,錄4K時則正好到5分鐘時跳出,不過可能因為金屬背蓋的關係,溫度倒是蠻快就降下來到可以重新開啟相機。

在週末的體驗會時聽工作人員說才知道,拍照錄影時溫度上升(到幾度我忘了...@@),就要暫停相機這件事,是因為歐洲有這樣的法規,所以SONY手機才加入這個機制,其他手機沒有做,是其他廠商自己的決定,或是在歐洲賣的是有符合規定的歐洲版。
我是還沒去查是否有這個規定,或內容是怎麼寫的,或者用歐版iPhone或三星手機的同學,有沒有遇過升溫後相機就暫停,這需要歐洲網友們的回報了,不過有聽到這樣的資訊,就分享給大家。
#回選單
充電速度
XZ是支援QC 3.0的,但測試機裡附的UCH12充電器,也支援快充,測試以內附充電器,充半小時電力從0~26%,經過約2.5個小時後,充到100%,電壓電量的變化如下面的記錄

比方HTC 10、LG G5、小米5...等,都是S820處理器,並支援QC3.0的機種,若去看這些手機的充電測試,發現多半在2小時內就可以充滿,30分鐘內也可充滿40~50%。
相較起來XZ的快充好像沒那麼快?
嗯...Xperia XZ有內建Qnovo技術,在快充之外也會在充電時,不斷的即時偵測電芯的電化學反應,以調節充電的電流跟電壓。它會依照電量狀況,給予不同電壓及充電速度,在80%前給予快充,為的是讓你在急用時可有足夠的電量先用,之後就用較小的電壓正常充,以保護電池壽命,不管快充還是慢充,都會實時監控電芯的狀況來調節電壓電量,將電池的生命週期最大化。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關係,讓XZ的快充稍慢一點,尤其80%後用較慢的速度來充,導致整個充滿的時間變長。
因為Note 7的關係,現在大家對充電的安全意識應該都有提高,Qnovo技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快充同時,也透過智慧調節,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快充 vs 電池壽命,可能就看大家的選擇了,若你一支手機都會用超過兩年的話,電池壽命可能更重要吧。
這次XZ也新增一個電池維護的功能,設計這功能的用意是,很多人晚上睡覺時會把手機插著充電,早上起來就有滿滿的電力可以用,但長時間插著持續充電,對電池不好,為了避免電池的慢性損害,因此設計了這功能。

使用約一週之後,手機會記錄你晚上在什麼時候把手機插著充電(表示你要入睡了),又常在早上的什麼時候拿起手機來用(表示你起床了或要出門了),知道這兩個時間點,軟體就會自動進行電池維護,當晚上手機電力充到90%後,就會停止充電,直到你起床前一段時間,再開始把剩下的那10%充完,當你起床或出門時,就可 以有100%的電力可以用。
但使用者的作息必需規律,這樣軟體才會知道什麼時候要再接著充,作息總是不規律,或有時會忘了插著充電的,恐怕都是看得到用不到。
看來SONY把考量重點不在很快的充電速度,而是放在休眠時保住電力、維持電池健康兩件事情上。
#回選單
在拍照之外,總算藉著這次的試用,整理了一下電力使用狀況跟溫度的記錄。
最後整理一下XZ試下來的結論跟發現,不用優缺點來分類是因為,很多可能是見仁見智,可以同時解讀為反面,比方~
● 外型還是好看的,有特色的,AKALEIDO用下來的確也不容易有刮痕/ 但也有人覺得外型一成不變。
● 拍照成像有進步,過程也變簡單好拍很多/ 不過低光下油畫感仍明顯。
● 五軸防手震在錄影時效果很不錯,影片很平穩/ 但每次都會被問為什麼沒有光學變焦。
● 相機新增的雷射對焦加上PDAF,讓各種光源下對焦都很快/ 但這對SONY手機來說或許是早該做的。
● 螢幕也是漂亮的,不輸OLED。
● 支援IP68防水。
● SONY手機的介面,一直以來都很缺乏一些方便的設計跟小工具(相較於三星、華碩、小米...等來說),因此會覺得他們為用手機的人設想得不夠多/ 但也有人喜歡這樣乾乾淨淨,什麼都不要加,自己再去安裝就好的介面,這看你喜歡傳便便的手機,還是自己要用自己裝的手機囉。
● 電量還是沒有增加,充電速度雖有快充,但看來也沒有非常快/ 但配合STAMINA及螢幕亮度,仍然可以延長電力使用時間,且維護電池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希望這些測試可以在你斟酌考慮時助上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