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op Surface有連貫的感覺
XZ跟X Compact這次設計上,Unified Design、Loop Surface、高純度的鋁合金材質都是重點。

延續X系列的Unified Design概念,這次XZ的線條、顏色也都做到前後一致的感覺。
線條上,這次講的「Loop Surface」是將Unified Design的設計感做個進化,以電源鍵為中心,讓前、側及後邊成一片,有連貫的感覺,拿取時順手服貼,視覺上也比較自然,可以融合在各種環境下。
即使邊緣用了不同的材質,但也打造出一致的顏色,視覺上雖然有一點點差別,但不會因為材質不同而有突兀的感覺。


主打藍色 取自大自然
色彩就有它的一套邏輯,這次XZ有澗水藍、曜岩黑及鉑爵銀三種顏色,X Compact也有天瓷藍、宇瓷黑及雲瓷白三種顏色,名字裡都有大自然的意象,很好的說明這次SONY設計師,是從大自然來取材的概念,這次兩隻手機設計的目標,都是要讓它們成為更貼近生活的產品,除了以Loop Surface讓手感好之外,顏色也選擇比較舒服的自然色系。

XZ從大地色系,X Compact則從大氣色系著手,而且很明顯,藍色是這次的主色。
大地感就比較沈穩,所以XZ的藍、黑都蠻深的,即使是澗水藍,也是很深很深的藍色,有點神秘感;曜岩黑則是像礦物那種,帶有一點棕紅的黑;而鉑爵銀,就很像湖水反射時那種光。

X Compact就走大氣色,因此透明感蠻重要的,不同於XZ澗水藍的深,X Compact的藍很有水、空氣、海風的感覺;黑色則像宇宙星空那樣,還是帶有一點黑灰感;白色就取材自天上的雲,寧靜舒服的感覺。
光澤感是一定要的
但不管是哪個色系,這次設計師有一個想做到的質感就是:光澤感。

所以XZ的背蓋選擇了「AKALEIDO」這個材料,這是神戶製鋼廠開發出的,精煉過純度很高的鋁合金(據說有99.後面好多9%的那種純度),純度高一個代表硬度高,另一個就是可以讓鋁合金有很高的光澤感,玩轉三支XZ時都可以看到一片反光隨之流過的感覺。

不過只有背板這一塊是AKALEIDO,邊緣跟下方都還是塑料。

下面這一塊是天線的位置,Xperia的Product Planning染谷洋祐告訴我們,現在全世界電信夥伴對收訊也有新的要求,因此在設計XZ時也考量到要確保收訊品質良好穩定,因此有必要切出一塊配置天線。
X Compact雖是塑料背蓋,但用了多層高光UV來做出陶瓷感的光澤,有點水水的。


每次都覺得SONY的設計師很會幫手機調色,總會找出一個混得很特別,不常見但也不突兀的顏色。(想要不撞色看SONY手機就是了

拆開XZ看空間利用

外型設計看美感,內部設計則看邏輯。
這次SONY也把XZ一層層拆解給大家看(點擊可看大圖),染谷先生提到,每次組裝內部時(的挑戰),就好像在拼拼圖一樣,要把每樣功能組合起來,把空間利用極大化,確保手機尺寸維持在剛剛好的程度。
電池是內部最大的零件,就佔掉一半的空間,這個無法再縮小了,因此就要想辦法精簡其他零件的體積(豪邁一點的廠商就會選擇把零件拿掉吧

上次我們知道Xperia把電源鍵跟指紋感應器合一,除了要讓操作直覺外,也有節省空間的意圖。
再來就是這次的SIM卡托,以往總是有個防水蓋,把蓋子打開後,再把托盤拉出來,這樣等於有兩個零件,這次則採用一體的設計,皆把蓋子拉出來就帶出卡托,而且托盤也有變薄,少了一個東西,再擠出一點空間,而且讓你在更換SIM卡時也更方便。(呃...寫稿此刻才想到忘記問...如果要更換SIM卡更方便,可以熱插拔不用重新開機會更方便吧...)(<< 咻咻咻射冷箭口氣)

前一篇也提到,Xperia手機不放進OIS光學防手震功能,也是不希望改變手機的厚度,或是讓鏡頭突出來,這可能就算是不好的取捨,拿掉吊飾孔也是空間利用取捨下的結果,所以在手機很有限的空間裡,每家的取捨邏輯, 或什麼東西的順位排在比較前面,真的都不同,最重要是你捨掉了之後,給我們什麼配套的解決方案,如果能彌補,也不算粗暴了。
(想到其他手機都用音量鍵當快門鍵時,SONY一直沒有拿掉實體快門鍵,就是他們把拍照手勢、便利性的順位排在前面的例子吧。)

之前好像一直沒講到配件...
這次原廠也有推出正面透視的保護套,可以直接在掀蓋上看訊息,或滑動接電話。



以及皮革的保護套,可以折過來當立架。



在柏林發表會現場,SONY為XZ及X Compact做了一個很漂亮的佈置,它是把XZ放在一大片螢幕上,螢幕裡就播放各種大自然的場景,湖水、雲霧、緩緩的海浪...之類的,突顯這次的設計概念。
如果不講,盯著手機時,你應該看不出大自然啦、雲啊水啊...這些感覺(所以必須要講

更多相關文章~
SONY Xperia XZ、X Compact來了 真手動拍照模式也來了
[小測] Xperia XZ 低光對焦與S7 edge試拍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