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產品大廠索尼(Sony)公布了2015年度(至今年3月底為止)財報,低潮8年終於轉虧為盈。
4年前,索尼創下史上最大虧損,現在,跟日本五大家電業對比,東芝創下史上最大虧損,夏普賣給鴻海,松下與日立淡出家電業,索尼的家電部門已見獲利,八個部門只剩下兩個部門是虧損的。
這個台灣人最喜愛的日企,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最崇拜的企業,就此回春了嗎?
我們來到索尼東京總部,與CEO平井一夫面對面,並專訪負責手機事業的索尼手機執行長十時裕樹。索尼手機所屬的移動通訊部門是索尼目前仍然虧錢的兩個部門之一,但是經過大整頓,今年有信心轉虧為盈。
十時裕樹透露改革心法:只專注在專長的事。化繁為簡,道理聽來很簡單。但卻是索尼歷經70年10任社長,超過1兆日圓的虧損,才有的體悟。
當時執意要進行此交易的,是會長盛田昭夫。盛田認為當時索尼的錄影帶規格Beta不敵對手VHS,正是因缺乏內容支持,因此不斷朝各種軟、硬體領域擴張,從半導體、電影、音樂、遊戲、手機、金融保險,不斷擴大投資讓索尼負擔漸增,終至日常經營難以為繼。
第二次低潮:救了財務,卻趕跑人才和冒險精神
接任者出井伸之,則是索尼史上最受爭議的執行長。1995年時公司負債近2兆日圓,占當年營收一半。出井預估,當時索尼生存機率不到五成,「在那個生死關頭,當務之急是改善財務結構。」
他開始降低成本以求生,具體政策包括:捨棄那些要增加投資、或研發時間過長的項目,索尼的工程師也無法如過去自由的研究,結果就是人才逐漸流失。
另一方面,他強化核心業務,包括加強遊戲機競爭力,收購美國雲端遊戲公司;為虛擬實境鋪路,買下比利時影像感測器廠商SoftKinetic;並將東芝CMOS半導體部門納入旗下,以維持手機零件地位。
決定索尼未來3年獲利能否持續的關鍵點之一,是手機部門的復活進度。當索尼不再為短期求生而掙扎,它才可能重塑創新氛圍,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做出更好平衡,也是這個市值超過3.4兆日圓的帝國,70年來不斷修煉的功課。
原文: 商業周刊/SONY從快破產到賺錢的8年血淚 | ETtoday財經新聞
SONY Mobile 之前公佈的去年財報虧損確定已經減少許多,但到盈利還是有段距離,看看今年度的銷售情況,是否可以順利轉虧為盈,
但已SONY整個母公司來說,目前也已經賺錢了,有一個正確的領導者果然很重要,還記得之前的數據圖,SONY是安卓第一高售價的手機,也是利潤最高的手機廠,就因這樣,手機部門去年虧損減少許多,就看今年度的表現,是否能轉虧為盈,今天也看到一個新聞SONY投資了一家新公司 好像是做AI人工智慧,該不會之後會有新的有趣的產品出現,像是會跳舞的喇叭,IOT那些裝置
huangning wrote:
沒錯~我的理解也是黑電部分
但我認為SONY還是不會放棄電視經營這一塊
畢竟這會是整體黑科技研發最重要的一環
倒是音響類、MP3可以收一收了...現在都被手機取代了)
音響不是有聲音能發出音樂就好,SONY還有在做擴大機,還有高規的移動式播放器,這東西不是隨便用爛MP3檔案就能打發的
以耳機系統來講,光一個SONY頂級播放器就要37K,比頂級的Z5p還貴,再搭一個SONY耳擴也要29k,不加耳機這樣就要67K,這裡還不加耳機的費用
手機絕對不可能取代專屬的音樂播放器,當然你只聽MP3檔案又不注重音質的話另當別論......
SONY的walkman從來也沒棄守過高階市場,從CD隨身聽、MD隨身聽到現在多媒體播放器
有空去隔壁音響版或行動影音版看看,耳擴或是DAC這類的東西,音響從來沒有因為手機與MP3的崛起,就被淘汰,光是專用的播放器跟手機放出來的聲音就是不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