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Sony原廠分享 兩個考量 讓Xperia Pro-I 沒用滿1吋感光元件

認真地說把RX100增加電話的功能就好!!!幹嘛弄個不三不四的手機~
yl610702 wrote:
哪裡不一樣?2000(恕刪)


好像是像素大小會變小吧?
如果是1/1.3塞12mp,就沒辦法2.4um,
如果是1/1.3吋,2.4um的話
可能就只能塞少於12mp像素的樣子
這要請其他人計算補充

我是覺得沒用上整個一吋很可惜
但也沒那麼嚴重
不可否起碼還有像素大、EIS的視角沒有犧牲很多、對焦點全覆蓋等等的優點
反正錢還在手上
到時候跟1/1.3吋的GN1跟演算法攝影對決一下
如果感覺沒贏很多
頂多就是不買而已

SONY相機像是RX0也是號稱1吋
但實際只有用到21mp中的15mp
當時好像就沒啥反彈吧?(查了一下,網站有標明總像素21mp跟有效像素15.3mp)

或許SONY有了RX0的經驗可能覺得
繼續號稱一吋也還好
但殊不知手機市場比較敏感吧
就有反彈
可能也要標一下總像素跟有效像素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oxsoul/
ROXSOUL

竟然是現役的1020,我當時自己是有比較過,同樣參數拍出來不管RAW或者縮像素,並沒有比較亮或者明顯畫質提升,可能我看得不夠精吧

2021-11-22 16:25
ROXSOUL

PIXEL 6目前只能輸出12mp的樣子,到時候直接看他們對決,應該就能知道原生跟合併像素的差距了~

2021-11-22 16:37
光是這個感光元件能力就不是一般1/1.3"的手機用感光元件可以比
加上對焦點範圍更廣的設計更符合手機拍攝使用
手機鏡頭加大用滿sensor但如果沒辦法像相機那樣把鏡頭邊緣畫質處理好那會更慘
所以在手機目前光學能力不足下使用其中一部分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手機就是拚快 所以給你1200萬畫素20FPS連拍會比2400萬畫素只有10FPS來得更實用
重點這連拍可以張張重新對焦、重新曝光

大感光元件裁切使用讓我覺得sony電子消費部門不是弄一台PRO-I玩玩而已
應該是在考慮甚麼產品只是在手機上做實驗
RX100目前出到M7後沒有再改版的必要了 除非有甚麼光學能力大突破
否則不會將1"轉向作ZV1 , 而ZV-1的成功更順勢推了可換鏡的ZV-E10
PRO-I若玩出心得
哪天RX100 M8使用了APSC或全幅來裁切成1"或更大一點也不用太驚訝了

拍照不就是希望拍出更好畫質? 這就是宗旨拉!
uhan wang
如果無法達到,
那應該誠實的告知規格,
以避免造成產品被誤解,
也希望有一天能真的做到!!!
maxi918

這篇就是打預防針啊, bot建案的喔

2021-11-22 19:02
Nanako0625 wrote:
Sony已經在日前發(恕刪)


一吋 只使用了 60%

就像一台 V12 6000cc 法拉利~只開啟V8個 剩下的4個是鎖死的,而且只用了4000cc 還不是可變動氣門

Sony 真的是從新定義 手機上的 1吋感光元件

為了厚度體積重量~那我還寧願你加大厚度,加重加寬!

sony

4K 120 不知可拍多久!?有限制會怕熱當機~

拍起來實測不知是不是讓人驚艷

這次的定價 Sony 別在自我感覺良好

台灣市占率幾%

全世界市占率幾%
‧°∴°☆﹒°☆﹒﹒‧°∴°﹒☆°∴°☆﹒﹒. °.﹒‧°∴°☆‧°∴°﹒☆ ☆°.﹒‧°∴°☆°
surname1206

台灣全年銷售額還是第4喔~

2021-11-22 16:02
Sojigogo

很多車為了排放 引擎也沒有調校成最高動力輸出啊就如同PRO-I 為了厚度跟重量 不也一樣意思

2021-11-22 16:36
樓上比像素數比成這樣

那些50, 100, 200MP元件
都是四個以上像素用同色濾鏡
全像素輸出時等於是軟體演算
本質上和1200萬像素區別不大
zaha0901 wrote:
認真地說把RX100增加電話的功能就好!!!幹嘛弄個不三不四的手機~



哈哈 這個讚喔!!
但是薄薄扁扁的就變肥肥短短的



話說 手機都誇耀 拍照好棒棒
所以還是連RX100都比不過??

我 1 跟 100都有 可以揉一揉變一台 PRO 嗎?
Panchrotal wrote:
樓上比像素數比成這樣

那些50, 100, 200MP元件
都是四個以上像素用同色濾鏡
全像素輸出時等於是軟體演算
本質上和1200萬像素區別不大


全像素是否是軟體運算要看感光元件
imx586/686號稱不是

Samsung低階的GW1可能就是

解像力來說, 4合一應該是比較好(以12MP和48MP四合一以後輸出的比較)
但是真正好處是single frame HDR
傳統的Bayer是沒辦法single frame HDR的....

相機中有沒有人用這種quad bayer產品的呢?
https://www.personal-view.com/talks/discussion/17230/sony-imx294cjk-4k-120fps-m43-hdr-sensor/p1
https://www.dcfever.com/news/readnews.php?id=25642
https://photoblog.hk/257616/sony-發佈-6-款全片幅感光元件,更有採用-quad-bayer-可因應光線/

要是這招沒用, SONY還需要2019-2020年把它弄到全幅感光元件的產品線上????

另外如果大家有注意的話會發現類似的文不是只有Mobile01在台灣發, 而是全球範圍多個媒體短時間內發送
看起來這類文應該是公關文的一個環節而已

反正就是等待12月, 看看實際的測試結果是否又是虛晃一招
lifaung wrote:
全像素是否是軟體運算要看感光元件
imx586/686號稱不是

imx586/686也是Quad Bayer

Quad Bayer能直接紀錄小於Bayer濾鏡的色調?
最終Quad Bayer下四個像素呈色也是演算結果
Panchrotal

「比傳統12MP還高的解析」當然是可以比傳統高,但是沒有色調資訊,最終也是演算出來的呈色。

2021-11-22 16:31
lifaung

但是大爺, 你用的也不是foveon x3阿, 不論如何, 都是演算出來的顏色而且有偽色的可能性

2021-11-22 16:48
Panchrotal wrote:
imx586/686也是Quad Bayer

Quad Bayer能直接紀錄小於Bayer濾鏡的色調?
最終Quad Bayer下四個像素呈色也是演算結果


用專業點的說法是
每個pixel都可收集資料, 就能收集到整個畫面共4800萬像素的電壓資訊, 所以自稱為48MP沒問題
但是目前大多數的影像顏色運算方式都是用周邊點猜測RGB的色彩結果(除非是Foveon X3)
所以實際上每個點都有機會產生偽色

Quad Bayer會讓這個效應變得更嚴重,所以才可能會需要引入計算攝影來填補這個差距
(原本是上下左右加自己共5個pixel猜測顏色, 現在還要放大這個區塊到20個pixel猜測一個顏色, 解像力變低是可以預期的)

至於48MP四合一以後變成12MP能否去除雜訊, 即便不改電路應該都是可行, 只要評估四個pixel的電壓位準就能達到去除部分雜訊的效果(更誇張一點, 取多張不同曝光值, 或是四個pixel曝光時間不同都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當作12MP感光元件使用,至少動態範圍能提升
而如果是取樣48MP最終輸出12MP, 在鏡頭品質足夠的情況下也可以提升輸出的影像品質
(這也是為什麼imx586的口碑很好, 686翻車, 因為586的時代是用在高階手機主鏡頭
686時代基本上是各個手機的基本配備, 配備爛鏡頭的比比皆是, 效果就變差了)
https://techbeasts.com/sony-imx586-vs-samsung-gm1-whats-the-difference/
https://www.digit.in/features/mobile-phones/explained-pixel-binning-in-smartphone-camera-sensors-43278.html
Samsung GM1時代的sensor就只能輸出12MP資訊, 而不是像imx586能夠輸出48MP
使用GM1的手機在輸出48MP的時候實際上是upscaling的, 所以看不出有影像品質增加的效果

而即便是48MP輸出, 在廠商銳化過度加上JPG壓縮率大的情況下, 要看出12MP和48MP也有困難度
--
其實我個人偏好Samsung HMX, 四合一以後還有2700萬像素, 只要主鏡頭品質夠好, 其實輸出的畫面清晰度是很不錯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