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自己是做大廠的採購,通常會碰到EE元件、塑膠/金屬機構件、面板/背光模組、包材等一系列材料,所以關於手機/平板等材料我基本上都碰過。
2. 薄型塑膠/金屬變形這塊我自己在工廠段生產遇過很多次,包含PCB跟鋁基板變形也多次遇到;以往的經驗是應力問題,以及所謂的過火、降溫、壓延等狀況不佳會造成,當然後續溫度影響、機構件擺放、或組裝手順都會造成機殼翹曲/彎曲等類似的情況發生,而我也容易從源頭去設想問題發生的原因。
上述原因會讓我先從工程的方面進行詢問及設想,而非先去考慮使用者問題,這也是我在這開始詢問的時候沒有考量到的地方。著眼點不同,打出來的文字就產生了矛盾之處。
現在台灣大哥大保險理賠最高金額就是自付4,500幫你換新機,Sony原廠維修報價我不得而知,經溝通後他們僅報價給台哥大維修中心。最後我們當然也是選擇換新的一隻外加購買犀牛盾的硬殼進行保護,避免再次發生其他未考量到之消費者使用問題發生,以上。
瑪賽克 wrote:
一直有人要說我農曆七(恕刪)
既然你的工作,就是經常接觸一些材質物資,也看過一些現象的發生,那死的東西要如何自己變形扭曲?
未加外力?像你遇過的溫度變化就是一種外力,可是手機有那麼高的運作溫度,能讓機殼在溫度的升升降降之間產生變形?塑膠殼也不會這麼容易變形,更何況它前後兩面都是玻璃撐著耶!
再者,Sony之前有過高溫的問題,但只有高溫的問題(或因此相機跳出不能使用...),沒有因為高溫而變形的問題,而且相信為了因應內部運作溫度,Sony不可能那麼外行沒去考慮在機殼上能相對應的材質...
老婆說、有確認沒怎樣怎樣的,是啦,我們是以人為善來看待啦,但真的嗎?真的有確認嗎?這是一翻兩瞪眼的物理問題,不是感受問題喔!
如果4500可以換新機,很好了!
我是這兩年都沒換新Sony手機了,就是嫌它幹嘛越做越長,但說真的還沒去想過會不會彎曲,因為我本人攜帶手機,都是另外放在專用的攜行手機袋,不會隨便放在褲子口袋,不過之前有過一個經驗,是XZP,一天放在沙發椅上,起身去拿個東西,回座時沒注意一屁股坐下去,不到一秒,不到一秒喔,馬上驚覺又起來,拿起來看,是好像有點歪了...,後來又再買一支新的...
瑪賽克 wrote:
一直有人要說我農曆七(恕刪)
你當大廠的採購,基本上都會對材質有所了解也會要求供應商提供檢驗測試報告
那供應商的材質檢測報告一定會經過多種的撞擊或硬度測試
其中大多數都會使用拉力機測試材質硬度
以我待的行業對於金屬材值的硬度和原料的純度都有作過測試
以鋁跟鋅這兩種金屬來說都有純度的問題
相信你當採購不可能不知道金屬材值的硬度和原料的純度
手機的材質硬度不可能這麼脆弱
我的XZs跟XZ1也是金屬外殼用三年跟兩年也沒遇過彎曲變形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VgxhqfgI-7BXm0a
換到機身狀況的問題,目前1 ii最多的現象是內側漆脫落,這就是材料未經時間測試常發生的狀況:也就是很多測試/認證只測最外側材料的保固性,而中間接著或多種材料內側發生物理/化學等未預測的現象;舉例說明:材料內側因為材料摩擦力不同且有空隙進行無定向且持續性的碰觸,造成材料硬度較弱的那一面產生摩擦粉塵或掉漆。
以上就單純討論產品生產/研發容易發生的問題吧,即使是人力所為,容易發生彎曲的外殼,他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材料抗性低的問題,若有1 ii的跌落測試報告或機殼多向壓力報告,我想大概就能解釋我的想法哩。
反正看不懂的人也就只會一句話酸我,我也認了。
瑪賽克 wrote:
容易發生彎曲的外殼,他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材料抗性低的問題(恕刪)
綜合統計了近50幾樓的討論,樓主可有看到與你發生同樣問題的苦主出現?
如果這50幾樓裡有一定比例以上的回文網友(我想至少要一成以上吧),
若有著相同的問題,這時定義為「容易」彎曲應該比較恰當,
反之,應該認為他並不是那麼容易發生,因為實際上不只是這篇討論,
放眼整個01手機區討論,反應SONY機身易彎折的文章,恐怕也不多見。
所以個人認為,不應將個人的不小心、不注意、不明原因所造成的問題,
理解為很「容易」造成,若真的很容易就造成變形,
那麼應該也可很容易把它折平到一定角度範圍內。
如果你認同「事出必有因」的邏輯,
應該將本篇討論的重心放在日後應如何防範,
或是探討是哪種不明原因造成機框變形,
以及後續怎樣處理可以降低金錢損失,
至於酸言酸語,01的ph值常態的維持低於7以下,
習慣了會比較長壽。
Chardman wrote:
綜合統計了近50幾樓(恕刪)
中肯樓...

瑪賽克 wrote:
單純從研發跟生產的過(恕刪)
看不懂...
把簡單的事,用自己懂的東西說得高深莫測,不懂的到底是誰?
造成結果的原因,會不會根本不在那些因素裏頭?

跌落測試報告?機殼多向壓力報告?有包括攜帶時不當放置的狀況嗎?

很多以為理所當然的使用方式,其實都是造成悲劇的關鍵,只是當事人不自知,別說Sony,手機彎曲在兩大陣營龍頭的產品也都有發生啊,難道他們也都不懂產品的研發該注意什麼?還是消費者自己不懂得該如何正確的攜持手機?
舉個例子,就像買豆腐,或買個蛋糕回家,一路上跑跑跳跳,到家打開一看慘不忍睹,才來說為什麼豆腐/蛋糕做得那麼易碎易塌...

其實我相信可能其他人也有相同的狀況,只是沒那麼嚴重,但不論嚴重與否,人家懂得是什麼造成彎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