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御守 wrote:Sony Z C66...(恕刪) 果然.....太紅就會被月月鳥盯上你當大家是白痴都沒讀過書嗎??就有撞擊點了還熱漲冷縮咧還有sony只賣台灣嗎??歐美國加溫差比台灣都大難道是你比較雖小????豪姣居多啦樓主你這篇豪姣文
說我最近一個自己實例:最近我的Alcatel idol x,由於中午吃飯時就先放辦公桌旁的紙箱上,就這麼好死死吃完飯回辦公室那一秒,讓我看到我同事從地上撿我的手機放回去,應該是不小心踢到紙箱吧,回位置上檢查了一下,完好無缺。一星期後出現版主的情況,神腦報價4050元,想說大陸機,要4仟多是搶錢喔,但不修想說裂了繼續用,結果說什麼....貼合(聽不懂),裂了觸控也壞了。跟工程師說可不可以4000就好,什麼原廠報價啦....,便宜50元,也能講那麼多,算了想說的是如果沒我看到的那一秒,我也認為自己沒撞到啊。
小弟之前的工作就是在做一些掃描機的機構從來也沒有因為高低溫的實驗讓掃描機上面的玻璃破裂過(還不是強化玻璃喔)樓主區區十幾度的溫差就要使強化過的玻璃破裂,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樓主您知道強化玻璃一般而言要使之強化的話最基本的的就是先以高溫處理後再急速冷凍,這樣會使得結構強化因為已經離開前公司,所以手上沒資料給你看我有找到一些新聞,請看1:08急速冷卻,使結構更密集wiki上的解釋有名的台玻玻璃,可承受200度的溫差
發個聲明本人絕非三星工讀生或某品牌槍手,是個人使用,也是因為個人所遇到這個狀況才po上來,圖片粉紅色手機為S4,是我女友使用,照片為使用女友手機所拍,如果以上聲名有假,歡迎Sony告我求償,不希望這篇發文造成品牌上的混淆與誤會。我想還是把過程大約說清楚好了以下為新宇(光華)的過程我手機2/14晚上快關門時送修(拍照無留機,有填單,但未給我單據),當時服務人員告知下周判定後會來電告知,2/17(一)撥出查詢進度客服忙線未接聽,2/18(二),詢問手機判定進度,客服人員先是疑或,問說當時櫃台是誰跟我談的,電話中他說要向原廠詢問,不到三分鐘,我手機就被新宇的客服告知判定人為,當下我要求解釋為什麼這樣判定是人為,沒告訴我為什麼,只回覆我判定是人為,是否有要修機?由於當時新宇告知說Sony判定人為,於是我要求給我Sony原廠客服,同時得知維修單號,以下為Sony客服打去客服後仍說是人為,是否需要維修等等,我告知客服,麻煩給我一個解釋,這東西並非我摔到、碰到、擠壓(過程客服說我擠壓到手機也可能導致),但我也在電話中強調我並未碰、撞、摔,手機處於安全帽內襯裡,然後客服回復人為>可能還是要付維修費(迴圈數次),我要求客服給我原廠工程師電話,我要打去問清楚,於是客服給我新宇電話,說是由原廠訓練的廠商,交由他們解釋...你會相信送到維修站說要交原廠判定,原廠判定後無法解釋要交給維修站解釋這種理論嗎?這擺明了互推責任不是嗎?再來為什麼我會猜測是熱脹冷縮,是因為我無撞擊無碰撞等等因素(信不信還是看個人...),加上最近寒流來,甚至新聞也報導了磁磚破裂,於是才會有這方面的聯想,我並非螢幕專業人士,我想各位去路上隨意問幾個人,去問問看這問題,所得到的答案應該也會覺得"是有熱脹冷縮的可能",用所以我用了猜測、疑似的字眼。當然,最後會發文是因為我在Google搜尋"手機螢幕 溫差 破裂"找到了本版文章,發現也有類似狀況。但我沒想到許多人認為是手機摔機,在凹、不保護手機,手機全機包膜花了一千多,甚至還外加軟的果凍套保護手機,基本上我也算是是一個滿愛3C產品的人。至於說我凹的,我並不反對你們的想法,畢竟今天如果不是我遇到,我也覺得這個人在凹,我所感到不舒服的是某些對文章沒建設性、只有酸文的回文,甚至有某位版友說我是呆瓜,在剛剛還重新編輯過(還是刪除?對M版不熟悉),把對話修改,你們說的我知道,也沒有不相信,只是我遇到的狀況確實是這樣。至於某些版友說明只是原廠回覆語言上的問題,或許也真是這樣,不過我還是不喜歡這種被踢皮球且球員兼裁判的方式,或許有些人會說為什麼我不先說出來,抑或是我想凹保固,但我在一樓所說為我所遇到的狀況與我所做的猜測。當然我也不否認有免費保固誰會不要,但我早在之前就已經查詢過相關維修費用(知道外面維修會失去防水,謝謝熱心版友提醒),所以我才在一樓同時詢問維修價格看有沒有低於5000的,只是我還是希望得到一個解釋,最後,這次事情為自清,我絕對不會再向Sony要求保固維修(也不需要Sony因為鬧大或什麼原因幫我免費修)。手機明天會送去維修,將會向廠商要求手機殘骸留下,Sony如果想了解手機狀況(只留到2/28),可以與我連絡(二月底事情結束後,這個論壇應該不太會上了,本身很少逛這論壇)。這邊順便說一下安全帽內放手機的事情1.出車禍確實有可能有安全性上的問題(但我覺得真撞到這麼誇張沒手機應該也是無力回天了)2.戴上耳機有幾點問題耳機在全罩安全帽裡容易脫落(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這樣戴上耳機對於外界警告聲音更難收到(耳機是隔音,手機是擴音)3.並無視線上問題4.對交通駕駛安全上並無影響,騎車聽音樂,手機在安全帽內如同汽車駕駛開喇叭,仍可聽到外界的聲音5.這篇是在討論我手機的問題,並非我的駕駛方式...看一下回覆大約是這樣想到什麼打什麼,整體排版可能比較不易閱讀,再麻煩各位看完了。