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各式各樣的型號都有,且消費者的表達能力的程度各自不同。
所以,為了能快速處理手上累積大筆的維修機子之時,
對工程師而言,重灌也許會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當然,你可以質疑「那這樣為什麼要養一堆無用的工程師?」,
主因可能就是他們的市佔率沒那麼高,無法事先準備許多「備品」以供替換。
「人力」是最昂貴的成本,所以很多國際大廠寧願大量減少這部分高薪資維修的人力,
刪減這些隨時待命的維修工程師,而直接提供「整新品」,即所謂的「良品」,甚至全新品。
如:蘋果、羅技等等。
而產品就再回到工廠去做處理,通通交由一貫作業的作業員去處理,精省又順手。
反正我的品項少、量又大嘛,要修、要備品、拆零件去整新,這些都不是問題。
「修好」是基本的要求,「速度」與「換新的」反而是附加的價值,
直接換良品看似很阿莎力,但也是廠商壓縮成本的巧妙作法。
當然,消費者這端是看不見這部份的策略。
WARIII wrote:
目前還沒有一種儀器,能讓工程師一按就知道毛病在哪。
尤其是各式各樣的型號都有,且消費者的表達能力的程度各自不同。
所以,為了能快速處理手上累積大筆的維修機子之時,
對工程師而言,重灌也許會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所以有個產品叫作電腦,你只要輸入產品號碼,
就可以知道這隻手機已經是因為同樣問題短期連續送修,
當然,大工程師如果還是要用重灌這個有效率卻明知無效的辦法,
就只能解釋成他低能,或是應付消費者.
WARIII wrote:
「人力」是最昂貴的成本,所以很多國際大廠寧願大量減少這部分高薪資維修的人力,
刪減這些隨時待命的維修工程師,而直接提供「整新品」,即所謂的「良品」,甚至全新品。
如:蘋果、羅技等等。
而產品就再回到工廠去做處理,通通交由一貫作業的作業員去處理,精省又順手。
反正我的品項少、量又大嘛,要修、要備品、拆零件去整新,這些都不是問題。
「修好」是基本的要求,「速度」與「換新的」反而是附加的價值,
直接換良品看似很阿莎力,但也是廠商壓縮成本的巧妙作法。
當然,消費者這端是看不見這部份的策略。
如果用人力這個最昂貴的成本,卻完全無法解決問題,
那難怪某些公司就用巧妙又壓縮成本的作法,
能真正解決問題,又能節省成本,贏得口碑,
也難怪許多曾經的大企業,抵擋不了被淘汰或是漸漸沒落的洪流.
消費者不懂得策略是三小,只知道
Apple手機壞掉,它確認後馬上換隻正常如新的整新品給你.
SE這個大公司,我手機修到今天快累積滿月了,連通電話都還沒打給我解釋原因和承諾維修期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