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力霸王高斯 wrote:
我猜SONY都由代...(恕刪)
一開始2010年初的Nexus One是由HTC代工,因為當時htc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場裡真的算是一線大廠。那段時間裡,應該算是HTC公司其中一段光輝的時期,而Google的用意就是純粹要「打開Android的知名度」,並且為系統鋪路以抗衡剛出產的iPhone4,純粹是技術合併、製作出一個好產品的心態。

後來2010年底的Nexus S交給Samsung,心態上可能是「公平扶植各Android廠商」,所以交接給Samsung。但來到2012年的Galaxy Nexus時,可能就是為了要和Apple當時強勁的iPhone系列較勁 ( 最經典的iPhone4,2010年6月發表 ),所以必須大力栽培其中一間廠商,使其成為國際大廠可以相互抗衡。而被臨幸的就是位於南韓的這間大廠,當時也是代工比較多,規模與野心較有潛力得,被選中理當也是應該的。

公司合作,多少技術上會有轉移與共享,尤其在Android的市占率還沒像2年前達到巔峰時 ( 2014年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場佔有率:81.5% ),Nexus系列檯面下在做的事,其實是「Google在調教各大廠如何做手機」,並且讓各廠運用所學去為自己的旗艦機鋪路,以衝高全球市佔率。
仔細觀察2016以前所有和Google合作製造過Nexus系列的廠商,在單項產品合作製造完後,各公司的技術與產品品質、精緻度、產品知名度都有打開,並且愈漸獨立、強盛。例如:
※2009~2011年這段時間,HTC的機海們,各具有獨特的外型,而且軟體調教領先各廠,也可以說是當年基礎有打好。
畢竟現在的Android如果要跑的跟iPhone一樣順,除了要配備最頂級的硬體,還需要良好的軟體系統並且客製化調教,才可以達到披敵iPhone,甚至現在能夠超越iPhone。在Youtube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影片在玩「開軟體/切換軟體哪支手機快的遊戲」。個人是覺得不需要比,因為現在旗艦機都已經軟體過剩了,而且如果要這麼操,為什麼不用laptop來工作呢?更有效率爽度也更高,輕薄度現在做的出來,重量就跟包包裡平常放的厚小說一樣。
Samsung Galaxy S6 vs iPhone 6 - Speed Test & Benchmarks
總之,而以當時殘破不堪的硬體技術,要支撐還不夠全面的Android,軟體調教當然是最先要下手的部分,而HTC有好好記住這一點。
爾後的sensation, one x, m7, m8, m9軟體品質上也才能這麼穩定,如此屹立不搖。且投入更多資金與人力在外型設計與相機調教。不論行銷以及後續人事的問題,HTC在合作完後確實強盛許多。

※2010年開始的Samsung:
2010年4月的Galaxy S,是Samsung首支Android旗艦,而是占率方面也是從這一支手機開始超越HTC。
2011年6月的S II與8月的Galaxy Note,也是當時Android各家手機裡很強勁的一支產品,也開始了Samsung絕地反攻iPhone的復仇記,之後也常常看到Samsung大動作的上修出貨量與高調公佈全球出貨量與全球市佔率,而這段時間大家應該也不陌生,就是Samsung漸漸滲入台灣、甚至全球的爬坡期。

※2013年開始的LG是我比較有興趣的,因為我自己也是LG的愛用者。
2013年是Samsung發表Galaxy S4與Galaxy Note Ⅲ的年份,當時其實大家也很清楚,Samsung打的招牌就是「最優秀的硬體」,以技壓HTC「Android最優秀的軟體」,並以鋪天蓋地的行銷方式抗衡iPhone。我想這也是Google選重LG的原因之一吧。當時南韓的政府將國家預算大力栽培在科技產業,甚至是偏頗性的培植,其實就為南韓各家廠商打下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只是不平衡的利益與條件,當然就要有匹黑馬,來衝破這一切,而起步一段時間,卻沒有亮眼表現且屬同國家的LG,就被帶回乾清宮調教了。
2012年,Nexus 4誕生,而LG也很可愛地完全不緩撞機期地,直接以姊妹機的名義出了LG Optimus G,傳奇G系列的第一支旗艦。當時Optimus G的名號並沒有很響亮,但與過去LG舊有的智慧型手機相比,就可以發現不管是品質上,與軟體上都有些許進步,尤其是出現在LG V10的高客製化UI,LG UX 4.0 +,也可以看得到Optimus G的影子,是一系列保留下來的技術,雖然軟體方面進步空間還很大,但也深獲很多人喜歡。我自己最喜歡的是通知欄的客製化與最先採用虛擬觸控鍵更改的設計。

而2013年Nexus 5問世,LG一樣又打著姊妹機的口號緊跟著Nexus 5發表了LG G2。
用過G2的人都知道G2到底誇張的多好用。一開始被罵臭頭的rear buttons,經過時間的驗證,也變成的各家抄襲的特徵之一:Asus抄的最嚴重;Samsung的心跳偵測器;對岸手機把指紋辨識放在後頭,也是從LG與當時ONE MAX身上取經的。
配合著中華的大省方案,跳水的速度非常快,讓LG一直有高cp值首選的美稱。爾後GPRO2, G3, G4, V10其實就可以看出Google花了兩年栽培,不僅僅是外型創新、軟體穩定度、甚至是產品差異化(指G4 V10的相機),真的沒有白教育LG了。
而2014,Google選中了Motorola來合作製造Nexus6,淺見看來只是因為收購案裏頭剛好有作出這支手機,所以不出白不出。反正Motorola有工廠,雙方都有技術,Google有行銷資金,也有新聞版面(因為收購),所以就選擇了Motorola。
另一方面是,Motorola一直以來在美國都有持續在耕耘:與美國電信公司Verizon的DROID系列。雖然外型陽剛,但用料實在且富有設計感,不僅是外型有下功夫,內在軟體、系統的升級時程也貼近原生機種Nexus。剛好可以稍微扶正一下Android在北美市場的市佔率。如同扶植LG平衡Samsung一般,扶植Motorola搶iPhone美國的市占率 (廣告:Motorola為Moto X 推出第一支廣告,強調美國製造 )。
但就我自己看來,是沒有很成功啦呵呵。但Motorola至此之後的手機,也證明了這家公司是有學到精隨的。如果想換換口味但是又不知道挑哪家系統升級快的手機,除了Nexus,也可以試試Motorola。

最後來到了2015年的雙旗艦Nexus 5X and Nexus 6P。老實說我不懂為什麼Google這麼愛LG,兩隻就已經夠多了,幹嘛要做到三支?但反觀想想,其實也有道理:
1. 看看HTC近年的財報狀況:2010 年 HTC 智慧手機席捲全美,市佔一度達到 20% 為全美第二,2015 年 7 月初美國市調機構 comScore 最新公佈的全美智慧手機市佔,宏達電僅剩 3.5%,2011 年 4 月股價最高站上 1,300 元,到目前自結營收公佈的 7 月 6 號股價僅剩 73.8 元,以加權平均股數 827,989 仟股來算,這幾年來,市值就蒸發了一兆。
2. Samsung的負面新聞,其穩定的公司規模、強大的資金厚度與永保第一的市佔率,加上欲發展Tizen的野心,Google再怎麼傻也不會把技術給Samsung。畢竟有後宮3000,扶正了一個皇后不代表就不能再扶一個皇貴妃阿。
不過Google也有注意到中國的市場,如此重大的銷售市場加上小米近年來暢銷的自有UI系統,雖然一方面在中國推廣的Android系統,但一方面也讓Google失去了最直接的影響力,對於系統架構、UI設計結構與Google軟體支援都不復存在,而小米不賣出中國市場,只會讓小米賺錢,很難實質上幫助Google推廣海外Android系統的市場。於是Google就怎麼做了呢?
很簡單,兩個一起上!
LG用來抗衡Samsung在韓國與國際的Android地位;Huawei用來抗衡小米在中國的市場。而雙旗艦剛好能夠打出高、低價格的差異,通吃中高階與中低階市場。仔細觀察近年來Huawei的出貨量與全球市佔率,就可以知道Huawei其實不是一間小公司,Huawei 2015年第三季智慧手機出貨量為 2,650 萬支,年增率高達 60.9%,在日趨飽和的智慧手機市場締造驚人成績,市佔率達 7.5%,為全球第三。Huawei主攻中到高階機種,在中國和歐洲買氣出色,但在美國滲透率仍低。

所以一路看下來,有沒有發現其實四爺Google非常的聰明呢!其中另一項我覺得很有趣的是,Google原本要取消Nexus系列並且採用Android Silver策略,什麼意思呢?就是直接用各家旗艦灌自己的系統,像是play edition。簡言之就是:不合作了!為什麼Google會不想合作了?因為目的其實還是在於「推廣Android系統,增加系統市佔率,而不是透過銷售Nexus手機來賺錢。」(重要觀念)
而話題終於來到回答版主的時間了:「為什麼不跟Sony合作?」
其實看了這麼多之後,會發現日本強勁的Android廠商,只有Sony一家 (這裡指的強勁是指市場擴及全球,而不是區域性的,加上產品線夠寬廣、夠穩定,有豐厚的資金並且能有效率地替公司的手機提供系統升級)。一方面在日本保守的本土市場沒有主要敵人要打擊;另一方面是國際市場主要還是仰賴Samsung去進攻,但是配著LG去平衡其獨佔性,且利用Huawei提高Android在中國的影響力,能同時打壓小米,卻不會失去舊有市佔率。
且前陣子還發出Sony可能退出手機市場的傳言,其實都很不利於發展Nexus。

所以如果Sony有朝一日也想飛上枝頭變鳳凰,個人淺見認為,要先打開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例如力推CP值高的中低階產品先提高市占率;並且改善手機系統與軟體,因為其他廠商都已經做好做滿了,Google應該不會想在重頭教過;另外旗艦機的銷售強度也必須維持甚至進步,讓Google有利可圖。
當然期待有一天Sony能夠變成一線大廠,玩過sony的手機,真的會驚嘆日本人的設計工藝,不過他們到底想把智慧型手機的比重放得有多重,也需要好好考量一下,畢竟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飽和,若想要打下一片天其實難度相較各家Android廠剛起步時,難以言喻。
*(文章內容都是自己打的,圖片是網路上擷取的,如有冒犯版權請告知)
*(另外我本身很喜歡LG,但是我不偏頗任何廠商,有任何用詞上的差異,還請海含)
*(可能會有錯字,因為我沒有抓typo,看過就算了,跳過去吧~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