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Eds wrote:13開始就是ONE系...(恕刪) 先前也聽過朋友用sony的手機後發生自動關機(不止一人),但都是在不同時間點聽到的~不曉得近期的手機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但是z3這次出現顏色實在是太⋯特別了!光看樓主的圖片及介紹發現和某ap*le很像!!改天來去旗廌店看看實機再說!P.s.Z3 c 綠和橘要底~~~要選哪支呢~
abcd425heart wrote:z或z1螢幕不是當代...(恕刪) 我認為Z和Z1沒有使用IPS螢幕的原因一個是COST DOWN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人使用手機時的心態問題,這要分成成本控制和使用者經驗來個層面來談(怎麼感覺後續的討論愈來愈偏離主題…)如前面提到當一個產品在定位時除了會設定外型、硬體之外,還會確認成本和售價,這樣才能得出銷售利潤,所以當預計獲利的計算不如預期設定的時候(成本控制),就會開始COST DOWN,當一開始決定要COAT DOWN的時候就牽扯到「使用者經驗」的層面。日本和台灣一樣,在電車(捷運)上使用手機看資料和上網、傳訊是平常不過的事,但是日本人從傳統手機開始就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不喜歡和旁人分享他在看的內容。有使用過傳統日機的網友應該知道,手機的設定裡有一個隱私的設定是可以設定視角超過某個角度會出現阻擋觀看的圖案,目的就是當你在公共場合觀看私人或不想讓旁人知道的資訊時,也不用擔心資訊被外洩(這一點和喜歡讓捷運上整車的人知道他在追什麼劇、在看什麼網站的大方台灣人相當不同啊!!)我認為就是因為這個「使用者經驗」讓當知決定要COST DWON的時候首先就先把IPS螢幕換掉,因為過大的可視角對注重隱私的日本人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反倒會成為另一個麻煩。(當然這個前提是一開始有打算在Z和Z1上使用IPS面板的計畫啦,一切都是假設的情況)但是當市場上的各家智慧型手機都開始強調旗艦手機的可視角有多廣,不管從那個角度看都不會變色的聲音大量的出現之後,沒有用使IPS面板的Z和Z1都只有挨打的份,因為這是一個比硬體數據的年代,已經很少有廠商會跟你談設計概念、談生活上手機的定位、談在設計手機時設計者在想什麼。所以當在硬體比較時,可視角較差的Z和Z1就得到一個評價:什麼東西,從旁邊看螢幕還會變色。Z的時候其實這樣的聲音還不多,到Z1的時候這一點就被很多人攻擊了,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Z1C之後的旗艦手機開始都採用IPS面板的原因之一,不然沒有理由出現Z1用了VA-TFT,他的縮小版Z1C反而用了IPS面板這種以下犯上的事。(這樣不就是同時承認了使用VA面板是個錯誤的決定,不過能認錯趕快改掉是好事)ZU相機的狀況我相信也是這兩個因素相互衝撞之後的結果,FULL HD大螢幕就是要和別人分享是ZU設計時的另一個概念(在當時發表會的簡報裡就有出現一群人一起看ZU的照片),因此不可能使用可視角較差的面板,但是使用了這麼大的FULL HD面板要是又使用了跟Z1或Z2同等級的G鏡和相件元件,我看那個定價出來ZU也不用賣了(另一點應該還有厚度,要塞入G鏡的模組以ZU的厚度是幾乎不可能的,但以ZU那樣的尺寸要是增加了厚度對手持使用上的感受來說一定會更不好)所以ZU只好再一次的COST DOWN,只是這次選擇的是平板電腦一般比較不會強調的相機模組,這一點我想從這次的Z3TC(Z3平板電腦)可以印證,ZU相時被定位為平板手機,主要規格當然就是跟平板不會差太多,而且Tablet Z和Tablet Z2一直到Z3 TabletC開始,相機的畫素也沒改過,似乎也沒人罵過這件事。只是SONY的銷售沒注意「能打電話的就是手機」這樣事,所以出現一堆人在罵ZU相機爛的狀況應該是當初他們始料未及的只要牽扯到產銷就一定會有COST Down這件事,而COST DOWN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是單純的採用次級品這麼簡單的決定,哪些東西要DOWN,那些東西不能退讓一定要使用,考驗的是專案在下決定時自身對於市場的敏銳程度…怎麼愈扯愈遠了…先拉回來講一下Z3digital88大 我想Z3這次的螢幕表現我相信應該是不會讓你失望的,現在很多門市都有實機了,建議你去拿實機操作看看,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digital88 wrote:螢幕亮的那個是Z3嗎...(恕刪) 亮的是4.6吋的Z3C,Z3的螢幕更大我拍的環境很暗所以相機自動拉高了曝光度讓Z3C的畫面感覺亮到過曝,但因為這次螢幕有加入新的技術,對比和都很飽滿,就算螢幕很亮的狀況,顏色和對比也會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