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人研究過,XPERIA S 快充是否要在低於20%的時候用2A行動電源充電
才能維持在1000ma以上直到90%....
小弟在20%以上使用行動電源發現並不會維持在1000ma以上
但低於20%時充電疑似就一直維持在1000ma以上直到90%
想問說這個論點是否正確???
還是...可能是行動電源的問題...
謝謝幫解!!!
回樓主,XS的快充版上很多人討論,可以去爬文。
你要啟動快充,重點是充電線"粗"、"短"的跳線(D+D-短路),原廠要另外去買EP851的快充組才有,否則你可以自己上網拍找跳過線的純充電線材(網拍推薦"橘色閃電"),之後你隨便找的2A輸出的變壓器搭配著用,會得到比原廠快充模組更快的效果!
快充只要線對了就會啟動(但手機溫度超過39度就會取消快充模式,超過40度連一般充電模式都會開始下降),你要到達1A,手機電量低於90%就會達到(看你買到的線材好壞)。
手機電量100%~95%,約400~200mA的電流
手機電量95%~90%,約800~400mA的電流
手機電量90%~85%,約1000~800mA的電流
手機電量80%~60%,約1.2~1.5A的電流
手機電量50%以下,變壓器夠力的話,可以到達1.9A
線買對了才是重點。
鋰電池的充電階段分為三個
Trickle Charge (TC) - 小電流充電
Constant Current (CC) - 定電流充電
Constant Voltage (CV) - 定電壓充電
大家說的「快充」,指的就是 CC ,定電流充電模式。
TC 就是當電池過放電的時候,電壓偏低,先用小電流充到一定的電量值後再啟動 CC,所謂的快充。
那到底 TC 到 CC 的轉換點怎麼定呢?電池的電壓值在 3.2V 至 2.8V 之間,各家不一定。
接下來的 CC ,就會用大電流對電池快速的充電,充電電流約以電池電量值的 0.9 倍。若電池是 1500mAH,那充電電流就是 0.9 x 1500 = 1350mA。
CC 的充電值也看各家用的電池容量大小而定。
影響 CC 充電電流的還有一個是「旅充」的供電能力,旅充就是將AC市電轉換至手機可接受的5V DC,行動電源也算在「旅充」的範圍內。
像 iphone 的旅充上面寫「輸入110V/240V」,「輸出 5V/1A」,指的就是供電的能力。當輸出電流為 1A 時,輸出電壓可以維持在 5V 。
手機內部會偵測這個 「5V」,假如太低,舉個例子,像是 4.75V 的時候,就會把充電電流降低。
那甚麼狀況會導致這個 5V 太低呢?
有一個是旅充或是行動電源的供電能力不足,當手機充電電流至 1A 時,電壓已經降下來。
另一個比較常發生,就是從旅充至手機之間線材的品質。有可能是線過長,或是焊接不良等等。
假設線材的電源與接地各有 0.1 歐姆的電阻,套用上述的 1350mA x 0.1 x 2 = 0.27V。
旅充的 5V 光是在電線上就用掉 0.27V ,真正給手機只剩下 4.73V ,所以手機會適當地降低充電電流,讓旅充輸出到手機端還能夠有 5V 的電壓。
CV 則是為了克服手機上的充電電路至電池之間的電阻。
手機的充電電路經過電路板,電池的接觸端子,到電池的接點中間也會有一些小小的寄生電阻存在。
舉個例子,有 0.05 歐姆的寄生電阻,1350 x 0.05=0.0675V。
手機充電電路的電壓是 4.2V ,若不克服寄生電阻的效應,當電池電壓只有 4.1325V 的時候,手機充電電路已經頂到 4.2V ,代表電池充電結束,可是實際上電池根本就沒充飽。
所以當手機充電器輸出端電壓頂到 4.2V 時,手機充電器的定電流回路就失效,定電壓迴路自動取代,會看到充電電流遞減,電池真正的電壓也會慢慢地接近 4.2V。
CC 到 CV 的轉換點,其實每隻手機都不太一樣,因為製造過程中每一隻的寄生效應都不太一樣。轉換點對應到手機的電量也會有些微的不一樣,約在 90% 上下。
快充其實縮短的是 CC 的充電時間,CV 充電時間不變。
若用過大的電流充電,會讓 CV 提早發生,變成 CC 時間變短,但 CV 時間變長。但是快充至少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足夠的電池容量,是最大的優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