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ver wrote:...你的說法是比較...(恕刪) 這部片是在客氣地噴1 VI,影片底下的留言除了你以為也都在噴。我覺內心喜歡某牌產品沒問題,小眾品味也沒問題,但不用這樣片面截圖、斷章取義誤導別人吧?而且你找的是一個二萬訂閱、不具公信力的youtuber影片,內容還和價格低一萬多塊的oppo手機在比較?sony很多產品很棒也賣的很好,在業界也具領導地位,但手機這個項目經營不佳是事實,這樣無腦瞎挺,感覺是在幫倒忙耶。
有噴是廢話!多年來拿4K當神主的難道會少?但新索均衡的部份也不要為噴而呼視不是!!老 1ii 也拿四年的個人對咱索4K難道還沒一絲話語權? 且後幾代恐因古哥更新還更顯醃勒~~一些些老1系粉狂吹4K 但現實多年來市場實證下,除了規格紙的解析數貌似屌翻外?... 螢幕評價有虐爆敵牌? 多年機界第一? 有前三甚前五的美評過嗎??且跟 XZp XZ2p 相較早已自宮一大波也是事實~...除了喊爽外,實用面上確實沒啥大效益... 索1也不是沒4K就啥也不是~重點:過度吃電就是多年翻不過的大山!~結果,還得讓它不要太認真“工作~”~ 才可比較實用... 就盡量降解... 能降就降... 不爽也降~...但,還是鴨不住得狠吃電~~更囧的是其它助益顯示效果,讓視感愉悅的梗,它也沒法與時跟上... 搞不定~ 或該說拉抬不起~~多年來再能搞能提能說的...也就只有亮度 亮度 亮度...結果一代代升到 V 的感受仍只能是一個勉勉強~ 而一走到大日頭下還是一個大囧~ 更嚴重影嚮拍攝觀感!~其它 增彩度 上LTPO 1-120Hz 的梗 也是因這多年業界毒家4K屏而也搞不了~ ...就是索家咱既自搞不了~ 而也找沒螢幕商願跟你再耗下去~...最後,就是大刀出手來扭轉!...實用效益上馬上就正評多多,大耐電 /高亮度 /高彩度 ...因夠耐電才會全時開的高刷率 等的實用面觀感加分梗也才可解封展秀!leon0630 wrote:這部片是在客氣地噴1...(恕刪)
以務實看,除非像遇上了丹年s810~ 還是前幾年888 /8g1的先天火龍 +索家又佛系散熱工法~不燃感到隔代升級的必要性是不太有,至少是CP大傷~... 看看索機or說安桌的二手 “精美” 價~...而撇除這些看你的耐電梗,其實就以第三方大司Gsmarena數據就很參考力了!至于熱梗,V雖沒堆夠料,但還好8G2的助力不錯,兩代感受還是看各自實用場景會較實際,只能說以目前工法看堆料多會有效,但不同時機跟差異到各自體感...而說若常大日頭走叢用機 甚至外拍的話... Vi 的螢幕高亮 +背板較不熱 +超耐電... 用感真的是大讚... 那感受是...絕對會說這確是台好索旗 &這才是相當實用的好手機啊!!順回下前面大大提的 Gsm 2.0 新測法後,第一名 & 前12名機款參看看!MdfkR wrote:請問一下各位現用1V...(恕刪)
我在我那則回覆的下方有說明了,但是很明顯有人沒看到。"糊"是指字體邊緣發虛,並不是指看影片會糊。字體是人為創造的,有很明顯的邊界,這樣的高反差在低解析度OLED pentile排列下尤為明顯。pentile像素折算在影片上真的不太需要考慮。YT影片糊,是因為YT的碼率不高。一般來說相機錄影可以設定1080P 100Mbps,但是YT的1080P只有不到10Mbps。YT 4K都不超過30Mbps細節都被壓縮掉了,更不用說1080P,因此開到4K可以避免影片糊的情況。這種簡單東西誰會不懂,本來碼率就會很大程度影響細節,但這跟手機畫面看起來糊糊的完全是兩回事。我想表達的不是1080P有多爛,而是說如果你不在乎可以買,只是陳述事實讓消費者自己選擇罷了。會不會太貴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但事實就是1 VI的清晰度比這十年內95%的旗艦機都要差,pentile PPI折算後甚至不如iphone 4。看不出來,或是不在乎這個參數,都是個人的自由,但是要吹清晰度其實跟好跟之前4K一樣就大可不必了。這隻PPI折算之後低於人眼可見閾值,因此是大多數視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察覺的程度。而且一旦看出來比較過後就回不去了,建議買這支手機的人都拿遠一點用。況且如果真的看不出來,初代xperia 1就不會選擇4K 60hz而不是1080p 120hz了。
前鹽下...SONY在首發會訪談中工程師們提到...1Vi 是SONY歷代以來 "最高畫質" + "最高音質" 的手機!...畫質是含四大因素後的綜效:解析度、色彩、對比度、階調!而一直要講看字邊緣話,那歹勢個人是真沒法參與,因就算拿 ii多年 +試用後面幾代時也沒想過去這樣去看手機... ~又若再吵解析梗的話,初發前後各版已一堆大大更專業的說法跟互相交流,個人也那水準也沒啥力再多敲,轉Po原貼再炒意議不大,就搞幾節轉錄下好了...&發現緣來蠻多是 s252525... 大大的高見,在此多謝借箭~............................““...看了不少日方評測,其中有些SONY工程師訪談其中提到降解析度部分,我整理一下有兩重點1. 4K螢幕現階段還做不到動態刷新率2. 不用2K解析度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影片拍攝不是1080P就是4K極少數有在2K上創作的影片,秉持者不浪費(功耗)的原則,所以選擇1080P螢幕從第一點我們都知道螢幕相關技術都是從低解析度往高解析度發展所以有新技術基本上都是從低解析度開始的,因此SONY想跟上其他手機商的新技術,捨棄4K螢幕才是優選不然每次有新技術都要慢其他手機商兩拍以上從第二點來看,說的不無道理,想想平常拍影片,不是用1080P就是用4K用2K拍片的人應該極少數,既然4K螢幕不能用,2K螢幕看1080P又太浪費秉持不浪費又要最大化的原則,那當然是選1080P最好畢竟看得出來這次改版,SOMY處處在強調大眾化的主軸(終於知道只為專業創作者是少數,該迎合大眾期待了)SONY工程師訪談中有提到VI是SONY歷代以來最高畫質、最高音質的手機(高畫質的四大因素:解析度、色彩、對比度、階調)大家都知道越小的螢幕,越高的解析度是越沒意義,高解析度不等於最佳解析度眼力超好的人不討論,成人正常1.0視力,觀看距離30公分,素密度可辨識極限是300ppi距離20公分,辨識極限是436ppi、距離10公分,辨識極限是860ppiXperia 1 VI是396 ppi,也就是說你要拿到近20公分,才看得出解析度差別手機最佳觀看距離是30-40公分,除非你習慣近距離看或視力超好不然小手機上,1080P解析度以上應該是看不出差別的如果將4K降至1080P解析度,用上AI技術能保持住高畫質顯像可以容納更多新技術並更省電,那這樣將螢幕CP值最大化有何不可我想多數人實機體驗上,應該跟我一樣並沒有因為降解析度給你有什麼落差感,甚至覺得更艷麗了少數硬要近距離比較或是視力超好的人,因此不買帳的人那我只能說你是少數,在這次大眾化主軸下是以多數為主...”““...老實說我一直認為手機在1080P之上的解析度是沒必要的我買SONY手機也不是為了那4K屏來的,我一直認為那只是增加耗電的東西最高階析度跟最佳解析度差別,解析度不是越高就越好還有高階析度也不等於高畫質,它只是高畫質4因素之一(影響畫質的四因素:解析度、色彩、對比度、階調)VI降低了解析度沒錯,但導入「Powered by BRAVIA™」顯示技術等同也是提高到了近BRAVIA電視等級的色彩、對比度、階調所以實機體驗,並沒因為降低了解析度,而讓我感受到落差感犧牲解析度,用其他技術去保住高畫質的落差但換來極高的續航力,現GSM arena評分的續航力排行中第二名用一個影響不大的方式,去換取一個非常有感的續航力我並沒覺得有甚麼不妥,我個人是認同這變化的去看看日本那邊的評測跟網民們的回文,幾乎都是支持這一改變的...””““...之前的4K 21:9 OLED要說他解析度高,多數時候只有2560 x 1096亮度部分,陽光下表現仍有加強空間沒LTPO的120Hz,溫度跟耗電有感最糟糕的應該是軟體支援性串流平臺除了YouTube、Amazon Prime Video 這2家沒有4K可串,NETFLIX 連HDR 都不給 Xperia~遊戲部分只有少數優化 21:9遊戲解析度部分沒特別研究過,不過有哪款是支援原生2K以上渲染的,還請賜教?傳說這塊也是特殊訂製的螢幕應該是目前市場唯一6.5吋無挖孔OLED但訂製數量不多才沒上QHD+ ...””hsujim2 wrote:我在我那則回覆的下方...(恕刪)
自己親上到門市使用加感受,假如沒有額度上的問題!當然值得入手,除了被拿出來嘴的那問題,但整體來說,還是優大於弊!也不少提到了,現階就沒有4K可變刷新可以用但相信SONY把這塊屏幕調的一定也很不錯!現在性能都差不多了,再好也就那樣!軟體上沒特別需求,就單純使用!喜歡!拿的順手,額度夠!就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