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賣掉了Sony 1 VI使用心得

身為奴性堅強、信仰深藏的1ii, iv, v三代+xz+xz1用戶,不得不說,SONY 在有些最基本上的體驗始終沒有進步,光是平常操作滑動手機選單臉書IG始終沒別家順、相機發熱的問題也不知搞了多少代、拿起即喚醒的功能一直都很爛...先幫自己立個flag,真的不會再買了
antiver

要離開粉簡單,跟隨主流潮勢果機/爽牌刷下去用就可以了! 也不用啥flag~... 多的是沒關心索機的現在... 其實你沒差索機,反之也是... 祝湖離開心更寬!! ^_^~~

2024-06-04 12:21
A12Bionic

當年XZ1跟同期其他手機比是非常順暢的,但後來別家系統順暢度逐漸改善甚至超越

2024-06-04 13:46
londonboy wrote:
首波就訂了VI,昨天...(恕刪)


微距表現最好?
如果單純看等效放大倍率是最大沒錯
但只能手動對焦
只能拍些較靜態的事物


我倒覺得 X100 Ultra 12公分微距配上超大底 才是目前最優解

可自動對焦 加上大底 微距拍照成功率大大提高 細節又好
leon0630

狂粉正在前往戰場對付你,我先代發言:你陸機跟索比?

2024-06-04 16:02
我也在找有記憶卡的手機




stephenchenwwc wrote:
很好奇賣掉後, 你換...(恕刪)
有感而發,我最近一次買Sony手機也已經是2016年的XZ1,當時真的是蠻多不好的體驗。
也因此後來我一直很難再投注成本在他們家的手機。(但自己對Sony的印象還是不差,相機還是買它們的A7系列)

稍微整理網路上看到的Sony手機特色:

1.堅持耳機3.5mm插孔、擴充記憶卡。
2.日式簡潔美學的包裝與機身設計。
3.喇叭正面擴音。
4.鏡頭模組偏強調光學表現,偏少演算法效果。
5.與其他廠牌會加減開發自有的UI功能不同,Sony手機較偏直接用Google原生系統介面。
6.將相機操作介面觀念導入手機攝影APP中。

大概想到這些,其中1、2、3、5、6我覺得算是可接受的人就能接受。

但有關第4點拍照部分想特別提一下,這算Sony想爭一口氣的概念吧。

大家都知道Sony有出感光元件、出相機,也出鏡頭,表現都很優秀,自然也希望能把這塊成果帶到手機上來,但它們相機的色彩詮釋比較飽和,一般我在機身上會做比較清爽的設定,有些攝影師則配合客戶喜好,得丟軟體修圖調風格檔才會比較討喜,把這套玩法轉移到手機上,而且感光元件、鏡頭模組變小,得到的成果就是跟全片幅不同,說好聽是帶來使用者更豐富體驗,說不好聽則是把手機攝影本來強調輕便的特色變得複雜化了。

這也是我近年體驗多家手機後,覺得大家都很不錯,但有些廠牌在拍照APP中加入太多選擇,反而讓我覺得體驗變差。

簡單來說,Sony希望把相機那套作法搬來手機,而且儘量不要融入太多演算法,想證明光學攝影是好看的。

過去各家廠商推出的手機,也多是以光學鏡頭模組的表現來PK,導致不少鏡片大廠訂單增加,幾乎不同廠牌的手機,都可能用同一家廠商提供的鏡頭模組,在獲得品質的同時,卻好像受制於人,缺少自己的特色,而且高階手機與低階手機之間的拍照成像差距也蠻明顯,直到2018年被Google推出的 Pixel 3系列打破這個觀念後,各家廠商驚覺演算法這塊潛力,可能是因為過去累積的資料或網路數據就夠豐富了,因此幾年內就快速開枝散葉,變成目前的市場。

有網友會說Sony手機拍照不夠清晰、模糊、色彩普普...我也看了一些評測文章的對照圖,能理解大概是前述堅持重視光學攝影的原因,導致它們的手機照片一直沒法得高分,盲測時也常選不到Sony手機。

偏偏Sony政策上,無法大量投入演算法於手機攝影上,因為這與他們相機部門的理念會產生矛盾,甚至可能衝擊相機市場的獲利(目前他們手機部門的獲利應該仍是不如相機部門),故目前我覺得Sony手機除了賣情懷外,可能也是讓對他們家相機有興趣的人,先踏入體驗的試金石吧。Sony要繼續堅持手機產品,又不能被相機產品綁住手腳,這實在是它們的兩難。

這次Xperia 1 VI有些規格被質疑是降規,為何仍賣那麼貴?參考我從某個店家聽來的,因應近年日幣貶值的關係,導致日本商品在海外獲利也降低,故不少日本商品都有漲價趨勢,主要是為了穩定獲利,真的也只能看消費客群是否願意買單了。

以上淺見分享,至少我覺得Sony在ESG上有努力投入並堅持自己的理念,這點值得鼓勵啦。

(照片引用自Sony官網)
虛砷

目前我是看中華5G方案,續約999方案48個月+老客戶的話,Xperia 1 VI空機約21500,但總覺得綁4年可能後面費率都降下來了,可能不划算

2024-06-06 16:18
ROXSOUL

我是等個人釋出二手或全新,現在大概在36000上下,相信過幾個月就會有2開頭了吧

2024-06-06 16:31
p00716 wrote:
微距表現最好?如果單...(恕刪)


我沒試過X100 Ultra,但我在使用1 VI的時候,的確沒有微距拍過移動中的主體,但單就靜態主體,像是食物、皮膚等等的超近特寫,很好玩

它的峰值給予很大的幫助,所以成功率很高,可以拍出滿漂亮的特寫微距照片!但現實生活中我個人很少有機會拍這種類型的照片
trf.no1

1VI的長焦微距是可以錄影的,最高4K120p,動的拍不到用錄影的也行,4K也有8mp畫素

2024-06-05 12:42
ginowu

長焦微距我也有去實體店面把玩一下,真的很有趣,在坐等降價連同5G把手上的XZ1一起換XD

2024-06-06 15:16
對多數用戶而言有味精加持的不太需要後製啊
不過就算是如此,Sony手機長期的問題不是他牌相機輸出很失真就能說服的了消費者的
除了相機還會考慮這支手機的其他層面

像我最近入坑S23U就考慮到三星有給的AI即時翻譯功能,但Sony在新機上不給
我只能放棄XD
leon0630

同意。我覺"加味精"是刻意用來貶低別人的文字遊戲。比如各家單眼廠都有各自獨特的色彩演譯,各廠牌鏡皇拍出來的色彩也比現實濃艷迷人,這不也都是加味精的一種?

2024-06-07 17:44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