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打算換機,一個多月前就開始在網路做功課,
不斷的猶豫、不斷的省思,終於在4/3(三)晚上帶回Z,
使用至今不過二天,一切還算滿意。海苔條…我不在乎,
Wifi連線…目前試了幾個常去的地方都還算不錯,
(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不好)、就是跟以前差不多。
使用一段時間會過熱…是有感覺啦!但不至於用"燙"來形容,
也許是我運氣好吧?可以挑到自己相當滿意的手機。
僅針對有些網友購買充電座"其中一項理由"提出個人看法:
有網友認為不要常常去掀防水機的蓋子,可減少進水機率,
所以購買了Z的座充(我知道這不是唯一的原因),
但是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供大家另一個角度想想。
防水機器重要的其中一環,即在於蓋子是否密合?
蓋子密合的功臣之一,就在於那個不起眼的橡膠圈,
但是機器用了一段時間後,橡膠圈勢必會逐漸硬化,
因為是漸進式的硬化,所以除非定期更換,否則不易警覺,
除了瑕疵不良品之外,人為疏失(沒蓋緊)是進水原因之一,
另一個隱藏的殺手,便是橡膠圈的逐漸硬化!
我平常喜愛戶外活動,像是釣魚、爬山、騎單車,
尤其釣魚,零件盒、防水相機、甚至是冰箱都有橡膠圈,
所以我習慣每隔一段時間,一想到便將之打開,
目的就在於:不要一直擠壓,導致橡膠圈提早疲乏變形;
這樣橡膠圈的壽命會比較長,機器的防水才安全!
我沒買Z的座充,考量就如同上述,
每天有幾小時是將蓋子打開,用線插著充電,
同時我也會將其它蓋子都鬆開,一起讓橡膠圈透透氣,
我個人認為:會比"蓋子都儘量不要打開"要好得多,
以上個人淺見,不一定正確,謹提供各位參考。
Mr.F wrote:
自從打算換機,一個多...(恕刪)
同意+1
但是記得SONY有說:「如果因為橡膠圈不乾淨( 有毛等 ),導致蓋上時不夠密合而進水,SONY不予保固。」
我想這才是有人說不要常打開的原因吧。
接下來是工作上的實例,剛好驗證樓主的說法。
機台有TANK( 水槽 ),TANK有孔,孔蓋裡一樣有橡圈;機台運作中,內部溶液一定會比孔蓋高。
A TANK 每個月都會拆孔蓋下來清,所以橡圈每月舒緩一次。
多年以來都沒漏過。
B TANK 從08年建廠以來,從來沒拆過。2012年某天,某工程師把他拆下來清洗,再完整裝上。
第二天到公司被High Light( 被叫起來罵的意思 ),因為B TANK昨晚大漏液。
A B 的 SOP( 標準作業程序 )都一樣。只有孔蓋橡圈的開啟次數有差。
這情形正好驗證了樓主的說法,如果都不開,那最好一輩子都不要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