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Sony Z3 Compact 副廠磁充線選擇!?


maxadsl wrote:
我先在網路上買了一條...(恕刪)


我先前貼的那條就跟你這個感覺差不多,不過他沒有LOGO,哈

現在丟在車上用挺好用的,線軟好收充電時也好繞,重點是我愛他的燈XD

zeke wrote:
我先前貼的那條就跟你...(恕刪)


我的第一條就是這款
我也是看照片喜歡他的燈
結果很難定位
以容易脫落
我還買了兩條
我把他退掉了
maxadsl wrote:
我的第一條就是這款我...(恕刪)


我在車上用很OK說,車子跳動或是胚車時都很安分的吸著,而且我還是反著充說。
(因為充電線是往下,會卡到我的手機座,所以要充電時我手機是上下顛倒夾在手機座,然後充電線是往上繞的,這樣還是吸的住的)

還是說同樣模子還有分不同家?!
maxadsl wrote:
我先在網路上買了一條...(恕刪)


我也有把磁充線拿來接車充~
不用開USB蓋 磁充線真好用~
車上正常用都不會掉~
但是普通如果撥到就歪了~
感覺真的是個角度的問題
小弟之前有去夜市晃過~
好像都是賣 塑膠外觀的200多塊的磁充線~
沒買過也不知道好不好用~
大大說的是哪種? 想去找找看~

小弟現在都買2隻手機架在桌上跟車上用~
磁充剛好塞進去~ 哈哈 ~

我也覺得線夠軟才好用,線不夠軟會容易掉
大部分磁充線買來時都會稍硬,用一陣子以後就會稍軟一點
研究過不少線,感覺好像線稍硬的通常充電效能會比較好
我還有去買過橘色閃電的線(非磁充),他的線就屬於稍硬的線
但他的充電效能也算是數1數2的,有一好沒兩好,很可惜。
maxadsl wrote:
我先在網路上買了一條...(恕刪)
網路上看到的......

Deff DCA-SXM01ABK


最近買了一條磁充線:


應該 說買了兩種長得幾乎一樣(包裝也一樣,但有點稍微不同),買了169和240的,

感覺差異不大,240的店家稱有雙晶片充電不發燙,實際上跟 Neo 的比較過後,

Neo(因為我第一條鋁製的就是買他,沒有其他利益交換):
發燙不明顯,或許是因為他的充電接點那邊體積較大,但是線較硬。
容易平放後,接頭彈開。

後來買的:
顏色我很喜歡,燈號明顯可見,店家說不會發燙,實際上熱熱的有感,另外線較軟,
用甩的不會掉,磁力似乎弱一點點。

兩種充電,我是用 群光 5V2A 充電頭,兩種充15分鐘左右,都是充12%左右。
建議問問題發在板上並同步發送訊息比較好喔,不太建議只發送PM呦v

tch987 wrote:
...(恕刪)

朝聖路過推,看過您的測試有個疑問,就是您的測法都是將電錶插在充頭後接上磁充線,
這樣電錶得到的數據應該是充頭的輸出端數字,而不是磁充線的輸出數值,
我們一般對線組品質比較在意的是線路末端壓降跟電阻,
可能要用跳線的方式從磁充頭端接上電錶才會得到正確的數字@@
末端設備與線材的耗用功率,前段才能顯示出前端耗用數值
你這樣說,是否末端裝什麼線材與設備都不影響充頭的輸出?
若末段無設備,前端則是完全無供電
就像你家電表也是在前端,而不是在末端設備之後不是嗎?
ruinousdeity wrote:
朝聖路過推,看過您的...(恕刪)
tch987 wrote:
末端設備與線材的耗用...(恕刪)

關於電路的知識我停在高中範圍所以有弄錯的話請見諒
電表的話既可以說是線路前端也可以說是線路"末端"
因為原理就是計算從火線進入的電流跟從水線回流的電位差"也就是整體用電"。
但是沒辦法用電表去計算個別電器的轉換效率耗損還有線路損失。
那回到ADAPTER、磁充線、手機之間的關係
ADAPTER輸出=磁充線線損+手機本身線損+手機充電使用
在"沒有晶片或其他電路管理的狀況下",我確實是認為不管用什麼樣的線材都不影響ADAPTER端的輸出,
ADAPTER一樣是感應火線流出跟水線流入的電流配合原廠磁充座&手機本身的溫度、電源管理供電
只要手機端判斷輸入可以再提高,ADAPTER偵測到了就會配合把輸出拉到本身極限。
然後手機也會判斷輸入的電流跟電壓大小,電壓越高能夠允許流入的電流就越大,
因此在像HP5V2A這種帶線損補償的ADAPTER上,測量不同磁充線上輸入端的電流數值差異會相對SONY EP880較小。

所以要測量線路的品質自然是要以"同一個ADAPTER"同時測量ADAPTER的輸出端跟磁充頭輸入端的壓降跟電流流量
用不同的ADAPTER單量ADAPTER輸出端的數字會變成測量ADAPTER的輸出能力。(好繞舌
您可以參考看看狼大寫的傳輸線測試: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54648
測試方法:
1.使用電源與電子負載,用輸出5V以及恆定2A電流消耗來模擬裝置用電的情形,並使用電表來量測被測USB線路輸入端以及輸出端的電壓,將其相減就可以得到線路整體壓降,每條線會重複插拔數次(USB端與Micro USB端),並取其最高電壓值

2.同時測量線路總長度(包含兩端接頭),將總壓降除以長度就可以獲得此USB線路每公分的壓降,每公分線路壓降越小,表示線路阻抗損失越小,品質也越佳

我會有這個疑問是基於以前修機車抓電路問題輸出端跟輸入端都要插三用電表才能確認電路是不是真的穩定
zeke wrote:
我先前貼的那條就跟你...(恕刪)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