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G5開箱分享
但其 實用性極高的效能與攝影能力,依然讓我覺得他算是目前Android陣營中,自由度極高的手機之一。
也因此其實當Sony XZ發表時,我一直很猶豫,到底有沒有必要才這時候就換呢?
由於我第二支智慧手機是2012年的Xperia S,當時用半年便覺得有很多不足夠的地方便跳陣過一次。
這個陰影讓我這幾年一直以旁觀方式欣賞Sony推出的產品。
直到今年初買入Z4 Tablet後覺得實用且穩定才稍微有信心。
而XZ我則是看了Sony板上很多人的期待與後續的照片分析。
也到直營店操作的心得後,才初步放心的下訂。
但此刻想想,我當時最愛的應該還是他的金屬質感與絕佳的握感。
一方面XZ維持了「 Unified Design」的概念,圓潤的側邊增加了碰觸的質感與舒適。
而神戶鋼鐵「Alkaleido」鋁合金材質則是為他的外型增添不少分數,讓XZ成為一支今年我最喜歡的金屬外殼手機。
甚至比年中Xperia XP發表時還喜歡吧,當時六月還參加了XP的體驗會,算是稍微試試水溫,直到XZ這支更有質感,且螢幕是我常用的5.2吋,才決定跳陣。
當然,LG G5是否真的那麼不堪呢?我覺得只有兩個點輸XZ,「外型」與「防水」。
其他部分,我目前的感覺是,G5優點居多。
也許有人覺得Sony怎麼可能輸那麼多?
我使用過的廠牌有Apple、Sony、HTC、LG,每一家的手機都至少用過半年到一年多。
所以我是以「喜歡攝影」的使用者條件來做分享,如果有人看中效能或其他的,那麼我的文章參考度自然低。
自然,我也就不提太科學的數據囉。
---------------------------
開箱文第一步驟當然是要露出箱子啦!

開箱後看到的是我這次選擇的水澗藍XZ,事實上為了這個顏色我真的是很天人交戰。
因為一開始我喜歡藍色,所以網路預訂時我目標藍色,但卻沒搶到,只好選擇第二順位喜歡的銀色。
後來在直營店時,先訂了銀色,但店員說也可以改藍色,於是又電話改藍色。
接著到了取貨當天,看到銀色的模型機覺得很順眼,又在現場猶豫了老半天,最後決定不要多想。
直接取走水澗藍~
整個流程:藍-銀-藍-銀-藍,真的都很美啊!

側邊照片:




開機來看看囉:

這樣的數位時鐘,其實我不大習慣啦,但看幾天就還好了。

桌面可以橫向放四個icon,而原本用LG G5是可以橫向放五個icon,我是比較習慣單一桌面多塞一點的~XD

背面自然就是欣賞神戶鋼鐵「Alkaleido」鋁合金材質的光澤了,很滑順又亮,而且讓手機輕盈的很。
比較起來還會比LG G5輕巧許多,那個握感會很直覺。

為了保護手機,隔天便買了透明蓋版的保護殼。

背面是霧面仿磨砂材質,但屬於那種很細緻舒服的觸感,不是顆粒粗粗的磨砂感。

蓋上後不影響聽筒,對於我這種比較常流汗的來說,這樣可以減少臉頰接觸手機螢幕的問題。

因為是可掀蓋的,所以側面的材質用塑膠布料,很軟且透明,底端還有打上Sony的字樣。

掀開看,可看到上蓋底端有個小小的方塊,那是感應蓋上掀開的。

側面按鍵也有包覆好音量鍵跟拍照鍵,電源鍵因為得負責指紋辨識所以沒保護。

打開螢幕及蓋上的差異:


蓋上的情形下,其實也可以操作手機,不必掀開便可以用喔!
這也是方便我直接拿出來拍照的一個便利處。

---------------------------
使用上其實Android就是那樣的操作,沒什麼不同,所以我提出幾個不習慣的點:
1.螢幕飽和度、對比較LG G5強些,讓我看照片會覺得濃郁許多。
2.敲擊喚醒功能,應該原是LG G2開始的G2、G4、G5我用的心得都是很快速的反應,使用HTC蝴蝶二代跟這次的XZ,敲擊效果都不大好。(這點板上有另一篇在討論)
3.內建的APP太多,感覺Sony跟很多APP合作似的,在手機中塞了不少我覺得好像屬於第三方的軟體問你要不要用,或者是Sony自己的多媒體APP,但我的習慣是不常用啦,所以花了點時間一一排除。
4.內建瀏覽照片的相簿APP其實不好用,我習慣直接切換資料夾畫面去看每個相簿資料夾,Sony雖然也做了,但卻是每一個相簿就佔領了一個小橫幅方塊,比照LG做的是九宮格顯示相簿,我還是額外裝了快圖瀏覽才比較順眼。
5.照片刪除是個不快速的設定,Sony會在你瀏覽照片時底下出現垃圾桶沒錯,按下後會問你真的要刪除嗎?按確認~這沒什麼,很正常,但我常拍照,所以勢必有很多需要砍的,這種情形下我會沒法快速瀏覽跟砍照片,LG的做法則是會先刪掉,但在下一個刪除觸發前,會給你一個「復原」的按鈕,讓你即時救回剛剛看太快誤刪的照片。
6.XZ拍照雖然說開放手動了,但手動模式下有些參數還是得到後台設定,比方ISO,而且當我選好「ISO 100」時,我再去調整快門,回頭卻發現仍是「ISO Auto」,也就是不論怎麼配,光圈是內建固定的沒法動,但快門跟ISO只要動了一個,另一個就會恢復Auto,永遠沒有兩個都手動,後來網友分享這種情形下只能透過選擇「曝光補償」的調整,去影響ISO值,但以用單眼慣的角度,手動模式下其實「曝光補償」並不該存在的,也難怪我會不習慣。
7.快門最長只能曝一秒,這是我搞錯嗎?其他家都能曝十秒以上了,希望之後開放到十秒以上,一秒實在不夠用,明明有2300萬畫素,卻沒真正開放手動,這明顯失去優勢,希望未來可以透過更新韌體來開放快門數。
8.拍照的照片真的是有點糊糊,放大看會覺得沒什麼細節,不是很懂Sony這樣搞的原因,但網友反應多時下,他們還真是執迷不悟呀,明明有2300萬畫素,卻沒真正的優勢存在。
9.透明保護殼雖然很好用,但裝上時會觸發的功能只有問你,蓋上操作下,你的亮度要多少?會覺得蓋上時可以用的功能應該更多元,只是問亮度要多少,還不如別問(因為用起來只有三個亮度等級,也沒太大意義)
10.Line在Sony設備上也有問題存在,因為我先賣掉了G5,所以用Z4 Tablet當手機一個禮拜(幸好當時買LTE版),結果發現用Line聊天時,如果我平板鎖上,有訊息來時雖然會通知,但我按下顯示後解鎖進入Line卻會沒法輸入文字,得關掉重開才能輸入,這狀況在XZ上也發生了,不知道是不是Sony裝置才會有的問題。
發生這問題的步驟大致是:
(1)手機鎖上
(2)Line訊息通知
(3)按下顯示
(4)打入注音選擇文字
(5)文字無法輸入訊息欄
(6)關閉Line APP,重開Line,使用正常
從標題可以看出,這次XZ我實際用後,在使用心得上的地位還是沒前一支LG G5優秀。
會選擇也只是因為外型與質感,當然我也很平心靜氣的打算用兩年(因為第二年保固是綁人的,所以賣了也沒用)
可以感覺出其實Sony手機部門,對於攝影功能(不論畫質或操作),並不如其他家來的優秀。
也因此浪費了一手好棋。
當然,XZ也可能跟HTC 10一樣,剛開始很讓我失望,後來更新韌體後大幅度優化攝影功能。
這點也是我當初拜入G5後一個小遺憾之處呢。
---------------------------
105.10.03更新測試ISO比較:
為了驗證XZ的相機功能是否真的那麼不堪,我趁著晚上拍攝了住家附近的廟及水田的倒影。
使用M模式,只有動ISO,從ISO 50~ ISO 3200,共七張照片。
沒有開啟HDR模式,全程手持,對焦主要是中央區綠色燈的區塊。
ISO 50:因為這時快門很慢,所以略微有晃,但可以看出畫面至少是乾淨的,不差。
缺點是因為快門最慢只有1秒,所以會導致曝光不是很好,仍然偏暗。

ISO 100:這張比較穩,那麼也可看到照片本身很好的解析。

ISO 200:從這時開始燈火有點過曝的跡象,對焦區域沒變。(手持有點小晃到)

ISO 400:不看畫質的話,從400~800的過曝算是比較嚴重,但放大看會發現兩張之間的粗顆粒差不多。

ISO 800

ISO 1600:從這時開始畫質下滑很嚴重,但過曝跡象卻穩定回來。

ISO 3200:最高只能設定到ISO 3200,也不意外的畫質最差。

從這比較來看,我想XZ平常若以智能判斷,很容易用到高ISO拍照,因為它主要是完成快拍。
但有時我看照片參數是低ISO,但照片的雜訊卻很誇張,也有抹過的痕跡。
就不知是不是其他參數影響到的問題了。
至少下次我會想架好腳架再比較一次看看,到底XZ夜拍是否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