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就是 其實SONY某些程度上來看是小家子氣的日本公司對於保固這點認定的非常嚴格,是對自己產品太有信心還是怎樣搞不懂消費者其實是弱勢的,畢竟消費者很難舉證自己在整個過程中是無責任的但是SONY你賣一支手機賺多少錢? 連個維修都做不好實在是惹人嫌棄
cluss wrote:結論就是 其實SONY某些程度上來看是小家子氣的日本公司對於保固這點認定的非常嚴格,是對自己產品太有信心還是怎樣搞不懂消費者其實是弱勢的,畢竟消費者很難舉證自己在整個過程中是無責任的但是SONY你賣一支手機賺多少錢? 連個維修都做不好實在是惹人嫌棄 Sony的電視--不錯! 畫質好又品質穩定! 推!Sony的照相機--電子性能強大, 品質穩定, 好用易上手! 推!Sony的遊樂器--很好玩, 硬體強! 推!Sony的行動電話--還是等等吧......
這問題應該反映給 日本那邊才有用吧?防塵蓋真的很麻煩充電 插耳機 真的很不方便這應該不是防塵 防水在防人無聊??我的 在耳機孔 充電 都遭殃只被水潑到一點就中獎了而且 機身斜對角 還翹翹板 暈了今天送上台北了原因是 震動功能異常有時會震動有時候又不會真動 還要搖一搖 保固沒了 台灣SONY 受潮規範真的亂訂一通
koso1221 wrote:我想請問一下想請問您...(恕刪) 在這個微利時代, 大廠真的不是品質保證, 我說的是很多大廠, 不只是 SONY, 新聞上有很多國際大廠的名牌皮鞋, 皮包打著環保材質, 產品不良就跟您說他也沒辦法, 但是事實的真相就跟防水手機一樣就是有一定的不良品, (因為也不是同一款的皮鞋或包包100%會有相同的不良) 這個區段的不良可能是5%或幾個%, SONY 作法是用防水測試跟試紙, 這個每家公司在推爭議性產品時都知道會有這樣問題, 所以早該想到的, 法律上的問題早就寫得清清楚楚, SONY 防水機不是只推台灣, 所以也不會對台灣的蘋果報有懼怕,另外我相信SONY 防水手機再推時, 都有經過防水測試,但是誰說防水測試就等於 IPX7, 因為不可能每隻產手機都丟到水中測30分, 所以防水測試只是近似 IPX7, 防水測試是手機組好後才測試, 抓嚴格不良率高就有人倒楣, 所以除非有很大的高層壓力, 防水測試規格不會嚴格於 IPX7, 這是現實, 工程師不會自己拿石頭砸腳, 作業員的責任是讓產品出貨, 每隻手機他只要塞一次測試通過就出貨,可是作業員厲害的地方就是塞了幾百隻後他就知道怎麼塞測試可以過, 另外防水測試失敗, 重新塞一次防水蓋測試就通過, 您認為他會通過或是換殼子?我要說的是手機與手機間的變異, 顯然在防水測試PASS 仍有會進水的可能, 這部分 SONY 把她歸到消費者承擔, 比率上很低但是因為出貨量大所以就不斷有事件發生要相信 出那麼多手機單靠一個防水蓋就要每隻手機防水, 實在是掩耳盜鈴, 一個防水功能要, 消費者與手機廠各付 50% 責任, 也實在是不合理, 但說穿了就是公司政策問題, 防水有賣點真的搞防水要像 GARMIN 航空/航海/運動型產品, 產品接頭本身就要防水, 蓋子只是第二道關卡,當然 SONY 政策上搶市, 也有可能在後續機種產品接頭本身就防水, 但這本來就是產品的演化, 現在大家要搶賣點時機很重要, 不是等100% OK 才出貨另外那個 "怎麼不早說, 早說您會買嗎?" 難道要像電視廣告賣基金的最後都要說那一大串, 產品有風險消費者要自己考量, 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收益, SONY 不是第一個耍這種手段, 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asdfvcxz wrote:在這個微利時代, 大...(恕刪) 簡單來講就是SONY防水性能設計上比不上GARMIN的設計可是連服務品質也看不到GARMIN的車尾燈台灣索尼真的是公司大粉絲多沒再怕消費者的(我知道產品不同..我是拿公司做比較)
很多時候,一些廠商出的功能都是備而不用,使用者去嘗試,相信必要的風險是要承擔的。VOLVO 說當車速低於40KM 時,偵側前方有物體會自動剎車,車主真會去測試?防水功能是在下雨 或是在 淋浴時,臨時接個電話,可以阻擋部份水,真會拿去泡水?測試必然會有風險,入水真要和廠商爭是非,過程必定攏長且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