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傳感器產量,
SONY即佔全球的百分之四十幾,
或許大家可以想像,
SONY如果在影像傳感事業上打個噴嚏,
全球都要為之感冒,
但樹大招風,
不免引來各廠牌爭相以SONY為假想性之敵,
常見01有人成天比來比去消遣奚落,
哎我目前雖非SONY手機用戶,
亦非相機使用者,
但對此現象看了覺得感概,
手機或許是現代人最常接觸到的影像傳感產品,
相機與錄影機亦是傳感器的應用大宗,
先不就SONY在這方面的技術層面多言,
就影響力而言,
目前應該沒有其它廠牌能威脅到SONY的強勢,
但SONY手機的照相功能,
或許大家會質疑它的功能不具競爭力,
也或有人質疑它的拍攝品質,
在畢竟在SONY整個影像傳感事業中的佈局中,
手機的相機配件,
只是定位在一個最初最低階的低成本配件,
縱使有具有公信力的機構認證其實力,
仍有人在細枝末節上挑些不專業的小節,
但是見樹要見林,
數樹葉也要認識樹種,
光以一片樹葉來論林相,
並無法反映事實,
因此要瞭解SONY在整個影像傳感事業中的企圖心,
必須就其整個產品線的佈局來觀察,
才能知其一二,
若把手機的拍攝配件和功能,
視為是SONY影像傳感事業中最底層的低成本產品線,
即一般人隨手就可以接觸到的拍攝器材,
或許並不如其它廠牌的手機般普及,
也不如於其它廠牌的操作功能完備,
僅提供簡便的操作模式而己,
但SONY對手機的定位即在於此,
對於其它的需求者,
SONY提供兩大類其它的管道來滿足,
一是器材的轉換,
即由相機的產品線來提供,
另一則是在不改變手機的原型下,
從其它器材來擴充,
這種新嘗試的擴充器材為鏡頭式相機,
以NFC嗶一下即進入拍攝介面,
相機可分離,可外掛,
可由手機全功能操作搖控,
從器材的轉換而言,
SONY提供全系列的相機類型,
任一類型都優於手機的拍攝配件,
從最低階,二千多元的超傻瓜相機,
到初階,約萬元之間的消費型相機,
或中階,一萬多元的小傳感類單,
至高階,搭載ZEISS鏡頭的大傳感類單,
亦或超高階的全幅類單,
針對進階玩家,
SONY亦提供專業功能的相機,
有傳統單反及一系列A接環鏡頭,
以及最新的無反相機及一系列E接環鏡頭,
兩種接環鏡頭分別提供原生鏡,G鏡,以及優質的ZEISS鏡,
另從器材的擴充而論,
SONY提供前所未有的新嘗試,
以機身分離的概念設計多款鏡頭式相機,
初階型配備1/2.3吋傳感器,
中階型配備1吋傳感器,ZEISS鏡頭,
高階型配備APSC傳感器,可交換鏡頭式設計,
鏡頭可使用全系列E接環鏡頭,
或透過轉接環使用全系列A接環鏡頭,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
手機可以透過鏡頭式相機轉換成兩種型式的相機,
一是透過外掛變身為專業相機,
另一是搖控另一台相機,
鏡頭式相機可單獨架設於腳架,
再以手機介面全功能搖控,
就這樣嗎?不,
現代相機有的功能一樣不少,
下載APP,WIFI傳輸,NFC連結,
直接發送FB,上傳FLICKR,
自動無限量備份於SONY雲端,
從聯網電視上隨時可以上網觀看,
不用透過手機,
還有嗎?有,
相片傳輸的方式呢?
USB線?
OTG?
防水機用這個就落伍了,
SONY提供無線傳輸WG-C20,
從手機無線傳送檔案(圖檔,影片檔,音樂檔,文字檔)
到SD,隨身碟,硬碟,電腦,
不必用到半條線,
還擔心什麼?
有些角度不好拍?
SONY提供多角度拍攝套件,
外掛的時候可以像翻轉螢幕那樣調角度,
或機身分離以手機搖控即可,
腳架SONY也提供,
附帶快門線設計的專用腳架,
另外其它小配件就不一一說明了,
錄影方面也尚未提及,
傳感器就更不用講,
多少廠牌在其林蔭下生存,
SONY在整個影像傳感事業的佈局之廣,
眼見之遠,
如株巨樹,
採其葉片指指點點,
並不能窺其門道,
亦不能改變事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