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n1927 wrote:喇叭的音質與音量是否能幹掉對岸的小米、Vivo或台灣的hTC? SONY在音效"軟體"程式上本來調出來的"音質"就都比你說的這幾個牌子都好了至於喇叭...插上耳機就會不一樣的我不會稱之為手機的音質喇叭好不好聽我會分開來看~~但不會以音質來形容~~就是夠不夠力罷了~~這就要看哪家用的比較好了!
鏡音呦 wrote:你要硬體變更幹嘛?2.5Ghz台灣全頻不夠用? 如果能加上個隨便哪代(不用最新)的S-Master HX音效處理晶片~~您說好不好?我想SONY是該做出一點市場區隔了...自家空有這麼強悍的行動撥放技術下放個1~2年前的晶片給手機也不至於會影響到新款walkman的區塊吧!!就算是一直以來很強調手機撥放這塊的HTC也都沒有在手機內裝設獨立的音效處理晶片但是與其在輸出端的小小喇叭上做提升...還不如在訊源上做出更好的輸出...這樣不僅僅用喇叭撥放...甚至用耳機聽更能感覺得出和其他手機的不同啊!
桃枝夭夭 wrote:Devin1927 wrote:喇叭的音質與音量是否能幹掉對岸的小米、Vivo或台灣的hTC? SONY在音效"軟體"程式上本來調出來的"音質"就都比你說的這幾個牌子都好了至於喇叭...插上耳機就會不一樣的我不會稱之為手機的音質喇叭好不好聽我會分開來看~~但不會以音質來形容~~就是夠不夠力罷了~~這就要看哪家用的比較好了! 你確定?有證據嘛?VIVO音樂晶片都用到ES9018 K2M+ OPA2604的組合方案,你確定索尼靠軟體就贏了?
Nanako0625 wrote:(單眼跟數位相機上好像蠻常見這種技術的,但手機藉由連拍合成一張較好的照片,這技術我記得手機也有....但我現在熊熊想不起來是哪支....誰可以幫我...) 多框雜訊消除是Sony才獨有的技術,其他廠牌的相機可沒有此技術而且超高ISO的照片看起來很乾淨,其實都抹光光了看不到照片中原本應有的細節原因為何?多框雜訊消除是以連拍的方式拍攝多張照片、並合成為一張照片這合成的過程中就包含了去除雜訊要知道雜訊和細節是分不開的,去除雜訊的同時也就抹除了細節ISO越高抹得越強,照片越「乾淨」,但油畫感也越明顯Sony為了讓高ISO表現更好而開發此技術,雖然感覺讓ISO表現進步了但在ISO12800這種等級下使用,只能讓照片乾淨一點,不能還原其細節順道一提,關於手機的高ISO畫質:1/3吋是智慧型手機常用的感光元件且多數智慧型手機的感光元件大小都不超過消費型相機(1/1.7吋、2/3吋、1吋)且它是相機界中最小的感光元件,高ISO表現最差的也是這個大小雖然可以開到ISO12800好像很厲害,實際上只會讓微光環境下的表現更糟而已沒有多框雜訊消除技術,照片就是紅紅綠綠的一大片雜訊,慘不忍睹開了多框雜訊消除,雖然雜訊不見了,但照片看起來像油畫,一點也不像照片該有的樣子高畫素下(1500~2000萬以上)更嚴重不信可以拿Z3和Sony旗下的相機-A7s,來比較ISO 12800下的表現就知道了至於手機真正能用的ISO?就目前來說極限只能到400而已想要高ISO表現好的,還請下手單眼相機或較大片幅的相機(如RX100系列及α系列)
宇宇貓 wrote:大部分手機感光元件不...(恕刪) Z1一開始是用1/2.3吋,其他尺吋的機型也是有的,但均未超過1吋所以智慧型手機的堀起,才會讓DC市場萎縮,逼廠商往大感光元件的路走這篇就有提到手機與相機感光元件間的差距而感光元件大小,其實就是相機界常見的專業用語ー「片幅」片幅越大,能紀綠的細節越多,其高ISO表現中雜訊也越少由於現行流行手機縮圖觀看,要知道「縮圖無爛圖」,意即小片幅拍出來的照片即使不如大片幅在縮圖之後,仍然保有一定可看的相片品質但隨著手機的螢幕越來越大,就越來越無法隱暪小片幅實際上的畫質,與先天帶來高ISO表現不佳的宿命
桃枝夭夭 wrote: 如果能加上個隨便哪代(不用最新)的S- 但為何?而且SM-HX是去年的晶片也是目前最新的 絕對值不可能下放!!SM-SMMX-SMHX這是Sony自家的晶片如果要加個晶片又要讓Sony賺到Walkman的損失的銷售可能價錢向上加個1w這樣你也要?手機內部的配置或許也要因為晶片的加入更改?下次你要加什麼?音響電容?還是純銅音訊孔?手機價加個2w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